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東方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jīng)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育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是“魚與水”“木與石”的關系。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能夠從生活出發(fā),讓語文走向生活,這可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進步成長?;诖?,本篇文章對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進行研究,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6-078
引言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上,教師的教學活動伴隨任務和目的,學生按部就班地聽從教師的安排,課上全過程教師主要帶著教學任務來講解知識,然而學生卻坐不住板凳,有打瞌睡的,有私下聊天的,也有昏昏欲睡的,學生沒有積極性,教師講得很累,教學效果也上不來。面對這一系列的問題,教師開始嘗試著打造開放性的語文課堂,對學生放手,把生活活水引入課堂,把靜態(tài)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不再讓學生只啃課本知識,不再讓學生片面地認為語文只不過是一堆干癟的文字,而是讓文字活起來,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和文本進行心靈對話,從中獲取生活感悟,提升科學素養(yǎng)。
一、回歸自然生活,加深知識認識體會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每位教師都可以直觀地感受到,新課標下的初中語文教學,越發(fā)注重回歸現(xiàn)實生活。每個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都與生活有密切的聯(lián)系。對于這種教學內(nèi)容的變化,教師必須要有清醒認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關注生活化教學。例如,例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教師可在正式上課前詢問學生春天都有哪些景象,并說說自己對于春天的感受,通過學生對于春天的思考和回答喚醒學生對于春天的記憶,之后可以教學生一首關于春天的詩《惠崇春江曉景》,詩中對于春天三三兩兩桃花盛開,鴨子在江水中悠閑地游來游去,滿地蔞蒿及正在上岸的河豚描述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學生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對于春天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之后教師再展開教學,學生對于文中作者描述的春天自然之景就能進行更加直觀具體的感知,同時通過自己的想象賦予文章美好的意境,在這種對文章意境的把握中,語感便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二、從教學情境中感受生活
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語文教學中經(jīng)常用的教學方法,因為有些教學內(nèi)容從文字上并不能讓學生理解透徹,要想學生能夠和作者近距離地交流,從作者的思想角度出發(fā),教師就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假如自己是一位人物角色,自己怎樣投入自己的感情,把人物形象地演繹出來,讓別人能從中受到啟發(fā),學習語文的全過程都需要學生和文字打交道,如果學生不能和作者在情感上有共鳴,那么再好的文字都是干癟的,文字的背后都是在訴說生活中的人和事物,都能觸動人的心靈,使他人有所感,因此,教師要帶領學生走入文本情境之中,讓自己去飾演文本角色,通過自己的表演,認真揣摩里面人物心理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成長。
在《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學中,教師為了引導學生走進若瑟夫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親情”與“金錢”對其內(nèi)心的沖擊,設計了問題情境:“假如在你面前有一個天平,一端放上金錢,一端放上親情,在你心中,它們哪一個更重?如果是金錢,將會怎么樣?”接著引導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深入小說文本,讀出菲利普夫婦的自私冷酷與唯利是圖,感受若瑟夫內(nèi)心的復雜與痛苦。人在痛苦與疑惑的時候,會追問,會感慨,若瑟夫便是如此。他說:“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純真善良的若瑟夫強調(diào)了于勒與“我們”一家的骨肉親情,這其中有對于勒叔叔的同情,有對父母行為的困惑與不滿,還有強烈的諷刺意味。小說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那些金錢關系下的小市民的尖酸與冷酷的特點,要結(jié)合時代背景與環(huán)境來理解,通過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教師便能將小說的主題、人物的形象等解析得恰到好處。
三、聯(lián)系生活實際,選取適當?shù)膶懽魉夭?/p>
初中生缺乏生活經(jīng)驗,閱讀積累比較少,所以在寫作時,學生即使能夠梳理出寫作思路,掌握寫作要求,但是寫出來的東西仍然存在“假、大、空”的問題。為了有效解決這樣的問題,實現(xiàn)初中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生活化,首先,教師需要結(jié)合實際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其次,家庭生活也是學生寫作素材的重要來源之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認真感受自己的家庭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各種小事情,并進行積極思考,將它們展現(xiàn)在寫作中;最后,教材中存在許多與生活有關的素材,對此,教師要深入挖掘,合理利用,讓學生熟練掌握,為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當一回新聞小記者,深入校園的每個角落,用眼睛去捕捉新聞素材,比如說有的同學看見保潔阿姨將學生隨手扔的零食袋子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學生通過這件小事,來搜集身邊有意義的人和事,從保潔阿姨身上讓學生感到慚愧。身為中學生,要養(yǎng)成良好的品行,不能隨手扔垃圾,之所以校園環(huán)境這么整潔,是保潔阿姨用勤勞的雙手創(chuàng)造的,更要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要養(yǎng)成自律的好習慣,當學生把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之后,然后交到學校廣播站,讓所有學生都能有所觸動,做個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結(jié)束語
語文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語文本就是源自生活的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深挖其中的生活元素,讓語文課堂走向生活,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語文就在身邊,并促使學生提升學以致用的能力。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有必要對初中語文教學生活化做出更加深入的探索思考。
參考文獻
[1]柳文琛.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探討[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8):263.
[2]姚秋月.品生活之趣嘗生活之味——談初中語文生活化教學[J].考試周刊,2018(90):66.
[3]謝喬宏.淺談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生活化[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7(12):92.
湖南省武岡市晏田鄉(xiā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