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力超 孫世芳
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社會的迅速發(fā)展,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國與國之間進行貿易往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交易途徑。本文系統(tǒng)地介紹了跨境電商的相關概念及特點。
關鍵詞:跨境電商;網絡;影響
一、跨境電商的定義
跨境電子商務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yè)活動。
二、跨境電商的特點
跨境電子商務是基于網絡發(fā)展起來的,網絡空間相對于物理空間來說是一個新空間,是一個由網址和密碼組成的虛擬但客觀存在的世界。網絡空間獨特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模式深刻地影響著跨境電子商務,使其不同于傳統(tǒng)的交易方式而呈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
(一)跨境電商的全球性
網絡是一個沒有邊界的媒介體,具有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征。依附于網絡發(fā)生的跨境電子商務也因此具有了全球性和非中心化的特性。電子商務與傳統(tǒng)的交易方式相比,其一個重要特點在于電子商務是一種無邊界交易,喪失了傳統(tǒng)交易所具有的地理因素?;ヂ?lián)網用戶不需要考慮跨越國界就可以把產品尤其是高附加值產品和服務提交到市場。網絡的全球性特征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信息的最大程度的共享,消極影響是用戶必須面臨因文化、政治和法律的不同而產生的風險。任何人只要具備了一定的技術手段,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可以讓信息進入網絡,相互聯(lián)系進行交易。美國財政部在其財政報告中指出,對基于全球化的網絡建立起來的電子商務活動進行課稅是困難重重的,原因有:電子商務是基于虛擬的電腦空間展開的,喪失了傳統(tǒng)交易方式下的地理因素。
這種遠程交易的發(fā)展,給稅收當局制造了許多困難。稅收權力只能嚴格的在一國范圍內實施,網絡的這種特性為稅務機關對超越一國的在線交易行使稅收管轄權帶來了困難。而且互聯(lián)網有時扮演了代理中介的角色。在傳統(tǒng)交易模式下往往需要一個有形的銷售網點的存在,例如,通過書店將書賣給讀者,而在線書店可以代替書店這個銷售網點直接完成整個交易。而問題是,稅務當局往往要依靠這些銷售網點獲取稅收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代扣代繳所得稅等。沒有這些銷售網點的存在稅收權力的行使也會發(fā)生困難。
(二)跨境電商的無形性
網絡的發(fā)展使數字化產品和服務的傳輸盛行。而數字化傳輸是通過不同類型的媒介,例如數據、聲音和圖像在全球化網絡環(huán)境中集中而進行的,這些媒介在網絡中是以計算機數據代碼的形式出現(xiàn)的,因而是無形的。電子商務是數字化傳輸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無形性的特性使得稅務機關很難控制和檢查銷售商的交易活動,稅務機關面對的交易記錄都是體現(xiàn)為數據代碼的形式,使得稅務核查員無法準確地計算銷售所得和利潤所得,從而給稅收帶來困難。
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基于數字傳輸活動的特性也必然具有無形性,傳統(tǒng)交易以實物交易為主,而在電子商務中,無形產品卻可以替代實物成為交易的對象。以書籍為例,傳統(tǒng)的紙質書籍,其排版、印刷、銷售和購買被看作是產品的生產、銷售。然而在電子商務交易中,消費者只要購買網上的數據權便可以使用書中的知識和信息。而如何界定該交易的性質、如何監(jiān)督、如何征稅等一系列的問題卻給稅務和法律部門帶來了新的課題。
(三)跨境電商的即時性
對于網絡而言,傳輸的速度和地理距離無關。傳統(tǒng)交易模式,信息交流方式如信函、電報、傳真等,在信息的發(fā)送與接收間,存在著長短不同的時間差。而電子商務中的信息交流,無論實際時空距離遠近,一方發(fā)送信息與另一方接收信息幾乎是同時的,就如同生活中面對面交談。
電子商務交易的即時性提高了人們交往和交易的效率,免去了傳統(tǒng)交易中的中介環(huán)節(jié),但也隱藏了法律危機。在稅收領域表現(xiàn)為:電子商務交易的即時性往往會導致交易活動的隨意性,電子商務主體的交易活動可能隨時開始、隨時終止、隨時變動,這就使得稅務機關難以掌握交易雙方的具體交易情況,不僅使得稅收的源泉扣繳的控管手段失靈,而且客觀上促成了納稅人不遵從稅法的隨意性,加之稅收領域現(xiàn)代化征管技術的嚴重滯后作用,都使依法治稅變得蒼白無力。
(四)跨境電商的無紙化操作
電子商務主要采取無紙化操作的方式,這是以電子商務形式進行交易的主要特征。在電子商務中,電子計算機通訊記錄取代了一系列的紙面交易文件。用戶發(fā)送或接收電子信息。由于電子信息以比特的形式存在和傳送,整個信息發(fā)送和接收過程實現(xiàn)了無紙化。無紙化帶來的積極影響是使信息傳遞擺脫了紙張的限制,但由于傳統(tǒng)法律的許多規(guī)范是以規(guī)范“有紙交易”為出發(fā)點的,因此,無紙化帶來了一定程度上法律的混亂。
電子商務以數字合同、數字時間截取了傳統(tǒng)貿易中的書面合同、結算票據,削弱了稅務當局獲取跨國納稅人經營狀況和財務信息的能力,且電子商務所采用的其他保密措施也將增加稅務機關掌握納稅人財務信息的難度。在某些交易無據可查的情形下,跨國納稅人的申報額將會大大降低,應納稅所得額和所征稅款都將少于實際所達到的數量,從而引起征稅國國際稅收流失。
參考文獻:
[1]劉平峰,張旺.數字技術如何賦能制造業(yè)全要素生產率[J].科學學研究,2020,38(9):1-18.
[2]Timmers P.Business Models for Electronic Markets[J].Electronic Markets Journal,1998,8(2):73-81.
[3]趙宇楠,井潤田,董梅.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過程:針對核心要素構建方式的案例研究[J].管理評論,2019,31(07):22-36+44.
[4]李鴻磊.基于價值創(chuàng)造視角的商業(yè)模式分類研究——以三個典型企業(yè)的分類應用為例[J].管理評論,2018,30(04):257-272.
[5]邢小強,周平錄,張竹,湯新慧.數字技術、BOP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與包容性市場構建[J].管理世界,2019,35(12):116-136.
作者簡介:譚力超(1996-),男,漢族,籍貫:山東省乳山市,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管理學院,專業(yè):圖書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