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宣逸
1952年河北省望都縣一號漢墓出土了一副“羊酒”壁畫。該壁畫位于前室東壁券門南側下方。畫面中羊身長約50厘米,羊身生羽翼,其左邊是一黑色酒壺。在羊與酒壺的中間位置,有榜題“羊酒”二字(圖1)。對于此壁畫的釋讀,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榜題“羊酒”是指用羊肉或羊奶制成的酒。另一種觀點認為:榜題“羊酒”是指羊、酒兩個不同物品。筆者支持后者觀點。具體考證如下。
既然“羊酒”是指羊、酒兩個不同物品,那為何原創(chuàng)者要將“羊酒”寫在一起?為何不分開寫:將“羊”字寫在羊之上,將“酒”字寫在酒壺之上?筆者帶著這個問題,找到了一副具有相似模式的漢畫:“日月”榜題漢畫(圖2為四川簡陽石棺漢畫局部圖)。此圖中有日神(右)和月神(左),在日月神中間上方有“日月”榜題,日月神中間下方為“柱銖”榜題及神樹。此漢畫可作為釋讀“羊酒”壁畫的參照。我們在釋讀“羊酒”壁畫之前,有必要先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副漢畫的榜題“日月”。主要從兩方面來談。
我們知道“日”“月”本是宇宙中兩個不同天體。漢代人也將日、月視由不同神祇所主:伏羲主日、女媧主月[1](P9-P13),另一說則為“羲和、常義”[2]。并配以不同瑞獸:日配“金烏”,月配“蟾蜍、玉兔”。對此,考古資料中有諸多例證:如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彩繪帛畫上段有“日中有金烏”和“彎月伴蟾蜍”[3](圖3);河南洛陽道北石油站東漢壁畫墓頂有伏羲手托“日”和女媧手托“月”的人首蛇身神像[4](P141)(圖4);四川、重慶地區(qū)畫像石棺上也有手托“日”的伏羲和手托“月”的女媧畫像(圖5),且多以成對形式展現(xiàn)[5]??梢姡瑵h代人顯然知道日、月是相區(qū)別的。又如《淮南子·天文訓》載:“日者,陽之主也……月者,陰之宗也”。既然漢代人知道日、月為不同天體,那為何要將他們寫在一起并作榜題“日月”(“上日下月”格式,見圖6)呢?筆者認為,正是因為日、月存在共性特征:一是象征“光明”,二是行于“黃道”,故而題作“日月”。首先,日、月均象征“光明”。如漢代昭明鏡中最常見的銘文曰:“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保?](P3)又如《漢唐紀年銅鏡圖錄》中所錄一方紀年銅鏡銘文曰:“明如日月,照見四方?!边@顯然是講光明如同日、月一般,遍照四方?!叭铡薄霸隆惫残灾患礊椤肮饷鳌薄4似湟?。其二,日、月之所行均為“黃道”[5],被時人視為升仙之路?!包S道”又名“光道”,在漢代人觀念中,“黃道”是天上的道路。如《漢書·天文志》記載:“黃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東井,去北極近;南至牽牛,去北極遠”[7](P1294)。又如《續(xù)漢書·律歷志》載賈逵引《五紀》云:“日月循黃道,南至牽牛,北至東井。”[8](P3029)而東井為天門(天闕),牽牛為天關[5]。墓主人若想升仙,在進入天關、天門之后[5],必然是行天上的“黃道”??梢?,想要升仙,需要經過日、月所行的“黃道”。這便是日、月的第二共性。結合壁畫來看,“羊”“酒”雖是不同物品,但因為“羊”“酒”亦有共性:“美”“延年益壽”,所以題作“羊酒”(下文詳細闡述)。
漢畫像石榜題“日月”(寫作“上日下月”格式,如圖7),乃是習慣用語?!叭赵隆痹趹?zhàn)漢文獻中是慣用詞組,人們習慣將兩者合稱為“日月”而非“月日”。如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戰(zhàn)國文獻《黃老帛書·姓爭》中就言:“刑德皇皇,日月相望,以明其當。”又《史記·帝嚳本紀》言:“帝嚳溉執(zhí)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庇帧妒酚洝ば⒕氨炯o》:“后三年十月,日月皆赤五日?!庇帧稘h書·禮樂志》:“孝奏天儀,若日月光。乘玄四龍,回馳北行?!薄稘h書·律歷志上》也說:“宦者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合璧,五星如連珠?!