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
每一天,自己的閱讀時間很清晰地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靠近現實,那就是起床后看當天的報紙。這種習慣不僅僅緣于自己的工作,我非常清楚,即使從事其他工作,這一閱讀習慣也不會發(fā)生絲毫改變。畢竟,誰也不想遺忘這個世界或被這個世界遺忘。從某種角度來說,這種“向外閱讀”是一種資訊依賴,或者說是治療社會性孤獨的一劑良藥。
晚飯過后直到睡覺之前,閱讀于我是“向內”的。這段時間,我讀的書很少和工作有直接關系:或是音樂家的傳記,或是美術方面的書籍,或是一篇散文,或是一本可以連續(xù)閱讀的小說。這時,閱讀才真正成為一種快樂。讓背景音樂若有若無地響著,手中終于拿起一本自己一直想看而沒有時間看的書,書頁有時是自己翻的,有時是被風翻的,看一會兒,投入進去,又看一會兒,走走神,困了就打個盹,醒來再回憶:我看到哪兒了?在我看來,閱讀的幸福感就在于此吧。
當然,這是一種常態(tài)下的閱讀。從事新聞工作,生活中可被自己掌握的時間不像別人那么多。也許剛剛擁有了放松的心情,手機一響,短暫的閑適也就結束了。正因如此,自己看書更多是在非常態(tài)下進行的。
對于自己來說,每次出差都是一個不錯的機會。首先是來回飛機上的幾個小時,那可是絲毫不會被干擾的閱讀時間。因此,每次出差前,在往包里裝書時都有一種久違的快樂,面對備好的書,心里知道,這一次自己一定不會失約。
不過,飛上天空,從此地到異鄉(xiāng),一般也就兩三個小時,雖然經常出差,可是這種難得的閱讀還是不足以填補自己對書的相思。好在到達目的地后,閱讀的時間也會比在北京時多一些。一來沒有太多手機鈴聲的吵叫,二來每日工作比較單純,閑暇就是閑暇,不會像在北京那樣,即使沒有采訪,也常有其他工作把時間填滿。
記憶中,每次出差都是一次知識上的惡補,空中閱讀的特別感受也給自己留下了不少美妙的回憶。比如《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這部小說,長度正好適合在飛機上閱讀。于是從起飛到落地,我伴隨著張大民的幸福生活來了一次完整的人生起伏。此后很長一段時間,我時常會想起張大民和他夫人的那間小屋。每年的春節(jié)也是一段快樂的讀書時間。小的時候盼過年,是過年時能從家中跑出去,不受約束地四處玩。長大了盼過年,是能從外面的奔波中跑回家,不受干擾地過上一些日子。近幾年的春節(jié),給我留下的都是快樂的記憶,一種渴望已久的安靜使得讀書真正成為享受,我自然不會浪費這樣的時光。
除了出差與春節(jié),逛書店也是一種非常規(guī)的閱讀方式。我很少進大而豪華的書店,恰恰是在那些不起眼的小店里,常常讓我找到一種閑散的淘書樂趣。每隔幾天,抽出時間,我都會到京城的一些舊書店轉轉。悠悠閑閑地逛下來,臨了兒買走幾本,更多的還是翻過而沒買的書。這種蜻蜓點水式的閱讀,開闊了我的視野,也為生活平添了一番情趣。
(作者系閱讀推廣人、央視著名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