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生
山東省臨清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 252600
尿毒癥是腎臟疾病發(fā)展的終末階段,腎臟移植手術是治療尿毒癥最理想的方式,但因治療費用昂貴、腎源有限,多數(shù)患者僅能依靠血液透析延長生存期[1]。大量研究表明,尿毒癥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癥狀態(tài),所謂“微炎癥狀態(tài)”是指一種有別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和病原微生物感染性炎癥,表現(xiàn)為體循環(huán)中炎性細胞因子、炎癥標志蛋白輕度持續(xù)升高,導致患者各類并發(fā)癥慢性低強度進展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可加劇腎衰竭的發(fā)展,對患者預后及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2]。亦有研究指出,血液透析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聯(lián)系密[3]。糖皮質激素強效的抗炎作用使得其在臨床眾多疾病的治療領域中得以應用,關于血液透析聯(lián)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是否可改善患者機體微炎癥狀態(tài)及其預后鮮見有相關報道,鑒于此,本研究對尿毒癥患者實施血液透析聯(lián)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并對其療效進行評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臨清市人民醫(yī)院腎內科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120例尿毒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治療方案分為兩組,各60例。對照組男34例,女26例;年齡范圍為37~68歲,年齡(45.79±7.97)歲;血液透析史范圍為1~5年,血液透析史(2.12±0.74)年;原發(fā)?。郝阅I小球腎炎25例,梗阻性腎病15例,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10例,過敏性紫癜性腎炎6例,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4例。觀 察 組 男35例,女25例;年齡范圍為35~71歲,年齡(46.56±7.18)歲;血液透析史范圍為1~5年,血液透析史(2.35±0.81)年;原發(fā)?。郝阅I小球腎炎23例,梗阻性腎病18例,原發(fā)性腎病綜合征11例,過敏性紫癜性腎炎5例,高血壓腎小動脈硬化3例。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尿毒癥透析和腎移植治療指南》診斷標準[4],且存在厭食、低熱、乏力、進行性營養(yǎng)不良等微炎癥狀態(tài)癥狀;(2)經2周無急性感染史;(3)經3個月內無手術史;(4)近半年無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應用史;(5)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對研究使用藥物過敏者;(2)合并慢性肝炎、惡性腫瘤、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兩組尿毒癥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臨清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血液透析治療,采用AK-96血液透析機(瑞典金寶)、F7透析器(費森尤斯)進行血液透析治療,透析前給予0.5~0.8 mg/kg肝素抗凝,給藥速度控制在6~12 mg/h,透析結束前0.5 h停止給藥,透析液選用碳酸氫鹽,血流量150~20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常規(guī)透析4 h/次,2次/周。觀察組在常規(guī)血液透析后,給予潑尼松(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1207,規(guī)格6 mg×100片)口服治療,劑量為1.0~1.5 mg/kg,連續(xù)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1)分別于兩組入組前、治療后3個月抽取空腹靜脈血送實驗室檢查,記錄兩組白蛋白(Alb)、紅細胞沉降率(ESR)、C反應蛋白(CRP)、血紅蛋白(Hb)、血尿素氮(BUN)水平。(2)分別于入組前、治療后3個月測定兩組血清內毒素、晚期氧化蛋白產物、甲狀旁腺激素水平。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取SPSS 20.0軟件處理資料,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RP、Hb、ESR、BUN、Alb水平 入組前,兩組尿毒癥患者CRP、Hb、ESR、BUN、Alb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3個月,觀察組CRP、ESR、BUN明顯低于對照組,Hb、Alb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尿毒癥患者CRP、Hb、ESR、BUN、Alb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尿毒癥患者CRP、Hb、ESR、BUN、Alb水平比較(±s)