痹跐h代銅鏡銘文中也有大量如是習語,諸如:“明如日月,位至三公”;“內清質以昭明,光輝象夫日月”;“與君無極畢長生,如日月光芒”;“延年益壽去不羊,與天無極如日月光,千秋萬兮”;“五行德令鏡之精,光象日月貴人請”;“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等。此外,1981年在江蘇盱眙縣發(fā)現(xiàn)的一面東漢神獸鏡中有“日月天王”銘文[9];高郵博物館所藏的東漢環(huán)繞式神獸鏡中亦有“日月天王”銘文,其榜題“日月”均作“上日下月”式樣,并沒有“月日”格式。這些都足以說明畫像中榜題“日月”(上日下月格式,見上頁圖6),是漢代人習慣性用詞。我們以此作為參照,可以推斷壁畫中“羊酒”(上羊下酒格式,圖7)也是漢代人的習慣用語,因為文獻中也并沒有稱之為“酒羊”者(下文作具體分析)。
之前有人提出:既然“羊”和“酒”為不同物品,那為何又要把“羊”和“酒”寫到一起,合稱“羊酒”呢?是否因為他們有共性,答案是肯定的,“羊”和“酒”具有相似性特征。筆者認為,“羊”與“酒”的相似性主要表現(xiàn)在:一為“美”,二為“延年益壽”。正因兩者相似,故畫“羊”和“酒”,并以榜題“羊酒”命名之。具體分析如下:
古人以羊為美,這可從漢字“美”的由來作解釋。據(jù)《毛詩注疏·小雅·無羊》:“爾羊來思,其角濈濈?!编嵭{注言:“此者美畜產得其所?!庇衷S慎在《說文》中曰:“美,甘也。從羊從大。”王筠則曰:“羊大則肥美。”段玉裁曰:“甘者,五味之一,而五味之美皆曰甘。羊大則肥美?!薄懊馈弊植粌H產生于古人對羊的味覺“美”和視覺“美”,同時還產生于對羊的精神感受[10]。如鄭氏《婚禮謁文贊云》:“羊群而不黨,跪乳有敬,禮以為贄,吉事之宜。”又《后漢書·王渙傳》載:“故洛陽令王渙,秉清修之節(jié),蹈羔羊之義,尋心奉公,務在惠民……”又段玉裁曰:“羊有仁、義、禮之德”。他說出了羊的品德“美”。結合這副壁畫來看(如圖1),畫中的羊身材肥美,姿態(tài)優(yōu)雅,表情溫順,而且還帶有羽翼,似為“仙羊”,當然可稱之為“美”羊也。
古人亦將一壺好酒,稱贊為“美”。如《漢書·食貨志》載:“酒者,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yǎng)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yǎng)疾?!痹嗽S恕詩:“天之美祿世之珍,古來飲者高其人?!敝毖跃剖巧咸熨n予的“美”珍,大贊酒之“美”。又如《詩經·鹿鳴》中載:“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睋?jù)《說文》曰:“旨,美也。從甘,匕聲?!笨芍爸季啤奔礊椤懊谰啤?。如漢代班固《兩都賦》載:“于是庭實千品,旨酒萬鐘。列金罍,班玉觴?!保?1]又《漢書》卷二二《禮樂志》載:“百末旨酒布蘭生?!保?2](P1063)即是指用百草末釀造的美酒,芬香布列、若蘭之生。除“旨酒”被稱為“美酒”外,“醴酒”亦被漢代人贊為“美酒”。如《禮記·喪大記》載:“始食肉者,先食乾肉;始飲酒者,先飲醴酒?!碧菩兑磺薪浺袅x》卷二二:“醴,甜美也,言其水甘如醴酒?!笨梢?,“醴酒”即為“甜美之酒”。漢代冠禮的禮儀程序中也離不開“美酒”。在正賓向冠者敬醴酒,并致祝辭時候,祝辭中既有“醴酒”又有“旨酒”,均稱贊酒之“美”。醴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敝嫁o曰:“旨酒既清,嘉薦亶時。始加元服,兄弟具來。孝友時格,永乃保之?!痹脔丛唬骸爸季萍葴?,嘉薦伊脯。乃申爾服,禮儀有序。祭此嘉爵,承天之祜。”三醮曰:“旨酒令芳,籩豆有楚?!保?3](P19-20)由上述分析,可知“羊”與“酒”的共性之一便是“美”。
