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瀟涵,韓 翊,華 濤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檢修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8)
近年來,氣體絕緣金屬封閉開關設備(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被廣泛應用于國內新投運變電站中,具有絕緣性能優(yōu)良、可靠性高、占地面積小、維護工作量少等優(yōu)點[1]。因其全封閉的特點,GIS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會出現密封不良、內部放電等隱患、缺陷難以及時發(fā)現而導致設備故障跳閘,嚴重危害電網安全運行[2]。
本文結合一起500 kV GIS斷路器內部異物放電故障的典型案例,通過現場檢查、故障后試驗、返廠解體,分析了故障原因,制訂了處理方案并提出了預防措施。
2020年某日,某500 kV變電站執(zhí)行3號主壓變器(以下簡稱主變)停電倒閘操作處理A相鐵芯接地瓷瓶漏油缺陷。7:20,在拉開3號主變5041開關約13 s后(主變高壓側5041、5042開關、中壓側203開關、低壓側303開關已拉開,主變處于熱備用狀態(tài)),500 kV 1號母線及3號主變主保護動作,一串聯(lián)絡5012開關和500 kV線路5051開關跳閘,故障電流為12 kA,造成500 kV 1號母線跳閘,未損失負荷。6天后恢復送電。
經檢查分析確認,該跳閘由主變高壓側5041開關C相內部異物放電引起。故障段GIS斷路器額定電流為5 kA。
用SF6成分分析儀測試,發(fā)現主變高壓側5041開關C相氣室SO2含量為43.57μL/L(標準值為1μL/L),H2S 含量為 1.64 μL/L(標準值為 1 μL/L)[3-5],其他氣室無異常。判斷故障點在主變高壓側5041開關C相氣室。主變高壓側5041開關氣室布置如圖1所示。
圖1 主變高壓側5041開關氣室布置圖
現場打開主變高壓側5041開關C相手孔蓋板,發(fā)現機構側滅弧室動觸頭屏蔽罩外沿對罐體放電,如圖2所示。通過蓋板只能檢查局部情況,需返廠解體分析。
圖2 C相機構側動觸頭屏蔽罩
經返廠解體,對主變高壓側5041開關故障相(C相)解體并將滅弧室移出,逐件拆解檢查。高壓側放電點為機構側滅弧室屏蔽罩末端下方位置,低壓側放電點為拔口位置,手孔蓋的吸附劑罩上有金屬滴熔物,如圖3所示。
圖3 放電點的情況
在殼體放電點周圍、靠近機構側和遠離機構側滅弧室屏蔽罩內發(fā)現黑色條狀物,能用磁鐵吸住,如圖4所示。
圖4 解體檢查發(fā)現的金屬異物
罐體內壁、靠近機構側滅弧室內壁上附著有大量白色絮狀物,為白色氟化物附著在細絲上,如圖5所示。
圖5 解體檢查發(fā)現的白色絮狀物
其他位置如絕緣拉桿、絕緣盆等絕緣件外觀無異常,滅弧室動靜觸頭外觀無異常,動觸頭鐵拉桿、泄壓閥及護板外觀無異常,罐體內緊固件無缺失、松動,除放電點外屏蔽罩外觀無異常。
利用手持式合金成分分析儀分析金屬異物成分,并與可疑元件進行對比。由于異物成分較少,將異物置于白紙上進行探測,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金屬異物成分分析結果
經成分分析,3種金屬異物均含有鉻(Cr)、鉬(Mo)元素,而屏蔽罩接頭、長螺桿沒有鉬元素,經查詢圖紙和檢測確認,斷路器氣室內其他鐵磁性部件均不含鉬元素。因此,判斷金屬異物來自動觸頭鐵拉桿。
經解體檢查分析,發(fā)現氣室內存在白色絮狀物、金屬異物兩種異物。
1)白色絮狀物。白色氟化物附著在細絲上,形成白色絮狀物,且細絲用打火機點燃即消失,為非金屬物質。判斷吸附劑罩內分子篩袋受電弧高溫產生細絲,隨氣流流動并附著于內壁上;白色氟化物在電弧作用下汽化,冷卻后凝結在細絲上,形成白色絮狀物。因此,細絲不是故障的根本原因。
2)金屬異物。從殼體放電點附近、靠近機構側滅弧室屏蔽罩內、遠離機構側滅弧室屏蔽罩內發(fā)現金屬異物,均為鐵磁性材料。
安裝時,斷路器氣室未曾打開,排除金屬異物進入可能。現場充氣采用帶過濾嘴充氣閥,不存在異物進入可能。
斷路器氣室含有鐵元素的零部件有滅弧室動觸頭鐵拉桿、泄壓閥及護板,屏蔽罩固定接頭、長螺桿,輔助絕緣拉桿兩側緊固螺栓以及其他緊固螺栓等。為此,對返廠斷路器的上述部件逐個檢查,未發(fā)現任何零部件有損壞、缺失情況,排除運行過程中斷路器分、合產生該金屬異物的可能性[6-8]。
生產廠家進行斷路器200次機械操作時,滅弧室安裝在工裝罐中且不加裝屏蔽罩,200次磨合后拆裝清理滅弧室,再加裝屏蔽罩,完成總裝?;诖朔N方式以及鐵磁性零部件加工工藝,判斷金屬異物可能產生原因有兩種:一是屏蔽罩接頭安裝過程清理不徹底。200次機械操作后安裝屏蔽罩時,采用從外部將屏蔽罩長螺桿固定在屏蔽罩接頭上,此過程中可能產生金屬異物,總裝后若清理不徹底會導致異物遺留。二是動觸頭鐵拉桿底部螺紋處,精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條狀金屬屑,工藝要求清理螺紋連接處尖角毛刺,磷化后用硅脂涂抹螺紋縫隙,若清理不干凈將導致金屬屑隱藏在螺紋縫隙中。
綜上分析,主變高壓側5041開關動觸頭鐵拉桿在精加工后,少量金屬異物藏匿于螺紋縫隙;生產廠家200次機械操作、裝配過程中未清理干凈,廠內及現場絕緣試驗無法有效發(fā)現。運行過程中,滅弧室開斷電流的高溫氣體將該異物吹至罐體上,在電動力作用下,條狀金屬異物位置發(fā)生改變,移動至屏蔽罩與罐體之間絕緣薄弱位置,導致屏蔽罩對罐體放電。
針對此次事故暴露出的制造工藝不精、產品質量欠佳的問題,提出以下處理意見及防范措施。
1)針對斷路器內部異物放電,在生產制造環(huán)節(jié)開展試驗驗證,一是驗證罐體金屬異物能否放電,二是驗證屏蔽罩內金屬異物能否被吹出放電,三是驗證滅弧室動觸頭鐵拉桿內部異物能否被吹出。
2)加強500 kV GIS設備帶電檢測,縮短檢測周期,針對斷路器底部開展金屬異物的超聲波局部放電專項檢測[9-11]。若發(fā)現異常信號,立即停電檢查。
本文針對一起500 kV GIS斷路器內部異物放電故障,結合現場檢查及設備返廠解體情況,明確了故障原因,分析了故障過程,針對暴露的問題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以保證GIS設備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