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女子防身術是為了維護女性自身的安全,防止他人侵害而采取的一種防衛(wèi)手段,它可以在女性受到各種非法的暴力侵害時,運用身體的各個組織結構或就地材料進行正當的防衛(wèi)以及攻擊,以此來制服施暴者,達到保護自己不受傷害的目的。女子防身術不僅可以提高女性群體的自我保護能力,還可以鍛煉女性機智、勇敢沉著的心理素質,提高自身的反應能力以及身體協(xié)調能力。女大學生受到侵害的事件屢屢發(fā)生,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已開展了有關女子防身術的課程,但仍處于初級階段。本文首先探討了普通高校女子防身術課程的建構,然后重點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
1女子防身術課程建構的原則
女子防身術一般是指“女子用于抗暴御侮搏擊術”,高校學生由于人生經歷以及社會經驗不豐富,對危險感知較為遲鈍,抗危險能力欠缺,而開設女子防身術課程可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對危險的應對能力,保證學生在面對危險時能夠及時脫離,維護學生的人身權益以及生命安全。而在課程構建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1.1簡潔實用原則
簡潔對課程的要求就是內容簡單易懂、招式簡單好練,因為女生較男生來說,自身的運動能力較弱,所以在開展課程時,要選擇一些簡單易學的動作。在不幸遭遇危險的關鍵時刻,可以迅速記起招式起到保護自我的作用。學習女子防身術,還可以在保證自身不受傷害的前提下有效地幫助他人脫離危險。
1.2科學性與健身性統(tǒng)一原則
一門課程的規(guī)劃與開展離不開科學的指導,科學性的要求在于對課程的選取、開展、練習等環(huán)節(jié)都符合合理規(guī)劃。女子防身術在課程中的科學性主要表現在課程的難度由易到難,從簡單地鍛煉女大學生四肢的協(xié)調性到可以進行主動反擊。
1.3趣味性原則
女子防身術的學習需要不斷對所學動作進行練習,不僅枯燥無味,還會有肢體上的痛感,導致很多學生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可以通過開展游戲的方式進行招式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樂趣,激發(fā)對女子防身術課程的興趣。
2高校開展女子防身術項目的不足
2.1師資力量不足
高校的主要任務是教學,需要有理論知識豐富以及實際操作經驗的師資力量。但通過對武漢市高校的抽查來看,在隨機選取的六所高校中,沒有一所學校有專門的女子防身術任課教師。以湖北警官學院為例的三所高校,女子防身術課程開展的任課教師是武術套路、拳擊散打等項目的任課老師,而以中南民族大學為例的其他三所高校,女子防身術課程的開展是由社團進行的,任課老師是由擁有一定武術基礎的學生組成。雖然這些人對武術、拳擊等有著一定的經驗,但在開展女子防身術的課程中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課程的開展上注重技術動作的教學,而忽略了對心理戰(zhàn)術知識的學習,導致學生在遇到危險時會因為害怕緊張而減弱自身的防御能力。
2.2教學存在不規(guī)范性
許多高校女子防身術課程的任教老師都是體育老師或具有一定武術基礎的學生,在教學上存在很大的不規(guī)范性。比如基本的散打拳擊教學并不能綜合體現女子防身術的內容,兩者在招式上存在一定的差異,在課程的學習上只注重練習某一項動作,不能綜合提高女大學生的自衛(wèi)能力。通過對武漢市六所學校的研究來看,學校雖然有計劃,但在實際課程的開展上并沒有達到計劃的標準,在實施教學活動時很多學生都會受到任教老師習慣的影響。比如散打老師在課程上僅介紹基本的散打拳法、腿法,跆拳道的側重點在于跆拳道的特點,這些因素都造成了課程開展的不規(guī)范性。
2.3教學成果考核不規(guī)范
女子防身術課程的開展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不僅學習的動作多、難度大,而且周期也比較長,需要長期進行練習。許多高校對成果的檢測僅限于學期末的一次考核,而且考核的標準也不規(guī)范,甚至出現了“差不多就過”的情況。
3高校開展女子防身術項目的建議
3.1構建課程目標
在女子防身術課程的構建中,高校要結合女性防身術的項目特點、學生發(fā)展特點和社會需求,明確女子防身術課程的目標,可將其分為以下內容:一是運動參與目標,開設女子防身術課程的重點在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防身課程,激發(fā)學生對防身術的興趣,使學生對防身術的需求從外部需求向內心需求轉變,養(yǎng)成積極鍛煉、終身體育的好習慣,從而積極參與防身術鍛煉中;二是運動技能目標,通過合理的學習模式以及教學過程,實現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衛(wèi)防身能力,整體課程均會涉及技能、技術知識,使學生能夠學習各種武術動作,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動手能力,增強其敏捷性與反應意識,進而通過實踐掌握格斗技巧;三是身體健康目標,健康作為體育課程的重要責任,需要保證課程能增強學生體質,提高運動能力以及身體素質。
