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亞云
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康復訓練護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以2020.4~2021.2為篩選階段,以82例慢阻肺患者為樣本病例,以隨機數(shù)表為分組方法,對照組患者(n=41)接受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n=41)接受呼吸康復訓練護理,對比肺功能指標及在院治療情況。結(jié)果:實驗組PEF(5.55±0.56)、FVC(3.83±0.67)、FEV1(76.82±0.59)顯著高于對照組,t=7.283、7.343、8.211,p<0.05;實驗組吸氧(5.86±0.89)及住院時間(6.45±0.77)顯著短于對照組,ESS得分(8.47±0.72)也顯著低于對照組,t=9.273、8.295、9.367,p<0.05。結(jié)論: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呼吸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加快康復進程并改善睡眠有重要作用。
關(guān)鍵詞:呼吸康復訓練護理;慢阻肺;應用價值
慢阻肺以氣流受限為其主要特征,是呼吸內(nèi)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1],其治療周期相對較長,患者反復出現(xiàn)咳嗽、咳痰、氣短、呼吸困難及胸悶等癥狀,有可能誘發(fā)慢性呼吸衰竭及自發(fā)性氣胸等并發(fā)癥,經(jīng)肺功能、血氣分析等臨床檢查可確診,但病因尚不明確,因其患病率與死亡率居高不下而得到了臨床的高度關(guān)注,研究以82例患者(2020.4~2021.2)為樣本,對比常規(guī)護理效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20年4月至2021年2月為病例篩選階段,對經(jīng)檢查并已確診的慢阻肺患者進行隨機數(shù)表分組,82例樣本由此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各41例,分別接受常規(guī)護理及呼吸康復訓練護理,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年齡范圍為50~85歲,對照組均值(67.3±2.2)歲、實驗組均值(68.2±1.8)歲,分析性別維度可知對照組男性27例、女性14例,實驗組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研究之前已獲得本人的同意,已經(jīng)排除合并心力衰竭、休克及精神疾病的患者。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除優(yōu)化住院環(huán)境、科學用藥指導、心理健康干預等常規(guī)措施之外并無其他護理措施。
實驗組以此為基礎聯(lián)合呼吸康復訓練護理,對患者進行呼吸肌及身體機能的訓練,1.引導患者通過吹氣球的方法來強化其肺活量,盡可能將氣球吹大,直至無力,隨后開始吸氣,待胸廓擴張到最大程度為止,依據(jù)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每日鍛煉次數(shù)、每次鍛煉時間以及兩次鍛煉之間的時間間隔。2.加強機體訓練,除常規(guī)擴胸運動之外,指導患者科學的進行有氧操及太極等強度適中的運動,以此來提高患者的整體耐受度,以4周為一個療程進行康復訓練。3細化健康指導,對于腹式呼吸及縮唇及呼吸等常規(guī)訓練方式應當以示范,加強日常宣傳,對于呼吸康復訓練的重要意義及在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事件予以強調(diào),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訓練計劃,密切關(guān)注患者以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為代表的基本生命體征,對患者予以科學的理論指導,或者可以小組的形式促使康復訓練指導,過后記錄患者康復情況,必要時進行出院后的隨訪。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肺功能時以PEF(呼氣流量峰值)、FVC(用力肺活量)與FEV1(二者比值)為主要指標[2],觀察患者住院治療情況時主要以吸氧治療時間及整體住院時間等為主并以日為單位,同時以成熟量表ESS來對其睡眠質(zhì)量進行分析,分數(shù)越高代表睡眠質(zhì)量越差。
1.4統(tǒng)計學方法
觀察指標-肺功能指標及量表評分等指標為計量資料,借助spss21.0中的獨立t進行檢驗并將p<0.05視作有顯著差異。
2.結(jié)果
2.1解析肺功能
實驗組PEF、FVC及FEV1顯著高于對照組:
2.2解析住院情況
實驗組吸氧及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且ESS得分也明顯更低。
3討論
慢阻肺患者中老年群體占絕大多數(shù),其臨床癥狀具有典型性,整體發(fā)病率正逐年增長,單一藥物的治療效果仍有待提升,臨床表明配合呼吸康復訓護理可緩解其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并改善其呼吸功能[3],為此本文對這一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展開分析并以慢阻肺患者為例,希望以此來突出呼吸康復訓練的重要意義[4]。
本次研究結(jié)果如下:實驗組各項肺功能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主要表現(xiàn)在PEF(5.55±0.56)、FVC(3.83±0.67)及FEV1(76.82±0.59)等指標上,t=7.283、7.343、8.211,p<0.05即差異顯著;對比住院情況可知,實驗組吸氧治療時間(5.86±0.89)及住院時間(6.45±0.77)顯著短于對照組,且ESS得分(8.47±0.72)也顯著低于對照組,t=9.273、8.295、9.367,p<0.05;以上結(jié)果有效說明了經(jīng)呼吸康復訓練護理的慢阻肺病人其以PEF為代表的各項肺功能明顯更好,患者吸氧及住院時間明顯更短而睡眠質(zhì)量明顯更好。
綜上所述,呼吸康復訓練護理較常規(guī)護理而言更具科學性與系統(tǒng)性,對慢阻肺患者進行呼吸康復訓練不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同時對加快康復進程也具有重要意義,且不僅改善了睡眠質(zhì)量還提高了生活質(zhì)量,應當推廣。
參考文獻:
[1]諶洪勛. 運動并呼吸訓練在慢阻肺康復治療中的作用[J]. 心理月刊, 2019, 014(007):6-7.
[2]趙亞楠, 李瑋. 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20, 030(005):241.
[3]楊東升. 呼吸功能康復訓練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20, 018(007):157-158.
[4]吳媛.慢阻肺緩解期患者行肺康復訓練護理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5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