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玲
【摘要】文本解釋的深度和有效性與閱讀教學的質量密切相關。本文將思維導圖整合到高中英語文本的閱讀中,并分析了語篇的體裁,語篇的結構和語境,從三個方面探索思維導圖。研究發(fā)現(xiàn),思維導圖對提高教師自身的文字解釋能力,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閱讀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思維導圖;文本解釋;高中英語
對于使用英語作為外語的中國學生(即英語是作為第二語言的外語),閱讀是他們學習英語并形成英語學科核心能力的一種重要方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教學生學習語言(包括詞匯和語法),還需要教學生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動機并發(fā)展學生基本的英語學科素養(yǎng)。
一、閱讀概述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中,教師的閱讀教學過于注重解釋單詞,短語和句子的結構含義,而不是解釋和理解閱讀材料中提供的信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師生不了解閱讀的確切含義。他們通常認為閱讀是一個被動的過程。實際上,為了有效地教授閱讀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作為英語教師應該充分理解閱讀的關鍵要素。
(一)閱讀的性質
在百度上的搜索顯示,閱讀被定義為“人們從視覺材料中接收信息的過程”。視覺材料主要由文本,圖像以及符號,公式,圖表等組成。首先,在閱讀過程中,人們將視覺材料轉換為聲音(包括真實和心理聲音),然后嘗試理解這些特定的材料。在這里,我們認為閱讀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讀者可以根據(jù)不同的目標進行控制和協(xié)調。此外,一些專家學者也表達了對閱讀的看法。例如,史密斯說:“閱讀是讀者對文本信息的理解?!痹谶@種“理解”過程中,閱讀是一種積極的知識建構。還有學者從語言的角度解釋了閱讀。認為閱讀是讀者與文章之間互動的過程。對文章的理解和含義的構建是基于讀者對語言的現(xiàn)有了解。在此過程中,讀者的先前經(jīng)驗和知識非常重要。簡而言之,我們可以認識到閱讀不僅僅是一個被動的過程,在此過程中,讀者會翻譯書面字符并將其轉換為適當?shù)穆曇簟M瑫r,閱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心理過程。從閱讀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有學者將閱讀描述為“心理語言式的猜測游戲” 。因此,閱讀本質上是一種認知活動,一個復雜的心理認知過程。在此過程中,讀者將根據(jù)基本知識,通過預測和檢查文本的可預測性來盡可能地重構知識。通過這種方式,作者編碼的文本部分將在讀者頭腦中顯示為圖像。閱讀時,讀者應始終從事實陳述和表達中進行選擇,以確認或駁斥有關其文本含義的預言。讀者最終對閱讀知識的理解具有主觀意識,來自頭腦(眼睛看誰),而不是在紙上(紙上打印了什么)。 “根據(jù)閱讀的心理語言學模型,意義來自思想和語言的相互作用。大多數(shù)讀者不會解碼單個單詞,而是會從文本中選擇最精致,最有用的線索來理解文章,并在以后的閱讀中遵循一定的閱讀方法。
(二)閱讀方式學習
人們的閱讀過程遵循一定的模式,不同的讀者具有不同的文化水平,不同的知識結構和不同的認知方式,這將使他們的閱讀方式有所不同。語言學家和心理學家對閱讀模式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世界上存在三種閱讀模式,即“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互動”。
二、批判性閱讀策略的具體應用
批判性閱讀強調在閱讀過程中應用預測,分析,總結,推理,決策和評估等思維過程來進行閱讀,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讀者的批判性思維,還可以幫助讀者閱讀更多內容,提高閱讀技能。
(一)將關鍵策略納入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任何教學的首要重點。在批判性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必須反映批判性閱讀策略的應用,并且必須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稱。教學目標的設置和主要教學主題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略有不同。除了為文本設置理解目標外,教師還可以設置幾個評估學習目標。評估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能力。將評估運用于確定為教學目標的能力反映了以下事實:教師的教學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同時,評估和反思技能也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需要發(fā)展的重要技能之一。這可以幫助學生從更高的角度理解文章,也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意圖,并發(fā)現(xiàn)文本中作者寫作技巧的優(yōu)缺點。例如,通過為敘事閱讀指導設定目標,你可以根據(jù)文章的結構和主題設定目標,以評估作者敘事技巧的合理性;你還可以評估文本中使用的語言;也可以使用敘述性元素,評估文本的優(yōu)缺點,并指出哪里有“好”,哪里有“壞”等。
(二)通過期待擴展不同的思維
“猜測”是指讀者根據(jù)文章提供的提示(包括文本和非文本)以及他們自己的認知結構(也稱為圖式)和經(jīng)驗對文本的主題和內容進行預想。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最常用的是按標題預測文章或通過相關配圖預測文章。教師指導學生預測文章的標題,這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類型,主題和內容進行不同的思考,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提問,推理,提問,決策和創(chuàng)新,并且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知識辨別能力。。同時,預測還可以幫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改善他們的思維活動。例如,按學習奧林匹克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猜測該課的內容,討論之后,學生們將提出以下方法:如果是敘述性的話,他們將寫關于奧運會上人類的經(jīng)歷,例如寫一個有關奧林匹克志愿者的故事,從小處看大局并反思奧林匹克精神;如果是一篇說明性文章,則可以寫出奧運會的起源和發(fā)展,著名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奧林匹克精神,某些奧運會的特殊介紹,重大事件等。然后閱讀文字以檢查猜測。學生們迅速完成了閱讀并確認這是一份說明性文字,介紹了奧運會的各個方面,順利地解釋了文章的結構和各節(jié)的子主題,并為進一步閱讀奠定了基礎。
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是學生學習的目標。有價值的思維產(chǎn)物不是由一種單一的心理活動產(chǎn)生的,而是邏輯和非邏輯思維方法相互作用的結果,教學方法和思維方法可以相互補充和促進。因此,英語教學要配合思維導圖進行,以思維為導向的教學應從實際教學開始。在課堂上閱讀思維課的開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參考文獻:
陳敏. 2005. 思維導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J]. 外語電化教學,(1): 36–41
盧璐,王峰. 2013. 英語教學中五種思維導圖構 圖類型 [J]. 教學與管理,(1): 52–54
王薔. 2017.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英語閱讀教學:問 題、原則、目標與路徑 [J]. 英語學習(教 師版),(2): 19–23
江蘇省沛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