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婧君
【摘 要】 背景:宮頸癌是常見的婦科腫瘤,是發(fā)展中國家女性中發(fā)病率居第2位、病死率居第3位的惡性腫瘤,分子流行病調查發(fā)現(xiàn)99.8%的宮頸癌標本中有高危HPV型別的DNA存在、并證實HPV特別是高危型別的持續(xù)感染是引起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基本原因。接種HPV預防性疫苗可以實現(xiàn)子宮頸癌的一級預防。了解萍鄉(xiāng)地區(qū)HPV主要基因型別、感染率、年齡特點等相關因素,有助于精準識別、合理處理萍鄉(xiāng)地區(qū)宮頸上皮內瘤變這類高風險人群,對宮頸癌的預防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的:探討萍鄉(xiāng)地區(qū)婦女宮頸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分型與宮頸上皮內病變的關系。方法:選取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確診患有宮頸上皮內病變并進行了HPV分型檢查的患者800例。結果:HPV陰性92例,占比11.5%,HPV陽性率為88.5%,高危型HPV感染占87.25%,單純低危型感染10例(CINI 8例,CINII 1例,CINIII 1例)。單一感染率為58.25 %, 以HPV16(19.75%)、52(14.125%)、58(10.875%)型最常見,二重感染率為22.125%,以16型合并其他高危型感染最常見,三重感染率6.13%。四重及以上感染率為2.12%。 CINI級266例,HPV感染率為:27.5%,單一感染最常見為52型(7.125%),多重感染最常為58型(占總數(shù)3%),CINII級241例,HPV感染率為:28%,單一感染最常見為52型(5.375%),多重感染常見HPV分型為:16型(5%),CINIII級293例HPV感染率為:33%,單一感染及多重感染最常見均HPV分型為16型(11.125%,6.125%),將不同年齡組的HPV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其中36-50歲年齡組HPV感染率(50.75%)最高。結論:HPV基因型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年齡和區(qū)域分布特異性,且HPV感染率與宮頸上皮內病變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研究結果對研制適合萍鄉(xiāng)地區(qū)婦女的特異性HPV疫苗,以及宮頸癌的篩查與防治具有參考價值。
【關鍵詞】 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HPV分型;流行病
項目名稱:萍鄉(xiāng)市宮頸上皮內瘤變HPV分型調查及疫苗指導研究
項目編號:20204447 (萍鄉(xiāng)市科技局)
據(jù)全世界范圍內統(tǒng)計,每年約有50多萬的宮頸癌新發(fā)病例,占所有癌癥新發(fā)病例的5%,其中80%以上的病例發(fā)生在發(fā)展中國家,我國每年約有新發(fā)病例13萬,占世界宮頸癌新發(fā)病例總數(shù)的28%。近年來,CIN 發(fā)病率逐年升高,CIN發(fā)病群體正呈現(xiàn)年輕化、低齡化趨勢明顯,且發(fā)病患者計數(shù)有明顯增加,嚴重危害女性患者的健康。
迄今為止,已證實hrHPV( 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持續(xù)感染是導致宮頸癌發(fā)生的首要病因。從慢性持續(xù)性HPV感染到最后進展為惡性腫瘤常需要10-20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及時發(fā)現(xiàn)、盡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阻斷宮頸癌前病變的發(fā)展,對宮頸癌的篩查及預防尤為重要。HPV疫苗是目前公認的唯一有效預防宮頸病變的方法,至今為止,全球已發(fā)現(xiàn)200種以上HPV亞型,其中大約有30種感染人類生殖道,根據(jù)它們致癌能力不同,分為低危型和高危亞型。不同型別HPV分布存在地域性差異,不同型別的 HPV 致癌機制、致病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本 研究通過分析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宮頸上皮內病變患者的HPV感染情況,結合上皮內病變分級及年齡分層分析,了解本地區(qū)HPV不同基因型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征和其與宮頸上皮內病變之間的關系,為宮頸病變早期防治臨床工作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萍鄉(xiāng)市婦幼保健院確診的宮頸上皮內病變患者800例,患者年齡在22-69 歲,分為三組:20-35歲(212例),36-50歲(456例),50歲以上(132例),均有性生活史,現(xiàn)未妊娠,無相關手術史。按宮頸病變程度分為3組,其中CINI266例、CINII241例、CINIII293例。
1.2 實驗方法
1.2.1 用無菌棉拭子將宮頸口過多的分泌物輕輕擦拭干凈,用宮頸刷置于宮頸口輕輕地順時針旋轉5~ 6圈,收集宮頸口內外的脫落細胞,放入裝有專用細胞保存液的取樣管內,擰緊瓶蓋,立即送檢。
1.2.2 檢驗方法
檢測型別:檢測23種HPV基因型,包括18種高危型(16、 18、 31、 33、 35、 39、 45、 51、 52、 53、 56、 58、 59、 66、 68、73、82、83型), 5種低 危型(6、 11、 42、 43、 81型)。
檢測儀器: 珠海黑馬9600PCR儀,凱普HHM-3核酸分子雜交儀。