“羊”是吉祥長壽的象征,亦被視為“升仙”瑞獸。古文中“羊”“祥”互通。據(jù)許慎《說文解字·羊部》云:“羊,祥也?!庇衷唬骸跋?福也?!眲⑽酢夺屆め屲嚒份d:“羊,祥也?!痹诩坠俏闹?,“祥鳥”作“羊鳥”;秦漢時期,人們把“吉祥”寫作“吉羊”,漢代銅鏡中常見有“左龍右虎辟不羊”銘文。再據(jù)《春秋說題辭》曰:“羊者祥也,合三而生以養(yǎng)王也,故羊高三尺?!蓖鯂S《觀堂集林》:“祥,古文作羊。”我們從“羊、祥”互通可看出,“羊”是“吉祥”的象征。關于“羊”能延年益壽、助人升仙的說法,文獻中也有諸多記載。如《初學記》引《春秋命歷序》:“有人黃頭大腹,出天齊政,三百四歲為神,次之,號曰皇神,出淮,駕六飛羊,三百歲,五葉,千五百歲?!庇謸?jù)《玄中記》載:“千年木精為青羊,萬年木精為青牛,多出游人間?!睗h劉向《列仙傳》云:“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時,一日乘木羊入蜀, 蜀中王侯追之上綏山——綏山在峨眉山西南, 高無極也。隨之者不復還,皆得仙道?!庇帧读邢蓚髻潯吩疲骸澳究蔀檠?,羊亦可靈。靈在葛由,一致無經?!币虼?,“羊”是長壽的象征,被視為助人“升仙”的瑞獸。漢畫中也有諸多“仙人乘羊”“仙人戲羊”及“帶羽翼羊”的例證,均可說明“羊”能助人延年、升仙得道。如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仙人乘羊”(圖8):大型圓雕石羊,呈臥姿,前肢跪,后肢伏,作跪臥狀;昂首,雙目前視,羊角彎曲下卷,身上刻毛;背部上方刻一仙人,仙人正視前方,肩生雙翼(貼于背部),雙腿彎曲騎在羊身上[14]。又如1987年四川綿陽市大包梁漢墓出土過一件“仙人騎羊座”,泥質紅陶,樹座以羊為主體,仙人乘于其上,雙手抱柱,羊腹下有小羊吮奶[15]。再如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仙人戲羊”(圖9):羊身上長有展開的“羽翼”,羊角彎曲下卷;羊身后有一“羽人”,“羽人”一手抓羊角,一手放在羊背上;羊身前方刻有一人,作跳躍狀,似與盤羊嬉戲。此畫像中的“羽人”即為“仙人”。因秦漢時期流行長生不死之神仙家言,秦皇、漢武均迷信此說,認為可以通過求不死之藥、修煉服丹等方法不死成仙,飛升天界,故身上有羽翼[16]。如《論衡·無形篇》中記載:“圖仙人之形,體生毛,臂變?yōu)橐?。”又《論衡·雷虛篇》曰:“飛者皆有翼,物無翼而飛謂仙人。圖仙人之形,為之作翼?!庇帧渡胶=洝费裕骸坝杏鹑酥畤?,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又《楚辭·遠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舊鄉(xiāng)?!蓖跻葑ⅲ骸叭说玫?,身生毛羽?!焙榕d祖補注:“羽人,飛仙也。”[17](P167)除“仙人戲羊”畫像外,亦有自身帶羽翼之羊形象,如圖10為飛羊與瑞鳥畫像石,羊身自帶一對展開的羽翼。概而言之,“羽人”“仙人”及“帶羽翼之羊”均為“長壽不死”的象征。壁畫“羊酒”中的羊,也帶有羽翼,顯然與自然界、現(xiàn)實生活中的羊相區(qū)別,更多帶有“延年益壽”“長生不死”的寓意。而這一點,正與漢代酒文化中飲酒能“延年益壽”極為相似。
在漢代,酒被視為“百藥之長”,亦是“延年益壽”之品。如《漢書·食貨志》載:“酒,百藥之長?!庇盅裕骸熬普?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yǎng)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yǎng)疾?!薄对娊洝め亠L·七月》也說:“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本颇堋把幽暌鎵邸敝饕蛴腥R皇且驗榫朴徐畈〉墓π?。據(jù)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在釋“醫(yī)”(醫(yī))時,也說酒能治?。骸爸尾」ひ?。殹,惡姿也;醫(yī)之性然。得酒而使,從酉……酒所以治病?!庇秩玳L沙馬王堆一號墓竹簡《十問》載:“治氣有經,務在積精,精盈必瀉,精出必補。補瀉之時,于臥為之,酒食五味,以志治氣”[18](P147),又“酒者,五谷之精氣也,其入中散流,其入理也徹而周,不胥臥而究理,故以為百藥由”[21](P150)。在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傷寒論》和華佗的《中藏經》等漢代醫(yī)書中,用酒治病的記載有很多,這些記載均足以說明適度飲酒可以“祛病養(yǎng)生”“延年益壽”。二是因為酒有驅寒除濕的保健功效。例如在《居延漢簡釋文合?!分校覀兛梢钥吹竭吶勘鴦窦胰孙嬀乞尯B(yǎng)生之類的家書慰問語:如“始除盛寒不和,唯為時平衣強奉酒食”;“葦冬寒愿調衣進酒”。