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
摘要:當前的課堂教學,大部分教師非常注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觀點會導致教師僅僅注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也就是學生學習成績、分數的提高,缺乏對學生其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整體發(fā)展。所以,想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就必須要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結合信息技術、微課、分層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既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fā)展打造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6-196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多樣性的課堂教學方式逐漸受到更多人的青睞和選擇。豐富的教學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單一式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趣味的學習中獲得豐富的情感,也增強了對學習的自信,能讓學生自覺鉆入到書本中,在知識的遨游中,掌握相應的能力,為未來全面的發(fā)展打造學習基礎。語文學科是一種基礎性學科,是小學學習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習語文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熱愛、讓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溝通,豐富學生的情感、還有助于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高。所以,如何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豐富學生的認知與情感,本文就在當前教學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情境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想象
在學習中,興趣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引導學生主動記憶、積極學習的關鍵因素。對于學習來說,學習的過程是在不斷重復、不斷鞏固中,對知識進行記憶的過程中。而這樣的過程是枯燥的、乏味的,而小學生的年齡小、思維與認知能力不足,注意本來就難以集中,在無趣的學習體驗下,學習動力會逐漸下降,記憶效果也得不到增強,教學效果也會隨之變低。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趣味、生動的直觀情境中,提高興趣,增強記憶。
例如,在閱讀《觀潮》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讓學生能夠體驗到錢塘江大潮的三個階段,感悟作者對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闊景象的感嘆,教師就利用多媒體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的引導學生,增強對文章的記憶與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將提前制作好的教學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悟。學生在直觀的視頻中,看到了具有動態(tài)效果的錢塘江大潮,學生的興趣會被視頻內容所吸引,興趣變得濃厚起來。然后,教師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看完視頻后,你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結合視頻,想一想《觀潮》這篇課文的標題中,‘觀’代表什么意識?‘潮’指什么潮水?”等問題,讓學生理解與回答。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直觀情境,能夠讓學生在生動、趣味的學習體驗中,獲得對知識學習的情感,而這樣的學習體驗,學生對知識的記憶效果更加深刻,從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
二、小組合作,共同探討問題
在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教學是按照一定人數比例,將具有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為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和學習問題,讓學生在相互的學習中,增強自己對知識的學習動力,深刻理解知識,在不斷的合作探究中,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教學,通過為學生設計問題,讓學生共同探究問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學習《暮江吟》這首詩的過程中,教師就利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開心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中,提高學習能力。在語文學習中,為了保證小組教學的質量,需要教師提前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并且,每個小組中至少有一名學習較好的學生,以及學習較弱的學生,從而實現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實現共同提升。然后,教師把小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小組內部的交流中完成任務。如,在小組合作中,部分學生會查找詩人的簡介、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部分學生會找出詩句中詞語的含義與理解等。當所有學生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后,將自己的成果分享給小組成員,并在小組共同努力中,完成對詩句的翻譯以及回答教師所布置的小組任務。通過運用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問題探究能力,在合作學習中,強化合作能力與合作精神。
三、分層教學,提高綜合能力
每個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所處的學習環(huán)境不同,學習能力和學習層次也是不一樣的。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掌握學生這樣的學習特點。如果教師使用較為統(tǒng)一的學習方法,設計統(tǒng)一的問題,難以保障所有學生學習能力的有效提高。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分層教學,設計不同難度學習任務,讓學生自由選擇,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設計《走月亮》這部分語文知識的學習任務中,教師就利用分層教學,設計多種難度的問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先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從學生的平時成績、課堂學習評價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設計A、B、C三種學習層次。A組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弱,主要以基礎知識為主;B組是人數較多的中等生,設計的內容以基礎知識為主,拓展性知識為輔;C組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可以設計更加綜合、全面發(fā)展內容。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在適合自己學習難度的問題下,能夠提高自己的能力。
綜上所述,新課標的實施也讓課堂教學方式擁有了更多、更全面的選擇,怎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生,就成為當前語文教師需要正確看待和解決的問題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設計符合當前學生學習與體驗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多種教學模式的選擇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實現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于長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J].黑河教育,2018(12):35-36.
[2]崔艷波.淺議如何把握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藝術行為[J].中國校外教育,2017(35):119.
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褚廟鄉(xiāng)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