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更多人開始關(guān)注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以及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高效課堂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用豐富且具有趣味性的學習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知識學習的樂趣,能讓學生自覺鉆入到書本中,在知識的遨游中,掌握相應的能力,為未來全面的發(fā)展打造學習基礎。所以,如何構(gòu)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豐富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本文就在當前教學現(xiàn)狀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5-182
語文學科是一種基礎性學科,是小學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語文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熱愛、讓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豐富學生的情感、還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但是,當前我國的教育理念是以應試教學理念為主,為了能夠快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會讓學生對知識進行機械性、重復性記憶,缺乏對知識的生動理解,師生之間的互動較少,學習效果不強。因此,需要改進教學方式,讓豐富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一、在預習指導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
高效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引導,學生通過預習課本知識,能夠提前知曉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及時跟上教師的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進度。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很多習慣還沒有養(yǎng)成,在面對教師提出的預習任務時,會出現(xiàn)不知道如何預習、該預習什么的現(xiàn)狀,而這樣的學習方式對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不是很有利的。所以,需要教師在預習指導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預習《觀潮》這篇課文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本文課的生字詞,了解課文所講的大致內(nèi)容,以及欣賞錢塘江大潮的三部分,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課形式,為學生設計預習內(nèi)容。在微課的設計中,教師先從資源豐富的互聯(lián)網(wǎng)中,搜集一些錢塘江大潮的圖片、視頻,并添加一些具有突出性的文字說明和代表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有效理解。然后,教師可以將微課以微信、學習平臺的形式,傳送給學生家長,讓學生在家長的指示下,對微課進行預習。這樣,學生的注意會被生動、直觀的圖片和視頻所吸引,在問題的引導中,會主動參照課本進行回答。同時,學生的記憶效果有了明顯提升。當然,如果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章的好詞好句,可以記錄下來。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打卡,并將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預習問題、體驗寫到預習總結(jié)中,方便教師及時轉(zhuǎn)變課堂教學策略,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
二、情境導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是一種生動的學習體驗,能夠用趣味、生動、直觀的學習方式,將原本抽象、難以理解的知識轉(zhuǎn)化為有趣、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動畫,學生能夠直觀感受與學習體驗,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更專注于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從而提高他們的記憶能力。況且,使用情境教學后,當學生在課后練習中依然能夠回憶起當時的學習場景,實現(xiàn)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師可以將導入教學與情境教學相結(jié)合,在趣味的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實現(xiàn)對知識的強化記憶。
例如,在學習《繁星》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相應的教學任務,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趣味、直觀的教學方式中,提升學習興趣,強化記憶效果。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先布置教室,把燈關(guān)上,窗簾拉上,給學生營造黑夜的景象。然后,教師將提前制作好的“繁星”視頻和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觀看。而學生在這樣具有直觀性的導入過程中,會產(chǎn)生許多的感想,也會增強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相應的記憶效果也會更高,也會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打造基礎。
三、運用問題開展教學,引導學生思考
在學習一門知識的過程中,問題是深入理解與思考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學習任何知識,不能缺少問題的引導。在語文教學中,通過為學生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思考,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學生在不斷的探究中,提升綜合能力。
例如,在閱讀《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就利用問題的引導方式,讓學生思考和學習。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先將學生按照一定的人數(shù)比例,將學生進行小組分配,需要教師注意的是,小組中至少有一名學習較好的學習,以及學習較弱的學生,需要做到小組合作的平均分配。并設計難度適中的教學問題,讓學生思考,如,“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樣安排的?”“豌豆為什么想要出去,哪些詞具體說明了想出去的理由?”將問題拋給學生后,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其進行有效理解和回答。當然,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按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層次進行問題的設計,不能因為問題的難度過高,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提升,降低學生的動力與興趣,也不能因為問題的難度過低,又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問題的引導下,幫助學生學會思考,逐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標的實施也讓課堂教學方式擁有了更多、更全面的選擇,怎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生,就成為當前語文教師需要正確看待和解決的問題之一。在教學中,為了實現(xiàn)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學識內(nèi)容,組織學生展開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方式體驗中,擺脫原有低效的學習方式,提升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讓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提升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于長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J].黑河教育,2018(12):35-36.
[2]崔艷波.淺議如何把握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藝術(shù)行為[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19.
湖南省江永縣瀟浦鎮(zhèn)允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