核酸提?。喊锤呶P腿巳轭^瘤病毒分型核酸測 定試劑盒(潮州凱普生物化學有限公司)說明書 操作要求進行HPV-DNA提取。
檢測方式:PCR-反向點雜交法。DNA提取,PCR擴增及產(chǎn)物分析。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數(shù)值變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查”來表示,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假設檢驗,檢驗水準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類變量資料使用“率,構成比”來表示,采用卡房檢驗進行假設檢驗,檢驗水準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HPV感染分布情況:
選取宮頸上皮內病變并進行了HPV分型檢查的患者800例,結果顯示HPV感染率為88.5%,其中高危型HPV感染87.25%,低危型感染1.25%。單一感染率為58.25%, 以HPV16(19.75%)、52(14.125%)、58(10.875%)型最常見;
由表1可知在不同年齡段、不同宮頸上皮內病變中最常見的單一HPV為高危型,前3分別為16,52及58型,總占比達44.75%;
表2提示:導致宮頸高級別病變的單一感染亞型前三位為16、58、33;低級別宮頸病變的單一感染亞型最多為52型,與第二位16型第三位58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IN II級HPV單一感染率最高類型為52型,與第二位16型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與第三位58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IN III級HPV單一感染率最高類型為16型,與第二位52型第三位58型差異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多重感染中,以高危型16型合并他種類型的感染最多見,其次為52、58、33;多重感染高發(fā)年齡段為36-50歲,在>50歲年齡段中,多重感染主亞型52、16明顯高于58型。
在CIN Ⅰ級中,以52、58合并他種亞型感染最常見;在CINⅡ級中,以16、52合并他種亞型感染最常見;而在CIN Ⅲ級中,多重感染主亞型為16、58型。
不同宮頸上皮內病變患者 HPV 陽性率、單一基因型感染、2 種基因型感染、 3種基因型感染、4種及以上基因型感染陽性率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CIN2級、CIN3級患者HPV陽性率高于CIN1級,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INI、CINII、CINIII單基因感染率及3種、4種基因感染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CINI、CINII、CINIII2種基因感染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HPV感染、宮頸上皮內病變高發(fā)年齡段為36-50歲、明顯高于其他兩組年齡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在>50歲年齡歲中,單一感染及多重感染均高于其他兩組年齡段,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萍鄉(xiāng)地區(qū)發(fā)生 HPV 感染及宮頸上皮內病變流行 病學分析 宮頸癌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是女性發(fā) 病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CIN 發(fā)病率逐年升高,CIN發(fā)病群體正呈現(xiàn)年輕化、低齡化趨勢,迄今為止,大量研究已證實HPV的持續(xù)感染是導致宮頸病變發(fā)生的首要病因。從慢性持續(xù)性HPV感染到最后進展為惡性腫瘤常需要10~20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及時發(fā)現(xiàn)、盡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阻斷宮頸癌前病變的發(fā)展,對宮頸癌的篩查及預防尤為重要。目前先后在我國上巿的預防性疫苗二價、四價及九價疫苗是以歐美地區(qū)基因型流行情況為基礎研制的,且每一種型別的疫苗對其他型別的感染的預防作用很有限。由于基因型分布具有地差異性,疫苗的研發(fā)及應用需考慮不同區(qū)域間型別的分布差異,因而調查并研究萍鄉(xiāng)地區(qū)HPV分型的流行病學情況對本地疫苗接種有相當大的幫助作用和指導意義。做到了宮頸癌二級預防至一級預防的轉變,從而從源頭上減少宮頸癌的患病率及致死率。本研究表明萍鄉(xiāng)地區(qū)導致宮頸上皮內病變HPV感染率達88.72%,其中高危型HPV感染是導致宮頸上皮內病變的主要原因,高危HPV感染單一感染率為58.25 %, 以HPV16(19.75%)、52(14.125%)、58(10.875%)型最常見,二重感染率為22.125%,以16型合并其他高危型感染最常見,三重感染率6.13%。四重及以上感染率為2.12%。CINI級266例,HPV感染率為:27.5% ,單一感染最常見為52型(7.125%),多重感染最常為58型(占總數(shù)3%),CINII級241例,HPV感染率為:28% ,單一感染最常見為52型(5.375%),多重感染常見HPV分型為:16型( 14 %);CINIII級293例HPV感染率為:33.0%,單一感染及多重感染最常見均HPV分型為16型(11.125%,6.25%),因此對萍鄉(xiāng)地區(qū)而言研究出預防16、52、58型感染的疫苗能有效的減少萍鄉(xiāng)地區(qū)宮頸癌的發(fā)病率。就目前疫苗使用情況來看,二價及四價疫苗對覆蓋本地區(qū)HPV感染類型有限,九價疫苗覆蓋面比例理想,但其使用由26歲以前年齡的限制,根據(jù)本研究數(shù)據(jù),可考慮本地區(qū)26-35歲以下女性建議注射九價疫苗,因二價、四價疫苗預防宮頸癌在萍鄉(xiāng)地區(qū)而言覆蓋率低于疫苗說明中的提到的70%。2014年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 督管理局(FDA)批準默沙東生產(chǎn)的“加德西9”上市, 該疫苗是 HPV 九價疫苗,可預防 HPV6、11、16、18、 31、33、45、52、58 基因型的感染。從本研究地區(qū)的類似研究結果來看,HPV 九價疫苗可以覆蓋更多的健康人群和宮頸癌高危人群。
