陳體磊 張迪 張志強 吳笑笑 邢敬偉
摘要:卡箍在飛機上應用廣泛,常用于各種氣瓶的固定,其質量關系著飛行安全。飛機冷氣瓶固定卡箍經常發(fā)生箍體斷裂問題。用點焊方式焊接斷裂位置處,通過體視觀察、斷口金相觀察、斷面成分分析、低倍試驗、拉伸試驗分析發(fā)現(xiàn),卡箍斷裂屬于腐蝕疲勞斷裂,疲勞源在卡箍表面焊點與熱影響區(qū)交界處;金相檢查發(fā)現(xiàn)卡箍焊點與熱影響區(qū)的交界處存在細小裂紋。分析了卡箍斷裂原因,并提出了預防措施。
關鍵詞:失效分析;腐蝕疲勞;焊接缺陷;1Cr11Ni20Ti2B焊接
中圖分類號:TG457.1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1001-2003(2021)04-0101-04
DOI:10.7512/j.issn.1001-2303.2021.04.20
0 ? ?前言
飛機的冷氣氣瓶固定卡箍是用1.2 mm厚的1Cr11Ni20Ti2B鋼板制成的鋼帶經沖壓、彎折、電阻焊接而成的環(huán)形件。卡箍的技術性能要求較高,工作條件惡劣,一旦失效會影響系統(tǒng)性能,從而影響飛機壽命。卡箍有嚴格的密封性要求,并且要具有抗高溫變形和氣體流動、抗各種沖擊載荷等特性,以應對各種復雜飛行環(huán)境的考驗。
文中詳細分析了氣瓶固定卡箍的宏觀、斷口宏微觀,并通過材料成分分析、低倍試驗、拉伸試驗等分析了影響卡箍斷裂的原因。
1 試驗過程與結果
1.1 宏觀及體視觀察
該卡箍是通過卡箍帶螺紋一側從螺栓套一側穿出,將兩側螺栓套組合起來,從而固定住卡圈,并進一步將鎖緊螺母箍緊,組合卡箍成一體,實現(xiàn)其功能,如圖1所示。宏觀觀察發(fā)現(xiàn),卡箍帶螺紋一側焊接位置處斷裂失效,該處由兩層相同材質的1.2 mm+1.2 mm厚度的1Cr11Ni20Ti2B鋼點焊而成,斷裂點在內側箍帶部位,斷面沿兩個點焊位置邊緣延伸呈不規(guī)則斷裂,同時邊沿處未見機械損傷跡象,其變形角度較大,如圖2所示。
1.2 斷口微觀形貌
用丙酮清洗卡箍斷口后,在掃描電鏡下進行觀察,斷面微觀形貌如圖3所示??梢钥闯?,點焊處有明顯變形,分析其原因是:在壓力作用下,瞬時大電流將兩層母材焊接在一起,卡箍箍帶母材會有一定的變形量。
斷口擴展區(qū)相比其他區(qū)較為平整,可見部分弧形裂紋棱線無規(guī)則地交叉,形成較稠密的擴展線,這些擴展線的交點即為疲勞裂紋源[1]。這是多種疲勞源的典型特征,也是腐蝕疲勞的典型特征[2]。通常腐蝕疲勞為多源疲勞,分布有較多的腐蝕產物。因此,初步分析該卡箍是腐蝕疲勞開裂引起的疲勞斷裂。腐蝕疲勞源區(qū)通常能看到沿晶斷口上的細微明顯特征,如圖4所示。
進一步觀察發(fā)現(xiàn),撕裂棱線從焊點壓痕處開始,可判定斷裂起源于兩焊點壓痕與基體交接處,即外表面焊縫的熱影響區(qū)交接處,卡箍表面的疲勞源區(qū)附近有釬細型開口形狀裂紋,如圖5所示。
觀察箍帶表面痕跡、損傷發(fā)現(xiàn),斷口位置無明顯的磨損痕跡,如圖6所示。
瞬斷區(qū)呈現(xiàn)韌窩斷裂特征,部分斷面存在密密麻麻、不規(guī)則分布的韌窩[3],韌窩大小、深淺程度、凹凸感不同,分析疲勞斷裂表現(xiàn)為塑性斷裂,如圖7所示。
1.3 斷口表面材料化學成分
為進一步研究疲勞裂紋產生的原因,在斷裂件上取樣,采用光譜法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見表1。斷裂鋼帶的主要元素含量符合技術條件的要求。
1.4 低倍試驗
在斷裂件上切取一焊點試片,沿焊點中心部位橫向制成金相試樣,截取斷面所在焊點截面進行低倍檢驗,并分析焊接質量。根據(jù)HB 5282 《結構鋼和不銹鋼電阻點焊和焊縫質量檢驗》中相關要求,斷面處兩個焊核焊透率約為58%,符合要求(見圖8)。同時,低倍腐蝕后觀察熔核形貌,熔核直徑3.6 mm,焊透率67%,壓痕深度0.16 mm。其中,熔核直徑、焊透率滿足設計要求,同時未見氣孔、縮孔及裂紋缺陷(見圖9),說明焊接質量合格。
1.5 拉伸試驗
