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芳
百里追紅軍
1921年,胡孝伯出生于漣源市石馬山鎮(zhèn)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里。他自幼給地主放牛,飽受虐待。13歲那年,他偶然聽人說紅軍對窮人如何如何好,便暗自記在心里。14歲那年,紅軍來到他家鄉(xiāng)附近的藍田鎮(zhèn),這一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傳播開來。他聽說后,也沒跟家人商量,扔下放牛鞭,就往藍田方向去找紅軍。
他一下午跑了20里路,趕到藍田一打聽,紅軍已經(jīng)往錫礦山方向走了。他拔腿又往60里外的錫礦山跑,渴了喝幾口稻田里的水,累了困了就趴在路邊迷糊一下。跑了整整一夜,他終于趕到了錫礦山,一打聽才知紅軍又開往百里之外的新化縣去了。
這個14歲的細伢子就是不肯放棄,繼續(xù)往前追。餓得受不了,他偶然在地上拾了一個別人吃剩的梨,邊啃邊走,連籽帶核都吞進了肚子。終于,在離新化縣城還有20里的地方,他追上了日思夜想的紅軍。
別看他人小,還挺有心眼兒,他事先打聽到紅軍不收15歲以下的人,于是報名參軍時就說自己已經(jīng)15歲了,于是就被收下了。報完名,他馬上跟著紅軍進了新化縣城,吃上了兩天來的第一頓飯:一碗熱乎乎、香噴噴的小米飯。
救命血被單
胡孝伯參軍后,成了紅六軍團的一名護士,14歲就走上了長征路。在過草地時,他奉命照顧一位重傷員。由于雨雪交加,泥濘難行,不久,他倆就落在了隊伍后面。
苦撐苦挨到第三天晚上,胡孝伯扶著重傷員到一棵樹下臨時宿營。由于又凍又餓又累,他漸漸失去知覺,昏了過去。第二天早上,當(dāng)他掙扎著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身上緊緊地裹著一條被單——那是他照顧的那名傷員的被單!上面補丁摞補丁,還有斑斑血漬,有的地方已凝成了血痂。在草地冰冷的夜里,就是這條帶血的舊被單救了他的命!
胡孝伯連忙去看身邊的重傷員,卻發(fā)現(xiàn)重傷員的軀體已經(jīng)冰冷僵硬了!
胡孝伯哭著去拉這位戰(zhàn)友,可是拉不動;天寒地凍,沒有工具,他也無法掩埋這位戰(zhàn)友。他跪在戰(zhàn)友軀體邊大哭。最后,他把被單輕輕地蓋在犧牲的戰(zhàn)友軀體上,循著足跡向前追趕部隊去了。
“把生的希望讓給同志,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當(dāng)年紅軍中的很多人就是這么做的!”胡孝伯這樣對后人說。那條帶血的被單一輩子縈繞在胡孝伯心頭,給了他無窮的勇氣,也成了他后來講得最多、最動情的長征故事。
續(xù)命爛馬蹄
部隊行進到毛兒蓋大草地深處,早已斷糧多日,連野菜、樹皮都被先前經(jīng)過的紅軍隊伍吃光了。為了充饑,胡孝伯和戰(zhàn)友們甚至嚼過馬糞。途中不斷有戰(zhàn)士倒下,將忠骨永遠留在那片荒涼的土地上。
饑餓的胡孝伯漸漸跟不上隊伍了。生死線上,他在一個草坑邊發(fā)現(xiàn)了一只爛馬蹄,連忙撿起,用石頭砸開上面的馬蹄鐵和硬甲,就這么啃了起來。又硬又臭的爛馬蹄難以下口,也很難解決多少實際問題,可餓急了的胡孝伯已顧不上這些了,啃不動,就舔一舔,算是有點兒吃了東西的感覺,不覺增添了一點兒體力。
這只爛馬蹄,他整整揣了3天,餓急了就掏出來舔幾下,啃幾口。就這樣,他堅持著走出了草地。
在爬雪山過草地前,胡孝伯所在的護士排一共有15個“紅小鬼”,到這時,只剩下兩個了。
后來,胡孝伯參加過全面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還為朱德、王震擔(dān)任過警衛(wèi)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胡孝伯到山東工作,1966年離休。2010年1月,他在山東淄博逝世。
“翻過雪山過過草地的隊伍,是沒有什么艱難險阻不可克服的,是一定能使這個國家和民族興旺發(fā)達的?!碧搱竽挲g參加紅軍的胡孝伯,一生都揣著這個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