3.2從本研究數(shù)據(jù)中可以看出,CINI級HPV感染率明顯低于CINII級、CINIII級,目前將宮頸癌前病變分為低級別病變(CINI)及高級別病變(CINII、CINIII),也就是說高級別病變HPV感染率明顯高于低級別病變,女性感染 HPV 后,80%靠機體自身免疫在1到2年內可自行清除,只有少數(shù)女性會進展為宮頸癌。從感染HPV發(fā)展到宮頸癌一般需要8到15年,期間要經(jīng)過較長的癌前病變時期,因此可以通過宮頸防癌篩查來早發(fā)現(xiàn)和診治宮頸病變。本研究通過分析宮頸病變各階段高危型 HPV 感染率的情況,從而探討高危型 HPV與宮頸病變的相關性。由上述結果可知隨著宮頸病變的加 重,陽性率依次遞增。從本研究看出導致萍鄉(xiāng)地區(qū)宮頸上皮內病變的高危型基因前三位均為16型、52型級58型,但導致CINI級最常見的高危型HPV為52型,導致CINII級最常見的為52型及16型,導致CINIII級最常見的為16型,從宮頸病變的發(fā)展情況及低級別病變約60%會自然消退,是否是因為感染52型及58型靠自身免疫力消退概率要高于16型。
3.3近年來宮頸癌發(fā)病率呈上升且年輕化的趨勢,從本研究看萍鄉(xiāng)地區(qū)按年齡分布,36歲到50歲宮頸上皮內病變發(fā)病率明顯高于20-35歲組及大于50歲組,感染陽性率與年齡有關, 感染高峰年齡為36至50歲。分析原因,可能與該年齡段婦女性行為習慣和機體免疫功能等因素有關,但三組HPV感染率最高為>50年齡組、為90.2%,但三組感染率無明顯差異,P>0.05。
參考文獻:
[1]Torre La,Brayf,Siegel R L,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 Clin,2015,65(2):87-108.DOI:10.3322/caac.21262.
[2]丁波.TNF-α基因rs1800629多態(tài)性與中國人群宮頸癌的易感性.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9年07期ISSN:1674-3679
[3]單瑋.我國女性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病學現(xiàn)狀.中國疾病控制雜志. 2017年01期.ISSN:1674-3679
[4]Song D,Li H,Li H,et al Effect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 on the immune system and its role in the course of cervical cancer[J].Oncol Lett,2015,10(2):600-606.
[5]張為遠.宮頸病變與宮頸癌[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79-87.
[6]李廣太. HPV檢測在子宮頸癌篩查中的意義[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5,50(4):241-245.
[7]Munoz N,Bosch FX,de Sanjosé S,et al.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 N Engl J Med,2003,348 ( 6 ):518-527.
[8]Munoz N,Bosch FX,de Sanjosé S,et al.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 N Engl J Med,2003,348 ( 6 ):518-527.
[9]李玉艷.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與男性生殖健康的關系.中國男科學雜志.2017年4月
[10]DHAR J P,ESSENMACHER L,DHAR R,et al.The safety and immunogenicity of quadrivalent HPV (qHPV) vaccine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J].Vaccine,2017,35(20):26422646.DOI:10.1016/j.vaccine.2017.04.001.
[11]徐亞萍,沈 麗.高危型 HPV 檢測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J].中外醫(yī)療雜志, 2014,12( C): 32.
[12]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生殖醫(yī)學專業(yè)委員會. 高齡女性不孕診治指南. 中華生殖與避孕雜志.2017年2月
[ 13]王海燕,廖雪義,余海忠,等.宮頸癌細胞中相關基因的研究概況[ 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 2012,39(11): 2693.
[ 14]周 權,黃民主,黃 霜,等.中國已婚婦女宮頸癌發(fā)病影響因素 Meta分析[ J].中國癌癥雜志, 2011,21( 2):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