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篤
推薦指數:★★★★★
反調指數:★
最新票房:暫無
(截止6月29日)
詩意影像、多人視角共筑李大釗“印象”
管虎監(jiān)制、徐展雄導演的《革命者》是一部立足于刻畫李大釗先生偉大形象的傳記片。它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通過多個主觀視角并聯(lián)的結構,將張學良、孤兒慶子、陳獨秀、毛澤東、蔣介石、徐三……大小人物與李大釗的交集結合起來,試圖用一個個側面勾勒、拼貼出這位在黑暗中努力尋找光明道路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偉岸身影。
影片從李大釗戴著鐵鏈走向絞刑架開始切入他的人生故事,當他走過狹窄、昏暗、潮濕的監(jiān)獄過道時,鏡頭切向他1916年從日本歸國走下輪船時的身影,那時的他為中國帶來了馬克思主義的火種,雖短暫卻光輝的一生也是從此掀開了新的篇章。
《革命者》詩意的影像告訴觀眾,面對當時積貧積弱的中國,李大釗用身處黑暗,心向光明的大愛試圖喚醒中國人的反抗意識,報童徐阿晨慘死在俄國人的槍口之下,他發(fā)動上海各界大罷工要求在租界內嚴懲兇手,張學良見證了這一幕;開灤煤礦大罷工,他喚醒勞工們?yōu)榱瞬槐坏蹏髁x的煤礦剝削自己的血汗錢而奮起抗爭,孤兒慶子是見證者;為了中國的革命能快速走向成功,他積極游說奉行三民主義的孫中山先生進行國共合作,蔣介石與之有過交鋒;五四運動后,他和陳獨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反對反動軍閥的統(tǒng)治,陳獨秀的激進與李大釗的沉著又形成對比……就是這樣的一個個側面,構建起了李大釗積極改變中國人命運的決心,一句發(fā)自心底的吶喊“我相信”,喊出了中國人打破桎梏、革命到底的信念。
影片從李大釗先生被施絞刑前36小時倒計時,中間穿插了多個階層、多種面孔的中國人對于李大釗的“印象”,直至行刑前對剃頭、喝酒、上絞刑架等一系列動作的細致描摹,再現李大釗革命故事的同時,亦傳達了他高貴的精神品格。他知道自己看不到中國走向光明的曙光,但堅信這是正確的道路,他愿意犧牲自我做“背黑暗而向光明”的革命者。
成名之路道阻且長,近年來因演技屢獲好評的張頌文將這位照亮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先驅的光輝形象,生動而鮮活地呈現于大銀幕上,他塑造的李大釗是以身殉道、揮灑熱血的革命者,也是親切質樸的長輩,是談笑風生的良師益友,也是慈祥有愛的父親。張頌文用心演繹出李大釗先生高尚的情操、忠貞的信仰。當獄卒挑釁地告訴他,“四一二”中他的諸多革命摯友被槍殺時,他的手指、耳朵微微顫抖的特寫,讓人看了異常揪心。此外,影片圍繞建黨前后人物群像的刻畫,也有不少出彩之處,李易峰飾演的毛澤東跟李大釗一起爬景山表達對未來中國革命的暢想時神采飛揚,彭昱暢飾演的張學良被李大釗領導的罷工感染時的笑容,李九霄飾演的慶子在李大釗行刑前熱淚盈眶地默默敬禮……都是打動人心的表演,集體在線的演員用赤誠之心共同繪就這一曲革命者的不朽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