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平
【摘? ? 要】小學中段的學生已經(jīng)對一些基本習作技巧有所掌握,而教師所要追求的是引導學生的習作能力獲得進一步提高,故需對學生的習作指導做進一步思考,或多安排某些方面的引導,或減少某些內容的教授。本文就小學中段習作“四多四減”指導策略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中段? 習作指導? “四多四減”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05.168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持續(xù)深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成為語文教學需要關注的一大重點。對小學中段習作教學的開展而言,教師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需要對習作指導做更多的思考,開始以“遵循合理取舍原則”為基礎,努力實現(xiàn)“四多四減”的指導策略。
一、多開展活動來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
對于小學中段的習作指導而言,教師需要基于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的習作思路進行思考,并進一步探索學生無法習作的具體原因,以從而理清現(xiàn)階段學生存在知識與經(jīng)驗積累不足、習作時反復將同一內容用于習作之中、承擔較大的心理壓力等一系列問題。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中段學生的習作水平,確保其能夠寫出一些題材新穎且有強大吸引力的作文,教師應多開展活動幫助學生進行習作素材的積累。
例如,在小學中段習作教學進行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與體育教師聯(lián)合教學,在體育課上開展“拔河比賽”“接力賽跑”“足球對抗”等一系列體育活動,試著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取得勝利,并確保學生能夠沉浸于活動之中去享受運動。在這一系列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或許有學生會因為運動帶來的成功而喜悅歡笑,或許有學生會因運動過程中遇到重重困難而眼含淚水,在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情景。其實,這些體育活動開展的過程與經(jīng)歷都是可用于習作的好素材,教師只要稍微注意對學生進行指導即可,學生便會積極地積累素材,為后續(xù)所要進行的習作做好準備。
隨著素材的不斷積累,學生的習作興趣將會不斷得到提高,從而減輕學生因懼怕習作而承擔的心理壓力,使學生用平常心去對待習作。這個時候,小學中段習作教學引導將會在“四多四減”指導策略的不斷實施中得以更好地進行,而學生的習作水平與習作能力才會自然地獲得提升。
二、多倡導提高習作效率的生生合作,減少學生的學業(yè)負擔
在進行小學中段習作指導過程中,不免會有一些作業(yè)布置給學生,而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會認為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對自己是一種負擔,會對完成作業(yè)表現(xiàn)得有些消極。基于此,在小學中段習作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花大力氣來倡導以生生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獲得習作效率的有效提高,使學生所承擔的學業(yè)負擔能夠明顯減少。
例如,在小學中段習作教學進行時,教師要想更好地解決學生不知從何下手的問題,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梢宰寣W生相互幫助,查找與所寫內容相關的范文,并對范文進行深入分析以及點評,而后再讓學生選擇自己熟悉的內容進行習作,這樣便可以確保學生能夠既快又好地寫出主題明確的作文,幫助學生擺脫習作無從下手的困擾。值得注意的是,生生合作的形式應是豐富多樣的,除了學生的共同合作之外,還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分享以及習作完成后學生之間的互相批改,最終所要達到的目的是讓學生相互之間能夠形成優(yōu)勢互補,這樣才能更好地理清學生的習作思路,同時獲得習作視野的進一步拓寬,從而更積極地響應教師所提供的習作指導。
三、多交流來找到并掌握習作技巧,減少因循規(guī)蹈矩受到的制約
在常規(guī)的小學中段習作指導中,教師通常會強調“訓練”,期望通過大量訓練讓學生掌握習作知識與技巧。這樣的習作指導方式會催生一大批毫無靈魂的制式作文,學生因過分循規(guī)蹈矩而使思維受到制約,導致習作都高度相似且毫無個性可言。為了能夠盡量減少因循規(guī)蹈矩而受到的制約,教師應倡導讓學生通過多交流找到并掌握習作的技巧,使學生能夠更深入地觀察和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事物,并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提升思考問題、情感表現(xiàn)和獲得評價內容等能力。
例如,在快下雨的時候,周圍就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而這一切都預示著馬上要有一場大雨了。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讓學生能夠對雨前的一系列變化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并讓學生一起思考如何在習作中更好地描寫雨前的場景。隨后教師就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習作開始產(chǎn)生一系列變化,不再循規(guī)蹈矩地描寫雨前天色變暗之類的常規(guī)性變化,而是轉而開始描寫雨前室外螞蟻一系列的反?;顒拥葍热荨S械膶W生重點描寫了這個時間段螞蟻行進步伐略顯慌亂,有的學生在習作中體現(xiàn)了螞蟻這個時候搬運東西的速度明顯加快,還有的學生記錄了螞蟻有序回到窩里直至雨水落下的過程,等等。這樣,學生的習作幾乎是輕松達標,甚至是超標準完成,有效地避免了因循規(guī)蹈矩而造成的習作單調乏味。
四、多引導學生反思,減少學生學習所做的無用功
在小學中段習作指導進行的過程中,不少學生會因自己的習作水平受到限制而開始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寫出一些內容空洞的作文,并開始進入習作水平提升的瓶頸期,學生在瓶頸期常常會去做一些無用功,導致習作水平長期得不到提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務必要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反思,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發(fā)現(xiàn)并完善自己的不足之處,讓學生能夠輕松地渡過習作水平和習作能力發(fā)展的瓶頸期,確保學生能夠輕松擺脫桎梏而獲得進一步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寫一段導游詞來介紹家鄉(xiāng),等到學生寫好導游詞后,讓學生自己讀一下所寫的導游詞,看看是否能夠很好地契合主題,如果不能契合主題,就要思考原因是什么,應如何補救等一系列問題。這樣學生所完成的習作才是有效的,且學生的習作興趣及潛力才能在教師習作指導的持續(xù)進行中不斷地被激發(fā)出來。
總而言之,隨著“四多四減”指導策略在小學中段習作指導進行過程中的實施,教師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作文習作的相關技巧,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習作的樂趣所在,促使學生更有信心持續(xù)習作,直至獲得習作水平與習作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再生.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4.
[2]張春苗.小學中段語文寫作教學探討[J].新作文:教研,2019(6):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