注:對照組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觀察組接受血液透析聯(lián)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CRP為C反應蛋白,ESR為紅細胞沉降率,Hb為血紅蛋白,Alb為白蛋白,BUN為血尿素氮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例數(shù)60 60 CRP(mg/L)入組前19.23±4.23 18.21±4.25 1.318治療3個月8.22±2.36 16.39±4.05 13.501 ESR(mm/h)入組前90.33±7.23 88.36±7.36 1.479治療3個月25.36±4.56 85.66±7.31 54.213 Hb(g/L)入組前66.36±8.36 67.03±8.31 0.440治療3個月88.36±8.36 70.34±9.26 11.189 Alb(g/L)入組前22.64±2.36 22.36±3.51 0.513治療3個月28.33±4.31 23.25±3.54 7.055 BUN(mol/L)入組前38.33±5.64 38.31±5.71 0.019治療3個月21.36±2.58 35.36±5.31 18.369 P值0.190<0.001 0.142<0.001 0.661<0.001 0.609<0.001 0.985<0.001
2.2 內毒素、晚期氧化蛋白產物、甲狀旁腺激素 入組前,兩組尿毒癥患者內毒素、晚期氧化蛋白產物、甲狀旁腺激素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3個月,觀察組內毒素、晚期氧化蛋白產物、甲狀旁腺激素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尿毒癥患者內毒素、晚期氧化蛋白產物及甲狀旁腺激素比較(±s)
表2 兩組尿毒癥患者內毒素、晚期氧化蛋白產物及甲狀旁腺激素比較(±s)
注:對照組接受血液透析治療,觀察組接受血液透析聯(lián)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60 60內毒素(EU/ml)入組前0.05±0.03 0.06±0.03 1.826 0.070治療3個月0.03±0.01 0.06±0.01 10.955<0.001晚期氧化蛋白產物(μmol/L)入組前210.36±25.23 208.36±25.33 0.433 0.666治療3個月159.36±21.25 189.36±24.21 7.214<0.001甲狀旁腺激素(μg/L)入組前2.47±0.36 2.51±0.39 0.584 0.561治療3個月1.33±0.21 2.15±0.33 16.238<0.001
血液透析是延長尿毒癥患者生存期的主要治療手段,但長期透析帶來的并發(fā)癥引起了臨床的高度重視[5-6]。相關研究指出,血液透析治療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透析過程中患者機體表現(xiàn)出的微炎癥狀態(tài)相關,機體在各種內毒素、微生物、化學物質、免疫復合物、補體等刺激下,可表現(xiàn)為以單核巨噬細胞系統(tǒng)激活,白細胞介素1(IL-1)、IL-6、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為主的促炎性細胞因子釋放為中心的持續(xù)存在的微炎癥反應,這種持續(xù)、慢性存在、低濃度的炎癥狀態(tài),一般無明顯的臨床癥狀[7]。研究指出,微炎癥狀態(tài)與心血管病、營養(yǎng)不良、貧血等并發(fā)癥相關,目前微炎癥狀態(tài)已被認為是評估慢性腎衰患者預后的重要指標[8]。雖有上述認識,但目前為止,臨床對診斷、治療微炎癥狀態(tài)尚未形成統(tǒng)一標準。相關報道稱,CRP是判斷尿毒癥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的重要指標,若CRP水平持續(xù)輕度升高可判定未驗證狀態(tài),此外,IL-1、IL-6、TNF-α等炎癥因子也可作為診斷的參考指標[9-10]。
當前臨床治療微炎癥狀態(tài)的方式包括血管緊張受體阻滯劑、他汀類藥物、阿司匹林、抗氧化劑、透析方案的調整及技術的改進等[11]。但即使應用上述方法,臨床實踐中部分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也并無明顯改善。相關研究指出,給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聯(lián)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可調節(jié)患者免疫功能,抑制透析微炎癥狀態(tài),對透析并發(fā)癥發(fā)生的預防意義重大[12]。此外,分子生物學研究提示,糖皮質激素可增強機體對細菌內毒素耐受力,減輕毛細血管炎性反應[13-14]。基于上述考慮,本研究將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應用于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中,研究結果表明,治療前兩組尿毒癥患者CRP、Hb、ESR、BUN、Alb、內毒素、甲狀旁腺激素、晚期氧化蛋白產物等指標水平對比無明顯差異,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上述指標改善程度均較對照組更優(yōu);尿毒癥患者可表現(xiàn)為內毒素、甲狀旁腺激素、晚期氧化蛋白產物升高,這些物質可加重患者癥狀,但單純的透析治療清除這些物質的作用有限,這也是導致透析并發(fā)癥較多的原因[15-16]。而糖皮質激素本身具有免疫調節(jié)作用,與血液透析聯(lián)用,可進一步促進血液中毒素的清除及減少白細胞介導的炎性反應,有效延緩患者病情。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聯(lián)合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尿毒癥療效確切,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升治療效果,改善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