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爾杰
【摘要】作為一個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從生活出發(fā),不僅要充分挖掘現(xiàn)有的作文資源,更要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學生的個性張揚,人格受到尊重,從而使各具個性的學生敞開自己的心扉,寫出有獨特個性充滿激情的習作。那么在具體的實踐中,教師應如何切實引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筆者下面結合自己多年的實踐談談,與大家一起分享。
【關鍵詞】重個性? 作文
一、讓學生細品味文本,從閱讀中學會抒寫個人見解
作為教師,指導學生作文不能僅局限在作文課中,而要善于挖掘文本這個有利的資源,在品味文本中找準與練筆的結合點,引導學生在品讀佳作中悟情悟理,在練筆中發(fā)展思維,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1.補白練習。文本中有些語句或課文結尾含蓄,給讀者留下懸念或想象回味的余地。它構成了作品的“召喚結構”,召喚讀者去想象,去拓展,實現(xiàn)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這就是文本空白。因此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空白,及時進行練筆,不僅可以使文本得到充實,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2.插圖配文。如《小音樂家揚科》一文,它以整頁的篇幅描繪了“揚科跪在小提琴前面,抬起頭,望著心愛的小提琴”的動人情景。而揚科的外貌、內(nèi)心,課文只字未提,給我們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聯(lián)系上下文語句——“小提琴的聲音多么美妙??!”“揚科多么想仔細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呀!”等。可以“琴”為題,以課文插圖為依托,重新編寫小音樂家揚科的故事。
3.抓住情感流露點。課文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引導學生細細品味,只有學生深入領悟體會文本,才能與作者傾心對話,從而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這時的學生才能完全沉浸在課文濃厚的情感意境中。如面對著《橋》中那位在大災來臨之時面容清瘦的卻像一座大山的老漢,你想說什么?面對著《慈母情深》中母親那雙疲憊的眼睛,你想對自己的母親說些什么?……當學生緩緩打開自己的情感之門時,在情感共鳴處進行練筆,學生的心跡自然真情展露。
二、引導學生品味生活,激活寫作潛在意識
作文是“言志”、“緣情“之物,是展現(xiàn)生命歷程、張揚個性價值的精神旅程。教師在習作指導時應通過多種途徑為學生搭建平臺,引導學生通過體驗,激活豐富的寫作素材。通常情況下,學生作文的選材是從記憶中提取信息。
1.媒體引路。如中年級作文《熱鬧的菜場》,雖然課前布置學生逛過菜場,但要讓學生具體生動描述出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學生經(jīng)歷后留下的印象不一定深刻,但如果教師利用手機拍攝下熱鬧的菜場情景,然后在課堂上通過電腦展示畫面:豐富的商品、沉甸甸的菜籃子、熙熙攘攘的人群、顧客和商販討價還價的情景、商販麻利地宰殺雞鴨的情景……這些真實的圖片畫面會喚醒學生原有的生活認知,加深他們對情景的印象,學生定然會繞有興致地擬標題,用生動的言語來描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這樣的作文練筆,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角色表演。如指導學生作文《第一次上醫(yī)院》,就采用了表演的形式。教師與學生分別扮演醫(yī)生、護士、家長和孩子,再現(xiàn)了看病就醫(yī)的情境,孩子面對針筒、掛瓶時的緊張恐懼,家長的苦口婆心,醫(yī)生的和顏悅色,通過惟妙惟肖的表演,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tài)畢現(xiàn)。面對活生生的畫面,學生寫起來自然具體、生動,充滿情趣。
三、注重學生品味語言,激發(fā)學生自由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那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過能力,使他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呢?
1.品寫法,學技能。學生手中的文本應該說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好材料,作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指導學生去品讀領悟文本語言,學習大作家們的語言風范。如小學六年級課文《少年閏土》中對閏土外貌的描寫簡潔、傳神,廖廖幾筆就勾畫出一個農(nóng)村少年健康樸實、天真可愛的形象。于是我抓住這一契機,針對學生每次寫人“大大的眼睛,黑黑的頭發(fā),不高不矮的個子……”等千人一面的毛病,進行有意的觀察練筆訓練,引導學生領悟外貌描寫的方法。
2.多體驗,豐個性。學生不同的體驗也會對習作的表達形式帶來影響。我曾在班級以開展以“塑料袋走進家庭后”為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分組走進社區(qū)、街道進行調(diào)查訪問,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再用自己喜愛的表達形式來匯報活動成果。結果喜歡童話的學生寫了童話故事《塑料袋的自述》,生動形像地描述了塑料袋從誕生到走進家庭的經(jīng)歷,表現(xiàn)它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一些同學在親歷體驗中深切地感受到要解決塑料袋管理上的問題,關鍵在于要讓全社會增強環(huán)保意識。于是,他們有的以調(diào)查報告的形式反映塑料袋大量進入家庭以后,隨處可見亂扔的嚴峻現(xiàn)實,還配上自己現(xiàn)場拍攝的照片,展示在宣傳欄內(nèi);有的則向環(huán)部門寫了一份建議書,呼吁關注并想辦法解決問題。
學生的寫作水平就像“集腋成裘”,是一個緩慢的、循序漸進的、日積月累的過程。但只要我們教師平時能多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只要我們用心設計活動,細心呵護興趣,耐心指導寫法,決心督促練筆,以我筆抒我心,讓學生寫出真正具有個性的文章,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整體素質(zhì),形成小學生的作文個性,進而促進小學生健康個性的發(fā)展。只要我們師生共同努力,我相信我們的作文個性化教學一定能綻放出清香四溢的芬芳花朵。
貴州省? ?安龍縣棲鳳街道坡腳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