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桂軍
死亡的過程,或許不直接帶來痛苦,但死亡有可能成為疼痛的誘因。
內(nèi)蒙古赤峰市有一位四十七歲的女性患者,因為全身疼痛來找我看病。她已經(jīng)治療五六年,沒什么效果,痛不欲生。我看看她的既往病歷以及檢查結(jié)果,沒有發(fā)現(xiàn)哪里出了問題。她幾乎吃過所有的止痛藥,都沒有效果,或者說效果不好。
我做疼痛心理研究已經(jīng)十年,遇到各種疑難雜癥都會先問患者:“發(fā)病之初,是否有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fā)生,現(xiàn)在想起來依然讓你放不下?”
這個辦法屢試不爽。這位女性患者開始掉眼淚。
七年之前,她的兒子出車禍去世了。
我問她:“你感覺兒子去世你要負一定責任,對嗎?”
她告訴我:“不是負不負責任的問題,就是我的事啊,是我把兒子害死了。從那之后,我的身體就壞了。第一年哭得特別傷心,每天過得渾渾噩噩,分不清白天和夜晚。后來悲傷的情緒逐漸平復了,身體越來越差,全身疼痛?!?/p>
“為什么說是你把兒子害死了呢?”
“兒子走的時候才二十一歲,職高畢業(yè)。小伙子身材魁梧。畢業(yè)之后,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每天賦閑在家,大部分時間都在玩手機、打游戲。我主動幫他找了一份工作,去離家七公里以外的工廠打零工。有一天,孩子去上班,在路上被車撞死了?!?/p>
她非常自責,一直認為兒子是因她而死的,從此一蹶不振。發(fā)病前期是情緒的問題,緊接著,整個身體都亂套了,再后來出現(xiàn)了全身疼痛。
我給她用了一些精神科藥物,她的身心狀況逐漸好轉(zhuǎn)。
還有一個類似的患者。
她與前面那位患者遭遇的情況一樣,都是經(jīng)歷了喪親之痛,痛不欲生,并與社會隔絕。
那一年春節(jié),孩子回家過年,突然提出要跟她在一張床上睡覺。二十幾歲的兒子突然提出這樣的要求,多少有些反常。她對孩子說:“傻孩子,纏著媽媽干嗎?抓緊時間睡覺?!?/p>
過完正月,孩子就去上班。七天之后,他發(fā)現(xiàn)身體疲乏無力,有點發(fā)燒。媽媽囑咐孩子多喝點水。沒想到過了幾天,孩子住院了。父母馬上趕過來。從發(fā)現(xiàn)患上白血病到最終去世,一共只有十二天。
孩子走了之后,這位患者精神恍惚。她一直在責備自己:“孩子過年的時候要跟我在一張床上睡覺,我為什么要拒絕呢?”
我問這位患者:“你最痛苦的狀態(tài)是什么樣的?”
她告訴我:“路大夫,我感覺自己活得特別無精打采。想起孩子就開始掉眼淚?!?/p>
周圍的人告訴她,不要傷心,把孩子的東西全燒掉,把房子賣了,搬到其他地方去住。你的孩子在天堂過得很好。
患者告訴我,她跟孩子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從來沒有聽孩子提到過天堂?!昂⒆尤ナ肋@五六年來,我從來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服?!?/p>
“你為什么不買新衣服呢?”
“別人會說,你看她,孩子都死了,還穿新衣服呢。也不是完全沒買過。這次來北京看病,我專門買了一件新衣服。我千遍萬遍地禱告,跟兒子說,媽媽出去看病,這是你給我買的衣服?!?/p>
我問她:“你覺得孩子是在天堂嗎?”
她說:“我不知道?!?/p>
“你感覺孩子走了嗎?”
“我感覺孩子沒有走。”
“你說得特別對。我就想問你,那些勸你走出來、把孩子忘掉的人,他們有幾個是經(jīng)歷過自己孩子死亡的?”
“一個都沒有。”
“他們不懂你。你的孩子從來都沒走,他就在你身邊。無論是今天、明天、后天,還是今年、明年、十年以后,或者在你八十歲那年,你兒子永遠在你心里,他只是出了一趟遠門。就像是我和你,今天你來找我看病,咱們就算認識了,等你病好了,可能未來十年,咱們都不會再見面,但我們都知道對方還在?!?/p>
我還問她:“你是不是經(jīng)常與孩子對話?”
“你跟兒子對話的時候,你兒子一定不會辜負你的每一個問題。比如,你問兒子:‘你好嗎?他會回答你:‘媽媽,我很好,你好嗎?如果吃飯的時候,你問兒子:‘你今天吃的什么飯呀?他會說:‘媽媽,我吃的面條,你想吃什么?如果晚上跟兒子說:‘孩子,好好睡覺吧,晚安。他也會說:‘媽媽,晚安。”
聽我說這番話的時候,她特別激動,眼睛里含著淚水,拉著我的手,說:“路大夫,你怎么知道?你怎么知道?”
看完門診,這個患者先行離開。她的丈夫等了我兩個小時,非要給我兩百塊錢:“路大夫,我從來不知道醫(yī)生還可以做這些事情?!?/p>
面對疼痛患者,醫(yī)生到底應該怎樣展開治療?很多時候,病人最希望的是有人能夠讀懂他們的痛苦,感同身受。他們需要的并不一定是藥片或者手術(shù)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