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成單
兒童不僅是教學的起點,還是教學的中心和目的。兒童的發(fā)展、生長,就是教師的教學理想所在。在教學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讓我自己來整理》一課時,筆者圍繞“從兒童出發(fā)”這一中心點,圍繞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教學:
設(shè)計生活場景,在“動”中學。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泵绹逃叶磐岢觯骸皬淖鲋袑W?!敝Z貝爾獲獎?wù)邨钫駥幗淌谥赋觯骸爸袊男『⒃趧邮峙d趣和能力方面不如歐洲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因此,筆者以“整理”為抓手,培養(yǎng)學生有序歸類、智慧整理等動手能力。首先,在教學《讓我自己來整理》這一課之前,把教室分為四個生活區(qū)域,分別是客廳、廚房、臥室、書房。此外還把以下生活用品帶來,提前布置了場景:水杯、牙膏、牙刷、毛巾、枕頭、鞋子、碗、書籍、鉛筆、尺子等。在活動中,引導小組先進行交流討論,怎么整理自己的區(qū)域。最后,學生進入場景實際操作,整理自己所負責區(qū)域。通過此過程的教學,學生在真實的活動中體驗了整理的樂趣,掌握了整理的技巧。
設(shè)計對話沙龍,在“聊”中學。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yīng)尊重兒童的個性特征,尊重兒童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重視“對話”的活動方式。對話,可以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因此,筆者在教學本課時,通過話題:“在剛才的整理過程中,你有什么小妙招?” 讓學生在組內(nèi)進行對話,學生談到:“牙刷、毛巾、牙膏屬于清潔用品,應(yīng)該放在衛(wèi)生間。整理書籍也有小妙招,可以按照書的大小、種類擺放,擺放的時候書脊統(tǒng)一朝外?!痹趯W生對話的基礎(chǔ)上,筆者幫忙總結(jié)出:“物品擺放要分類、有序?!苯又?,在生生對話基礎(chǔ)上,提醒學生:“要養(yǎng)成整理的好習慣,平時一定要定時整理?!边@一環(huán)節(jié),充分考慮學生立場,在生生對話、師生對話的過程中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樂于表達、樂于分享,掌握整理的技巧,從而達到有條理地生活,熱愛生活的目標。
加強家校合作,在“家”中學。新課標對學生整理能力的培養(yǎng)有明確的要求。 在“健康安全地生活”中明確提出要“愛護家庭和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在“負責任,有愛心的生活”中還指出要“愛父母長輩,體貼家人,主動分擔力所能及的家務(wù)”。
因此,筆者課后布置的作業(yè)是讓孩子回家整理自己房間。然后,家長拍照對比“整理前的房間VS整理后的房間”。最后,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整理計劃,并通過21天打卡記錄的方式加強習慣培養(yǎng)。在打卡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疊被子、擺拖鞋、整理書桌、整理書櫥等。在每一天的鍛煉中,真正養(yǎng)成整理的習慣,掌握整理的技能。俗話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通過這一系列要求,學生在實踐中,啟蒙了自主整理意識,他們的整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銀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