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水琴
課堂提問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巧問能提高中學生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能更好的培養(yǎng)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中學語文課堂更精彩。
一、巧設語境,引入課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币惶煤谜n,離不開好的引導語,設置好的語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在設置引導語的過程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又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巧設語境,巧設問題,應該圍繞以下幾點:
第一,圍繞教學目標和語文教學核心素養(yǎng),引入語境,設立問題必須符合實際與課題有關,問出興趣、問出熱情,引導學生學習思考。
第二,選好語境,選好提問角度
以“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么辦”三個角度設計語境,設計問題,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本節(jié)課的知識,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
第三,瞄準靶心,有的放矢;引人入勝,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在語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上冊《小石潭記》中。筆者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小石潭的優(yōu)美景色”設計語境,引入問題。首先,筆者用多媒體播放動聽音樂“荷塘月色”要求,閉上眼睛,認真聆聽,然后設問“你感受到什么?”學生聽完音樂,紛紛舉手談完感受之后,從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感受美好的自然風光,來引入課題《小石潭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迫不及待的尋求美景,這樣,才能收到投石激浪,別有洞天,點一豹斑而知全貌的效果,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二、巧設問點,讓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思考
巴爾扎克說過,問題是開啟一門學科的鑰匙,問題準,問法巧,問點選得好,才能使語文課堂更精彩。
針對巧問點,筆者提出四點建議:
第一,把握好時機,相機提問,常常選在開課前提問、導入新課時,在學生接觸新知識的關鍵點提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經(jīng)驗的老師往往利用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迎合學生的好奇心和渴望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的強烈愿望,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好效果。
第二,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與課本知識的銜接點設問,語文教學是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之上,對準銜接點設問,使學生能從生活中的所見所感、所想,走進課堂,從而達到學會生活,學會學習語文,學會在語文教學中享受生活,學會思考,學會做人,做事,以達到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
第三,在學生對生活中的體驗與教學發(fā)生沖突時提問,引發(fā)學生探究,使學生在矛盾激化中深思,在矛盾激化中,處于“憤悱”狀態(tài)的她們,會產(chǎn)生欲罷不休的心理,此時提問,能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教師捕捉到這個最佳時機,提出問題,問題一旦解決,她們又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在心理上得到滿足。
第四,在學生的思維受阻時提問。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在解答問題時,思維受阻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有時是由于學生認知能力和知識的難度不相適應造成的,有時是因為現(xiàn)實生活與課本知識差異造成的;有時是因為思維定式受舊知識的負遷移的影響而導致的,不管何種原因,都是教學的難點,是教師巧問的“問點”。
三、巧生新問,拓展學生的語文思維
語文教學是拓展知識,開拓視野的教學,巧生新問,形成問題鏈,有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針對這一情況,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通過追問,不斷巧生新問,精設問題鏈,引發(fā)學生由淺入深地積極思考,有利于形成“趣學”“樂學”的氣氛,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第二,在知識的延伸處設問。引導學生深層次地思考問題,為后續(xù)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授《小石潭記》時,筆者首先提問:“作者游覽小石潭時心情如何?”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解決問題之后,筆者接著追問:“作者為什么會有‘一喜一憂’的心境,這是否前后矛盾,說說你的理由”。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之后,筆者接著稱熱打鐵“作者被貶,是英雄無用武之地,還是無才無能?當學生在解決難題之后,筆者再巧妙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提問“當今社會有才之人能否發(fā)揮其才能,能否有自己的舞臺?”連環(huán)提問,由淺入深,引導學生學習思考,提高認識,開拓視野,拓展思維。
四、巧評回答,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提問一般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第一,教師提問;第二,學生回答問題;第三,教師補充;第四,教師評價與信息反饋。教師巧評學生回答的問題,能有效地引導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課堂提問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手段,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边@從一個側(cè)面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對課堂提問進行評價的重要性。怎樣巧妙地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呢?
第一,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地評價。對學生回答正確的內(nèi)容必須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對回答錯誤的內(nèi)容必須及時糾正,對回答不完整的內(nèi)容必須及時補充。
第二,堅持激勵性,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片版)》中明確提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皮格馬利翁效應告訴我們,學生會不由自主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因此,在教師的贊賞中長大的學生,自信,對生活充滿期望;
第三,堅持及時性,教師的評價既不能超前,又不能拖后。超前的評價,會讓學生覺得教師的評價沒有太大的價值和意義,而滯后的評價則會讓學生覺得自己的回答沒有被重視和尊重,評價反饋效果差。
第四,巧評回答,要求教師對學生回答的問題及時做出正確全面的評價,不能簡單地用“對”與“錯”來評價學生的回答,要及時講清并讓學生明白“對”與“錯”的原因。例如:《小石潭記》中,筆者提問:“作者柳宗元在游小石潭時,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其中一位同學回答:“輕松、愉快的心情”于是,筆者及時評價、引導、鼓勵道:“這位同學說得很好,但除了愉快之外,有沒有其它的?”筆者懷著疑問,注視著同學們。另一位同學舉手了:“悲涼凄苦的心情?!惫P者乘勝追擊:“非常棒,有愉快,也有悲涼,是否有矛盾呢?”這樣引導,激勵著學生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的切入課文難點,帶著疑問,逐一解決,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因此,巧評回題,能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信心。學生回答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間的互評,獲得更多個性化的回答。
五、巧握提問尺度,掌控語文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
提問是教師控制教學節(jié)奏的基本教學方法,把握好提問的尺度,有助于教師掌控語文課堂教學的節(jié)奏。這里,筆者重點談一下如何控制提問的難度和精度。
第一,控制提高的難度
提問的難易程度,要根據(jù)學生接受能力的強弱來把握,如果提問過于簡單,學生不經(jīng)過思考便能得出答案,教學處于淺表層面,不能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假如提問太難,學生通過思考仍然不能回答問題,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提問要堅持適度原則,控制好難度。
第二,提問要有精度
提問精度是指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提問的精準程度,一位美國教學法專家曾說:“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他們提出的問題的性質(zhì)和發(fā)問的方法查出來。”問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問題的作用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探究。
總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成敗,不僅取決于教師知識水平的高低,還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上是否能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在合適時間,提出符合學生水平的問題,課堂提問,既要重視提問的科學性,又要重視提問的藝術性,巧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語文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中學教師》
[3]《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