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教學理念
新課標規(guī)定:“誦讀古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彼哉b讀最有價值的古詩文也是一種回歸傳統(tǒng)直覺式的語文教學,在課堂上我遵循多“讀”的原則,創(chuàng)設情境,想方設法的把詩句變成景物圖,引導學生在觀圖基礎上結(jié)合注釋充分理解每一句詩意,潛心品析吟誦,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時文學是語言藝術(shù),音樂是聽覺藝術(shù),詩與歌本是一家,通過古詩新唱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愛學詩歌、樂學詩歌、讀中提高感悟古詩的能力,讓“歌”成為“詩”的情感升華,讓學生在樂學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字對話、與作者對話,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教材分析
這首古詩選自部編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的第二首古詩《贈劉景文》,是宋代詩人蘇軾的,描寫的是秋末冬初的景色。蘇軾眼中的秋一反悲傷的調(diào)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是豐收的季節(jié)、是碩果累累的季節(jié)。通過景物的對比、轉(zhuǎn)化等手法間接表達對人的敬佩,鼓勵好友劉景文重拾自信,勇敢面對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認識“贈、劉”等8個生字,理解“擎、殘、猶”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古詩,并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詞語,從中感受古詩美的意境和深刻哲理;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教學設計中采用了故事穿插、詩畫結(jié)合、結(jié)合注釋、古詩研讀等方法,通過“欣賞、對比意境”的訓練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感悟遇到困難要積極進取;
3、情感與價值目標
激發(fā)學生學習經(jīng)典古詩文的興趣,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教學,不是教師講述本人的讀書體悟,也不是故弄玄虛的賣弄才華,而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去感受體驗,強調(diào)的是學生的自悟探究。蘇霍姆林斯基說:“我深信,只有能夠去激發(fā)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薄白晕颉北闶菍W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徑。所以在教學設計中我采用了故事穿插、詩畫結(jié)合、誦讀強化、拓展積累等環(huán)節(jié),使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精髓,“悟”出情感。
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四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 激興趣、解詩題
1、師:由單元導讀來導入:金秋的陽光,灑在樹葉上,灑在花瓣上,也灑在我們的心上。這一單元我們學習的季節(jié)是“秋”。
2、解詩題:貝+曾=贈:把自己用過的仍有價值的東西無償?shù)乃徒o別人。組詞:贈送、贈給,我們在二年級學過一首贈寫詩《贈汪倫》(復習背誦),今天再來學習一首贈寫詩—《贈劉景文》。
【設計意圖:在課始讓學生背誦有關贈寫的古詩,不僅達到調(diào)動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鞏固所學知識的目的,同時為學習本首古詩做好鋪墊,營造氛圍。】
第二環(huán)節(jié)? 讀詩文、體韻味
1、提出疑問,初讀古詩
①讀準字音? ②讀通詩句
范讀古詩,把握節(jié)奏
引申知識,了解古詩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生是否正確讀準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古詩】
第三環(huán)節(jié)? 明詩意、悟詩情
1、學習第1句? ? 荷盡已無擎雨蓋
①學生自己找出景物(荷花)
②師生配合:學生觀察不同季節(jié)荷花的變化,教師引導讀出作者內(nèi)心得情感—傷感“哎”
③學生自讀
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從這些景物變化當中體會到作者的心情。
④初夏—盛夏—秋末冬初荷花的變化(本節(jié)課重點),通過注釋重點講解“擎雨蓋”。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對比不同季節(jié)荷花的變化,借助注釋等多種方法理解難懂詞語,從而在“讀”中“悟”出精髓?!?/p>
2、學習第2句
菊殘猶有傲霜枝
①學生自己找出景物(菊花)
②觀察秋末冬初菊花的變化(衰敗、有霜)
③比較荷花和菊花——荷花枝條折斷、菊花枝條傲然挺立(傲霜枝)
看到此情此景,詩人的內(nèi)心充滿了驚喜、驚訝——“咦”(體味作者情感的變化)
④介紹詩的寫作背景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荷花”與“菊花”的不同,用聲音由“哎—咦”表現(xiàn)感受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提高課堂效率。】
3、學習第3句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①學生自己找出景物(橙子。橘子)
觀察秋末冬初的橙、菊——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哇”!
③讀中感悟作者情感的變化
④一切景語,皆情語也。教師采用多次層進式的引讀讓學生再次體味古詩。
4、深入主題,感悟升華
①解決課堂疑問
②體味作者情感
【設計意圖:用“荷花”和“菊花”稱贊劉景文品行高潔;用“橙子”和“青橘”鼓勵劉景文,引出本課難點—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p>
第四環(huán)節(jié)? 情遷移、收碩果
1、介紹作者生平—蘇軾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拓展課外古詩《秋詞》劉禹錫
【設計意圖:一節(jié)課的古詩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與作者心境相關的古詩,積累優(yōu)秀詩文,鞏固課堂效果—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p>
改編詩句送給學生(古詩新唱)
文以載道,古詩不僅是詩人的情感寄托,更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藝術(shù)瑰寶。習近平總書記說:“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為了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采用古詩新唱這一寓教于樂的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背誦經(jīng)典古詩文的學習興趣,提高語文核心素養(yǎng)及人格修養(yǎng)。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讀書黃金時!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重在學生參與,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新。簡單的“詩畫結(jié)合”及語氣詞的加入,讓學生體驗輕松學古詩的新課堂;
趣。多媒體及情境教學的加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創(chuàng)造了濃濃的學習興趣;
實。樂中悟、悟中學的教育理念,學生基本能做到當堂成誦。
雖然學生課堂學習興趣高,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注重了詩畫結(jié)合,怕學生失去興趣而忽略了“用典”也是學習古詩詞必然要關注的。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在博大精深的古詩詞文化中“與詩為友、與詞有約、傳承經(jīng)典、弘揚文化!”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明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