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麗秀
摘要: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高中語文課程要滿足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必須增強課程資源意識。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語文課程資源,應積極利用和開發(fā)?!?/p>
關鍵詞:有效資源;提升;創(chuàng)作水平
高中生最頭疼的事情就是寫作文,總感覺無話可說,沒有素材,這正應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古話。在作文有效教學的研究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找“米”,要逐步樹立課程資源意識,建構課程資源觀,主動充分地開發(fā)、利用課內資源、課外資源,使作文教學與社會生活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豐富學生的素材占用量、使用量,從而最大化地提高他們創(chuàng)作的水平和能力。
一、有效地利用課內資源
(一)課本教材的充分利用
選入教材的文章,都是古今中外、文質兼美的經典作品,內容充實,形式多樣,正如葉圣陶先生在《論寫作教學》中所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喿x與寫作,吸收和表達,一個是進,從外到內,一個是出,從內到外?!笨梢?,教師要做經典文章的伯樂,讓這些千里馬為學生所用,構建起選文和寫作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于閱讀欣賞中不斷積累素材、學習寫作技巧。
1. 學習寫作技巧,轉化為作文訓練題目
每一堂課我們都在學習經典文章,我們在教授課文高超的寫作機技巧外,可以適當地出一些寫作訓練題目,讓學生把剛剛學會的寫作技巧,轉化到自己的文中,使他們不但能更好地鞏固學習到的寫作技巧,更能夠輕松地完成寫作訓練。
如講授《祝福》這篇小說時,魯迅先生對祥林嫂“眼睛”的描寫細致而精妙,在深入講解“畫眼睛”的寫作技巧后,訓練學生給本班同學進行人物速寫,以眼睛的刻畫為重點,之后組織同學們通過小作者抓住的眼睛特征對號入座,學生們興趣盎然,積極參與,準確掌握了這一反映人物心理和個性的有效而有力的方法。
2.還可以根據課文的特點,進行改寫、續(xù)寫、仿寫、評論等單項訓練
如學習《哦,香雪》這篇小說時,香雪得到那個渴望已久的鉛筆盒后,成長會是一種什么樣的狀態(tài)呢?
學生續(xù)寫舉例(香雪輕輕撫摸著漂亮的鉛筆盒,側耳傾聽磁鐵碰撞時的“啪”“啪”聲,是不是跟它傾訴自己的悄悄話“鉛筆盒,感謝你給了我學習的無限動力,我一定要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自己的家鄉(xiāng)。要幫助臺兒溝先富起來!......因為我喜歡你,我愛臺兒溝,我愛臺兒溝的大山,我愛臺兒溝的鄉(xiāng)親們?。?/p>
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運用寫作技巧去理解和表現作品的深刻主題。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巧妙利用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可以最大化的將語文和實踐相聯(lián)系,能夠體現出對知識的有效運用,具有開放性、實踐性的特點。它以各種活動為主要形式,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積累親身經歷,體驗和感受,發(fā)展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遠足、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誦讀經典、校園藝術節(jié)、大型團體操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學生親自參加,親眼所見、親身體驗,能夠充分地調動以前所學到的語文已有知識和經驗來解決面對的新問題,這些都會成為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fā)的創(chuàng)作平臺,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將寫作訓練自覺地進行到底,這是在興奮、享受、快樂中去完成的寫作訓練,所以能夠取得出乎意料的寫作成果。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的寫作,體現了真實,彰顯了個性,激發(fā)了學生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
如遠足后學生創(chuàng)作的文章“二十公里的長途跋涉,給我們留下的不是疲憊與酸痛,而是興奮與幸福!這一活動激發(fā)了我們擁抱自然、保護環(huán)境、熱愛家鄉(xiāng)的熱情;鍛煉了我們的體魄,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精神,強化了紀律觀念;培養(yǎng)了我們不怕困難、不怕苦,勇于戰(zhàn)勝自我、頑強戰(zhàn)斗的意志品質;讓我們懂得了感恩,感謝為我們保駕護航的領導、老師;感謝一直陪伴在身邊的小伙伴;感謝那個永不言棄的自己;感謝勇敢頑強、勤奮智慧、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唐山人,把家鄉(xiāng)建設的這樣美麗富饒!
今天,我們用靈動的畫筆,描繪這座英雄的城市;明天,我們將用創(chuàng)意設計,點亮這片摯愛的熱土!”
三、教師下水作文
《學記》云:“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這話道出了為人師的根本。它告訴我們,做人師,不能單靠死記硬背得來的學問;做人師,要有真本領、真學問。
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將之稱為語文教師的“本錢”。他說:“ 所謂本錢,一為善讀,一為善寫,二者實相關而不可剖分……惟有老師善讀善寫,乃能導引學生漸進于善讀善寫?!?/p>
葉老說:“希望教師經常練筆,深知作文之甘苦,蓋即添本錢之意?!币獜母旧辖鉀Q“學生說作文難寫”“教師說作文難教”的局面,就要堅持提倡傳統(tǒng)教學中的“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學改革之中,教師勤于動筆不僅是言傳身教,更重要的是通過寫“下水”作文,教師才能真正把寫作規(guī)律和教學規(guī)律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下水”作文在作文教學中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發(fā)現寫作疑難,有的放矢的進行指導,讓學生有方向、有目的地進行寫作訓練。
第二,有利于激發(fā)和調動學生寫作激情。老師的下水作文一旦得到學生的認可,就容易使他們產生這樣一種心態(tài):老師都親自寫,我們能不認真嗎?
老師能作文,就其本身就是學生的榜樣。能寫出好作文,那更能讓學生由衷的對你產生敬佩,于是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起來了,同時也增強了寫作信心和動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力求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在生活和學習中多方面地積累素材,多想多寫,做到有感而發(fā)?!?/p>
所以在作文教學實踐中,讓學生放開手腳作文并不難,教師經過耐心引導和運用恰當的方式幫助孩子學會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使之在創(chuàng)作中找到自我存在感和價值感,讓創(chuàng)作成功感發(fā)揮出激勵和導向的作用,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作文課,一定是學生信賴和熱愛的。
參考文獻:
[1]《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