3.2構建技術內容
3.2.1加強心理方面的教育
許多女大學生缺乏對危險因素的認識以及自我保護意識,導致在遇到危險時不知所措。心理教育要求女生在遇到危險時可以沉著地應對,減少對不法分子的刺激,并沉著冷靜地尋找時機給不法分子一擊,為自己爭取足夠的逃生時間。心理戰(zhàn)術就是強調攻心勝于攻身,加強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可以提高學生沉著冷靜面對危險的能力。
3.2.2簡化招式的動作
在遇到危險時,可能會由于極度緊張害怕導致招式無法在短時間內被記起,那么就會錯過最佳的逃生時間。因此要想達到逃生的目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掌握簡單的搏擊技巧。所以簡單實用的招式比較適合女性群體學習,尤其強調女性群體可以做到在隱蔽時突然進攻,做到穩(wěn)、準、快。此外,在學習后還要不斷進行練習,使學習的技術動作達到自動化的程度。
3.2.3加強防守反擊能力
在女子防衛(wèi)動作中,防守屬于基礎動作,良好的防守可保證學生保護好自己,也關系著對抗的成敗,要保證反擊、防守的密切配合,為反擊奠定基礎。所以,防守動作不能過多,避免暴露反擊、攻擊意圖,遇到危險不能“消極防守”,教師可安排多人或兩人防守對抗,模擬潛在危險情況,使學生掌握“規(guī)律性”防守動作。
3.2.4培養(yǎng)求救呼喊能力
人處于危險境地后呼救屬于本能反應,卻有很多遭受暴力侵害的女性將呼救方法忘記,即便呼救,求救行為以及發(fā)出的聲音也難以被人“理解”。學生由于缺少對抗不法分子的能力,為保護學生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建議選擇“一喊、二跑,三攻擊”的方式,利用不法分子作案膽怯、心虛的特點,呼救能夠引發(fā)外圍人員注意,突破不法分子的心理防線。
3.3構建教學方法
在女子防身術課程中,教學目的是保證學生在遇到危險時能夠有效運用自身技能,這就要保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均應貼合生活,從實戰(zhàn)、實際出發(fā)。
第一,理論結合實際。將理論與動作實踐到情景模擬中,讓學生在模擬中展開斗爭。在授課過程中可多采用案例教學法,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而且教學內容也應及時更新,現在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段變化多端,在課程的開展上要針對最新的案例進行實時的內容更新,及時向學生宣教。因此這就要求高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女子防身術的學習內容、授課方法進行實時更新、創(chuàng)新,并定期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驗,對于存在的不足與問題要及時制訂解決措施。
第二,情境教學法。在女子防身術課程中,采取情境教學法要求教師通過設計生動、表達情感的場景,增強學生的實踐情緒,加深對防身術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心理機能。教師可創(chuàng)建犯罪場景,使學生感受案發(fā)情緒,調動學生的想象力解決問題,也能借此了解學生反饋信息,明確教學突破點。
3.4增強師資力量
高校要加強師資力量的專業(yè)性,許多高校女子防身術課程的任課老師都是有一定經驗的拳擊、散打選手,缺乏全面的女子防身術知識,因此需要進一步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培訓,盡快培養(yǎng)出專業(yè)性較強的女子防身術授課教師。建議有關部門建立專業(yè)的培訓組織機構,以便更快、更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防身術專項教師,并定期考核教學成果。
4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開展女子防身術就目前來說還存在一定的不足與差距,需要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開展女子防身術課程可以增強女大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縮小與不法分子在體能、體質等方面的差距,使女大學生在遇到危險時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