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榮
[摘要]? 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具有不可替代性。在高職思政課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就需要對以往高職思政課教學實踐中所呈現(xiàn)出來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結合高職思政課教學的新要求,將理論性和實踐性進行有機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高職思政課教學模式的成功轉型和升級,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 理論性和實踐性;高職思政課;統(tǒng)一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30-0148-02
在高職思政課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貫徹“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原則時,需要對以往高職思政課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結合學生當前的成長需要和期待,滿足新形勢下對高校思政課教學的要求,堅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主陣地,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涵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理論水平。
思想政治課是一門以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具有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各高職院校都十分重視思政課的開設,加大了思政課課程建設力度,優(yōu)化教師隊伍建設,也著力開展了思政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加大了思政課教師的交流學習力度。在此背景之下,高職思政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如何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依然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思政課教學氣氛不夠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是思政課教學面臨的最大困境。導致思政課“抬頭率”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來,無非是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原因。
一、原因分析
(一)教師
首先,教學模式傳統(tǒng)、教法單一。高職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課程,教材內容比較枯燥,教師慣于使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教學重點放在理論講解上,并沒有將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統(tǒng)一,課堂教學存在諸多的偏差。教學形式缺乏創(chuàng)新,不能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的高職院校教師在理論的解讀上花費了很大的功夫,把理論講授得深刻透徹,教師的深厚理論功底非但沒有感染學生,反而加劇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感,使得思政課冗長乏味,成為沒滋沒味的理論清湯。
其次,教學案例過于“高大上”。案例教學可以為理論解讀提供直觀生動的實踐支撐。使用的案例一定要精心篩選,案例的內容必須是為教學內容服務的,而且,應該是能夠精準論證相關理論的。除此之外,案例的選擇一定要貼合學生實際,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心理需求。這樣的案例才能激發(fā)學習的熱情,才能引人入勝,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才能體現(xiàn)思政課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的特性。有些教師選擇的案例距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遙遠,缺少親切感,學生的積極性無法得到有效提高,導致課堂“抬頭率”不高,教學效果低下。
最后,課堂互動不深入。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思政課采用的是平行班合班上課的模式,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教師無法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的教學互動,學生也無法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也無法深入了解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態(tài)和效果,嚴重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由于時間的限制,對于一些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話題,不能在課堂中進行深入性的討論,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課堂教學的矛盾不斷增多。
(二)學生
第一,自我意識增強。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學生成為使用網(wǎng)絡的重要群體,既是網(wǎng)絡媒體的主要參與者,也是活躍于網(wǎng)絡媒體的創(chuàng)造者。但是,由于知識水平和社會閱歷的不足,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待提高,很容易被網(wǎng)絡媒體平臺里的一些信息所影響甚至誤導。作為高職學生,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思想情感表達和思維方式的獨特性日益凸顯,也更加重視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因此,有些學生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世界里,不肯傾聽教師的建議,不愿接受教師的引導和教育,甚至抗拒和教師交流,潛意識里視之為“洗腦”,這也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項難題。
第二,思想更加多元?,F(xiàn)階段各種各樣的通信軟件在不斷地增加,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可以利用微信或者QQ等平臺來進行交流,使用微博、抖音等獲取相關的信息,這些交流平臺的逐步升級,使得學生的信息交流速度在不斷加快,在潛移默化中對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加。另外,諸多平臺的很多信息是公開和開放的,實現(xiàn)了資源的共享,拓寬了學生獲取資源的途徑,使得學生的思想逐漸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教師在課堂上的一家之言很難與學生達成共識。
在此背景之下,教師應不斷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多維度地解決思政課教學面臨的困境。其中,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是走出困境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tǒng)一”在高職思政課教學中的實施
(一)開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題網(wǎng)站
在新媒體背景下,網(wǎng)絡中的信息傳播方式相較于以往信息傳播渠道來說,逐漸朝著多元的方向發(fā)展,信息傳播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因此,思政教師需要充分把握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高效率和高速度的特點,充分利用網(wǎng)絡平臺輔助課堂教學,加強立德樹人主陣地的建設,從而為學生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平臺和空間,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首先,相關負責教師需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站進行不斷的完善和調整,適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內容,設置豐富的欄目來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和功能。在該網(wǎng)站及時融入時事熱點新聞,增強時效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學會正確地分析和客觀地判斷,使學生能夠將自身所學習的相關理論應用于社會實踐中。在網(wǎng)站建設中,也需要融入其他內容,比如,將思想政治學科內容和其他學科內容進行融合,融入學生就業(yè)信息和社團活動等相關信息,將實踐性和教育性融為一體,不斷增強校園網(wǎng)站對學生的吸引力。在網(wǎng)站建設工作中,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當前的生活經(jīng)歷,融入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主題,引領學生在網(wǎng)站中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和分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