又如《史記·袁盎傳》載:“南方卑濕,君能日飲,毋何?!薄帮嬀朴痹诤笫览顣r珍《本草綱目》中則有更明確記載:“酒,天之美祿也。面曲之酒,少飲則和血行氣,壯神御寒,消愁遣興?!比窃跐h代社會,人們普遍認為適度飲酒、不飲過量之酒可“延年益壽”,更能“助人升仙”??脊刨Y料顯示:漢代上自王侯貴族下到普通平民,隨葬酒器的風氣十分盛行,隨葬酒器的墓主人既有男性也有女性,還有兒童,這表明放置酒器和酒并非完全是因墓主人喜好喝酒,而是在說明“酒”有幫助墓主人“延年益壽”“長生不死”的功能,乃是漢代升仙思想的體現(xiàn)。而漢畫像石中也發(fā)現(xiàn)有大量“飲酒圖”,那些飲酒場面雖為行賓客之禮、孝道之禮,但說到底也是墓主人祈望“長生不死”“升仙”后繼續(xù)擁有財富地位,永葆歡樂幸福。誠如漢樂府《古歌》言:“主人前進酒,彈瑟為清商。投壺對彈棋,博弈并復行。朱火飏煙霧,博山吐微香。清樽發(fā)朱顏,四坐樂且康。今日樂相樂,延年壽千霜?!备栀x充分勾畫出了漢代人飲酒時候的歡快場景,并希望“今日樂相樂,延年壽千霜”。又《史記·魏公子傳》載:信陵君向侯嬴敬酒:“酒酣,公子起,為壽侯生前”[19](P2378)又《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已魏其侯為壽”;又《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起為壽,坐皆避席伏。已,魏其侯為壽,獨故人避席,余皆半膝席”[20](P2849)。這些記載均足以說明,適度“飲酒”是漢代人注重養(yǎng)生、延年益壽的方法。而“延年益壽”這一特點與“羊”被視為“吉祥長壽”“助人升仙”是相一致的。這便是“羊”與“酒”的第二大共性。也正因為“羊”與“酒”有兩大共性,故漢代人以榜題“羊酒”合稱壁畫中的“羊”和“酒”二物。
“羊酒”為漢代習慣用語。據(jù)文獻記載,漢代皇帝經常會對功臣賜羊、賜酒,常寫作“羊酒”。如漢章帝時的大臣江革辭官歸家后,漢章帝下詔曰:“常以八月長吏存問,致羊酒,以終厥身?!保?1](P1302)鄧彪“在位清白,為百僚式……(漢明帝)又詔太常四時致宗廟之胙,河南尹遣丞存問,常以八月旦奉羊、酒?!保?2](P1495)漢代皇帝也對困難家庭或孝順之家賞賜羊和酒,亦作“羊酒”。如《漢書》卷七《昭帝紀》曰:“三月,賜郡國所選有行義者琢湯郡韓福等五人帛……其務修孝弟以教鄉(xiāng)里。令郡縣常以正月賜羊酒?!保?3](P225)若逢喜事,羊和酒還常作為祝賀朋友、鄰里的饋贈之品,亦作“羊酒”。如《史記》卷九三《盧綰列傳》載:“高祖、盧綰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賀兩家……里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所以,“羊酒”是指“羊”和“酒”兩種物品,并非是指用羊肉或羊奶制成的酒。將兩者合并稱之為“羊酒”乃習慣用詞,就如同稱“日月”一樣是習慣性用語。除“羊酒”之稱外,文獻中還習慣將“牛”和“酒”合稱為“牛酒”,“牛酒”也指“?!焙汀熬啤眱煞N物品。西漢時期,皇帝常賞“牛酒”給臣民,有文獻記載的“賜女子百戶牛酒”就達22次之多[24](P222)。例如《漢書》卷四《文帝紀》載:“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睎|漢時期,章帝元和二年(85)五月戊申詔書中也有“賜女子百戶牛酒”的記載[25](P252)。漢代所言賜“牛酒”,指的也是賞賜“牛”和“酒”兩種不同物品,而并非指用牛肉或牛奶制作的酒,這與合稱“羊酒”一樣。由此可知,“羊酒”為漢代習慣用語,用以指代兩種不同物品,文獻中只見“羊酒”稱謂,不見“酒羊”稱謂,故而以“上羊下酒”格式(圖7)題作“羊酒”。
綜上所述,壁畫中榜題“羊酒”之意,并不是指用羊肉或羊奶制成的酒,而是指畫面中“羊”與“酒”兩種不同物質。又因“羊”與“酒”在“美”“延年益壽”兩方面有相似性,故以“羊酒”合稱。而“羊”和“酒”在漢代文獻中常習慣稱之“羊酒”并非“酒羊”,故而榜題以“上羊下酒”形式呈現(xiàn)?!把蚓啤北诋嫵浞直磉_了漢代人期望“延年益壽”“升仙不死”“永葆幸?!钡拿篮迷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