選取50件點焊試樣,焊接參數(shù)如表2所示,點焊前用丙酮清洗試樣表面,去除油污,并用180#砂紙清理焊點處,進行100%X光檢測,合格后進行拉伸試驗,50個試件的平均值為6 491.06 N,試驗值均在平均值的±10%范圍內,滿足產品技術要求。具體分布如圖10所示。
2 分析與討論
通過微觀觀察初步判斷該卡箍斷裂為疲勞斷裂。由金相組織、斷口表面化學成分可知,母材材料符合技術條件要求。而從斷口區(qū)典型的疲勞條帶特征進一步證實了疲勞斷裂是引起卡箍斷裂的原因,并根據(jù)以往同類產品實踐經驗,加上疲勞裂紋擴展性能研究[4-6],觀察箍帶表面摩擦痕跡,斷口位置未見明顯的機械磨損痕跡。從宏觀上看,斷口側表面無機械損傷特征,但斷裂后的卡箍張開角度程度較大,證實安裝狀態(tài)的卡箍表面殘余拉應力較大,這必然導致零件局部應力提高[7]。殘余壓應力使疲勞斷裂抗力增大,影響抗疲勞性能,而殘余拉應力使疲勞斷裂抗力進一步降低[8-9],減弱卡箍抗拉強度同時削弱了其承載能力。綜上分析可知,應力集中處往往是構件破壞的起始點[10],最終引起卡箍斷裂失效。應力釋放形成較大的張開角度,變形量達到一定程度引起卡箍斷裂。建議嚴格控制卡箍裝配過程,減小安裝造成的殘余拉應力。
可知斷裂失效原因為:(1)焊接過程中工藝參數(shù)調整不當,熱輸入較大,卡箍表面存在殘余應力;(2)電極壓力大,焊點壓痕深度過大,使焊接接頭有效受力面積減小;(3)裝配工藝不當,存在殘余拉應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1)優(yōu)化焊接工藝,改善焊點的金相組織;(2)降低卡箍裝配中拉應力;(3)增加卡箍的探傷檢測工序。
3 結論
(1)卡箍斷裂由疲勞引起,疲勞源區(qū)在卡箍表面焊縫與熱影響區(qū)的交界處。金相觀察發(fā)現(xiàn)在卡箍表面的疲勞源區(qū)附近有細小裂口,需加強對卡箍焊接質量的檢查,杜絕將有細小裂口的卡箍件安裝到機體。
(2)應力集中引起疲勞裂紋,通過優(yōu)化工藝參數(shù)、減少熱輸入、降低裝配過程中的應力等措施,降低零件上應力集中對其性能的影響。
(3)嚴格控制焊接過程,增加探傷檢測工序。
參考文獻:
布魯克斯查理R,阿肖克·考霍萊.工程材料的失效分析[M].謝裴娟,孫家鑲 譯,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257.
胡世炎.機械失效分析手冊[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507-508.
S.Suresh.Fatigue of ?Material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劉禹門.金屬的疲勞[M].西安:陜西科學出版社,1986.
徐緋,劉元鏞,葛東云.溫度、加載頻率對平面應力彈塑性I型裂紋起裂和擴展的影響[A].第九屆全國疲勞與斷裂學術會議論文集[C].昆明:1998.
張波,魯自界,韓恩厚,等.頻率對LYl2CZ鋁合金在3.5%
NaCl溶液中腐蝕疲勞裂紋擴展的影響[A].柳春圍.疲勞與斷裂[C].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
田琴,雷源源,楊明,等. 50CrVA 彈簧生產過程中的斷裂分析[J]. 鑄造技術,2010,31(3):259-261.
王仁智,姜傳海.圓柱螺旋彈簧的正斷/切斷型疲勞斷裂模式與提高其疲勞斷裂抗力的途徑[J].中國表面工程,2010,23(6):7-14.
王仁智.工程金屬材料/零件的表面完整性及其斷裂抗力[J].中國表面工程,2011,24(5):55-57.
孫捷,陳佳,曹新鑫,等. 鐵路貨車減振彈簧斷裂分析[J]. 熱加工工藝,2004(9):54-55.
收稿日期:2020-11-08
作者簡介:陳體磊(1987—),男,學士,工程師,主要從事航空焊接的相關研究。E-mail:45067493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