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馥燁
【摘要】德育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一個人可以沒有非凡的智慧,但是必須具有良好的品德,才能稱之為一個端正的人。所以,學生的德育一定要從小抓起,從道德與法治課堂開始,扎實根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質。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 ? 課堂教學? ? 策略探究
小學是學生開始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學生習慣養(yǎng)成的關鍵時期,讓學生擁有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性,是教師的重要職責。通過道德與法治這門學科的學習,可以塑造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加強學生的道德法律意識,讓學生成為一個知榮辱、辨是非的好少年。因此,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讓課堂融入新鮮的血液,讓道德與法治課堂煥發(fā)生命力。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素質教育中,應該時刻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彰顯學生的主體意識,這樣才能讓學生積極地融入到課堂中,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也是如此,教師要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教育模式,轉變教育思想,注意角色的轉換,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沉默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老師,您辛苦了”一課時,就是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教師的職業(yè),懂得教師的良苦用心,在學習生活中懂得要尊重教師、理解教師。想要讓學生真正了解教師,就必須讓他們走進教師的生活。在這節(jié)課中,教師為學生準備了幾個尊師重教的小故事,在觀看完之后,教師讓學生談一下內心感受。很明顯,由于學生平時對教師的敬畏心理,學生興趣點很低,甚至有些學生不敢發(fā)言。此時,教師一改往日的嚴肅面孔,笑著鼓勵學生,讓他們勇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老師將課堂還給了學生,學生敞開了心扉,發(fā)言變得積極、主動,整個課堂的氣氛變得異?;钴S。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明確擺正自己在課堂中的位置,將主體讓給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這樣的課堂,學生可以完全放松自己,完全融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加強生活實踐課程。
在新時代下,我們發(fā)現小學生的成長速度非??欤行Ю蒙顚嵺`課程,能夠更好地鍛煉小學生,還能擴大小學生的視野,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如:有些小學生比較調皮搗蛋,他們有時做的一些惡作劇,雖然沒有嚴重傷害到其他同學,但是卻極易演變?yōu)椴涣夹袨?,對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如:游手好閑之人、不良分子等等,引導小學生與之對比、分析,目的是讓小學生從思想上有效控制自身的不良習慣。例如:在教學《上學路上》內容時,教師可以要求小學生認真觀察、充分熟悉自己的上學路線,讓他們了解上學路上明顯的標志物,或者是拍攝學生生活中上學路上的場景,把關愛學生的人和學生一起拍照,把這些生活化的圖片在課堂上展示出來,或者是出示資料故事:小學生上學途中安全事故的報道,或者是出示違反交通規(guī)則的圖片,讓小學生自選圖片中的一個圖景,演一演,讓小學生關注到上學路上的安全問題,明確知道上學路上要遵守規(guī)則才能更好地保證自己的安全,才能高高興興上學來,平平安安回家去。需要注意的是應該基于小學生心理承受范圍內,多多利用生活實踐課程,如此,才能引發(fā)小學生的共鳴,讓他們深入意識到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并更好地約束自己。
三、讓被動學習為有效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要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后就會提升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變教學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去學習。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必要的,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思維。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也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總體上難度系數要大一些,但是只要學生能夠理解,并且參與到其中就能夠對知識進行總結,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針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還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讓學生能夠跳出以前的漩渦。
四、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教育。
我們應該以學生為主體,以活動為載體,認真組織和開展校園活動。比如每周的升旗儀式、班隊會、晨會等,學校組織每月的法制知識講座,還可以開展演講、知識競賽等活動,做到形式新穎,內容充實。鼓勵學生觀看電視中《道德觀察》《法治在線》等法制節(jié)目,并對學生產生的焦點問題進行討論,隨時組織活動進行學習。班會活動是對學生思想教育最有效的途徑。要針對班級學生的情況,老師及時發(fā)現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在不同的成長時期召開不同的班會,對學生進行適時的思想教育。堅持每周準時開設,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感恩教育、遵紀守法、努力學習、實現理想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思想得以升華,得到全面發(fā)展。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小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加強小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作為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引導者,教師必須從內心里充分意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同時深入分析,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樹立小學生積極健康的思想觀、價值觀,推動教育工作的進一步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章樂.引導兒童生活的建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教學的引領[J].中國教育學刊,2018,(01).
[2]張悅,張新顏.以“我”為主,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于生活——統(tǒng)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分析[J].中小學德育,2017,(08).
定邊縣第十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