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念
【摘要】新課改下語文教師應改變落后的教學行為與方式,調整教學策略、方法與結構,使學生擺脫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實現教學的科學化、高效化,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廣大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徹底轉變觀念,更新觀念,以實際學情為基礎,推進教學策略的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整個教學過程,以提高教學效果,實現高效率教學,達到理想教學狀態(tài)。
【關鍵詞】提高;初中語文;高效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效率的初中語文教學能夠發(fā)揮其應用性功能和作用,促進整體教育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從突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結構,以問題為導向,結合信息技術教學等方面,結合教學實踐經驗,分析實現初中語文高效教學的科學方法和具體策略。
一、結合信息化教學
學習興趣是支持其主動學習、探究的基礎,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教師應該關注的內容。初中語文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和教學能力,善于運用多媒體等信息技術手段輔助課堂教學,對語文知識進行數字化、信息化的加工和處理,創(chuàng)造出形象而生動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感官沖擊,使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新的認識,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比如,在講授“濟南的冬天”時,課程開始后,筆者首先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幾組圖片,通過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展示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照片內容主要是介紹濟南冬季的雪景,讓學生領略白雪覆蓋一座城市之后的景象,在展示結束后,筆者再次正式引文,讓學生帶著激動的心情去閱讀,感受筆者筆下濟南的雪景。通過同構法與信息技術教學相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突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
氣氛是否融洽直接受到教學理念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情緒和心理,進而影響教學的效率和效果。初中語文教師要把教學觀念的轉變作為首要任務,打破以往“以師為本”、“師道尊嚴”等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把學生放在平等的位置,堅持全新的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理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營造和諧、開放、多元、寬松的教學氛圍,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的抵觸和消極心理,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意愿。
比如,在教授“紫藤蘿瀑布”時,以往的教學模式往往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地學習,這主要是使課堂氣氛枯燥無味,學生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甚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發(fā)展。因此,筆者針對傳統(tǒng)課堂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例如,筆者將設置學生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課堂學習活動,從而鍛煉學生的學習技能。再次,筆者將在課堂上主動地與學生進行對話,通過對話交流的方式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自由平等的學習氛圍。通過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
三、以問題為導向
“問題”的提出可以有效地啟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重視問題的設置和提出,把握問題的基本內容,以保證問題的合理性、啟發(fā)性和探究性,直接引發(fā)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和沖突,激發(fā)學生的求知和探究欲望,使學生積極地進行思考、分析、推理和探究,深入到知識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不斷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學習的效果。
比如,在講授“風箏”課后,筆者首先讓學生熟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經過第一次閱讀,學生對課文的結構有了一個大概的認識。此時,筆者再從課文中提煉出一些問題,通過問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提出問題后,學生的思維立刻集中在問題上,筆者將給學生時間進行獨立思考,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學生得到答案后,筆者再讓學生舉手,展示自己的探索成果。通過對多位同學回答問題的分析,筆者再次針對問題進行了解答,幫助同學們更好地掌握本課程的內容。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四、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結構
以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多以單一的封閉為主,師生之間、生者之間在這種情況下難以實現有效的互動交流,從而導致課堂教學進程停滯。為此,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全面了解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和具體水平,根據科學的標準進行合理的分組;其次,教師要發(fā)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展開分組交流、討論、互動、交流,實現思維碰撞和優(yōu)勢互補,構建開放多元的課堂教學結構,活躍課堂學習氣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春”課時,以前的課堂教學存在著教學結構單一的問題,這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此,筆者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了改革,成立了合作學習小組。先利用課前準備時間,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5人,組內劃分好后,筆者再正式展開教學。隨后,筆者將安排一系列探究作業(yè),讓各組圍繞這些作業(yè)進行討論,任務下達后,學生立即參與討論活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筆者還將到各組參觀,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發(fā)現學生有不同意見時,筆者將第一時間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本部分的內容。通過改革課堂教學結構,使課堂學習氣氛更加活躍。
因此,實現高效率教學,既是廣大教師不懈追求的價值追求,也是當前推進新課程改革,實施素質教育的強大動力和重要支撐。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教師,必須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從實際學情出發(fā),推動對創(chuàng)新、高效教學方法的應用,優(yōu)化整個語文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態(tài)度和內在潛能,從而真正實現初中語文的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嚴有年.新課改實施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7(A4):44.
[2]趙勝慶.新課程背景下構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新課程(下),2017(12):242.
湖南省常德市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