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宇
慢性阻塞性肺病簡稱慢阻肺,英文縮寫為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受肺氣腫影響對肺部氣囊造成破壞,對向外氣流造成干擾;而支氣管炎也會因炎癥因素使支氣管發(fā)生狹窄,黏液過多聚積。下面對慢阻肺幾個知識點進行科普,以此幫助患者對自身疾病和預防知識有著基本的了解。
1慢阻肺發(fā)病原因和治療現狀
如果長期受化學品刺激,會引發(fā)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進展時間較長,需要長時間發(fā)展的病變過程。其中,長期吸煙也是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高危因素,是誘發(fā)慢阻肺最大病因。90%慢阻肺患者為吸煙者或曾經吸煙者。據統計,長期吸煙人群中20%~30%會患慢阻肺,影響肺部功能,引發(fā)肺部疾病。吸煙時間長,患病風險越大。支氣管哮喘和氣道高反應性也是COPD的危險因素。受環(huán)境中粉塵、烹飪油煙、取暖粉塵等因素影響,也會引發(fā)慢阻肺。有研究發(fā)現,慢阻肺具有遺傳傾向,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會導致肺部惡化,肝臟受到影響,進而引起慢阻肺,其他遺傳因素也在其中起到致病作用。
臨床多接受影像學檢查,檢查血液和肺功能,以此確診病情。此病尚無治愈方案,臨床治療只能緩解癥狀,控制并發(fā)癥,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常用治療方式有補充氧氣、用藥及手術等形式,不及時治療,還會進展成肺心病、呼吸衰竭,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致死率。據統計,全球40歲以上患慢阻肺患者達9%~10%。
2慢阻肺臨床癥狀表現
慢阻肺發(fā)病之初癥狀較輕,表現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癥狀。由于發(fā)病之初癥狀較輕,很多人會將其誤認為是感冒。當病情不斷進展后,癥狀越發(fā)明顯,甚至出現氣短或呼吸困難,喘息或胸悶。
發(fā)病早期主要表現為氣短。尤其運動后氣短明顯,有輕度的、反復發(fā)生的咳嗽,經常清嗓子,晨起時明顯;有些人受癥狀影響會改變個人習慣,例如:避開爬樓梯的方式,而去坐電梯,甚至避開一切和體育運動有關的活動;隨著癥狀惡化,患者肺損傷情況加重,表現出呼吸急促,在輕微運動后也會發(fā)生呼吸急促;有些患者會表現出喘息、胸悶和慢性咳嗽;每日清理肺黏液,與健康人相比,感冒、流感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發(fā)作更頻繁,明顯缺乏正常的活力。
當慢阻肺進展到晚期時,會表現出乏力、腳踝腫脹、體重減輕癥狀。若表現出指甲、嘴唇等變成藍或灰色,表示血液內氧氣含量偏低,甚至出現心跳加速、呼吸困難、無法和他人正常語言溝通。有這些癥狀表現時就要及時送醫(yī)。若長期吸煙或吸二手煙時,癥狀加重更明顯。
3慢阻肺的診斷方式
慢阻肺臨床診斷針對癥狀、體檢、測試結果等得出診斷結果,對醫(yī)生主訴自己的癥狀,使醫(yī)生了解自己的信息。例如:日常是否吸煙;是否有吸煙史或接觸二手煙;是否與刺激性氣體、粉塵等有接觸;是否有慢阻肺家族疾病史;是否有哮喘疾病、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是否有處方或非處方用藥。按醫(yī)囑要求接受各種測試,獲取完整信息,綜合所有信息后,確診疾病。例如:肺活量測定,評估患者肺功能,指導患者深呼吸,無創(chuàng)檢查患者肺功能。接受胸X光、CT掃描,按圖像觀察肺、血管、心臟等影像學變化;接受動脈血氣測試,由動脈抽取血樣檢測血氧和二氧化碳,確診是否患慢阻肺或哮喘、心力衰竭等疾病。
4慢阻肺的治療方式
慢阻肺臨床經過治療,能緩解癥狀,以此預防發(fā)生并發(fā)癥,控制病情進展。臨床接受藥物治療,多選擇支氣管擴張劑,可以放松氣道肌肉,幫助拓寬氣道,利于呼吸。經吸入器、霧化器吸入藥,有時加糖皮質激素,以幫助控制機體氣道的炎癥反應。
如果血氧水平過低,經口罩、鼻插管等方式及時補充氧氣,幫助呼吸,使用便攜裝置,利于患者日常中的走動。對于其他治療方式失敗,合并嚴重肺氣腫多給予外科手術治療。例如:肺大泡切除術,由肺內取出充氣組織,使用肺減容手術將受損上肺組織切除,有時實施肺移植術。
5慢阻肺自我護理方式
慢阻肺患者改變自己生活方式,可能幫助緩解癥狀。例如:戒煙,避免與二手煙或化學品接觸,糾正不良飲食習慣,確保營養(yǎng)均衡攝入。研究發(fā)現,慢阻肺患者無需特定飲食,只要保證健康飲食,維持身體機能所需即可,身體強壯,可以預防并發(fā)癥和其他疾病。多攝入新鮮蔬菜水果,選擇瘦肉和乳制品等,選擇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以此維持膳食平衡?;颊呷粘I钪幸囡嬎咳?~8杯水,可以稀釋黏液,促進黏液咳出。減少鹽分的攝入,維持身體充足的水分,能避免呼吸過于緊張的情況。確診慢阻肺后,患者會發(fā)現自己呼吸費力,消耗能量較大,會增加進食量。若超重會加大肺、心臟功能的負擔。若體重不足,體虛很難對抗疾病,免疫系統較弱,影響對抗疾病感染能力,所以無需減肥。日常飲食注意不能過度飽食,飽腹會使肺擴張難度變大,引起呼吸急促,可以選擇餐前1 h清理呼吸道,小口進食,細嚼慢咽,少食多餐。
總之,慢阻肺疾病需要終身接受疾病管理,患者要聽從醫(yī)生建議,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控制高熱、高鹽和高脂肪的攝入,避免加重肺負荷的活動。一定要戒煙,每日適量運動,保持身體健康,具體運動量要在醫(yī)生指導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