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丹
(本溪市中心醫(yī)院腎內科,遼寧 本溪 117000)
尿毒癥是臨床常見各類腎臟病的終末階段,患者因腎臟代謝功能減退,機體內毒素無法代謝排出,造成皮膚瘙癢、繼發(fā)性甲狀腺功能亢進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因此,需及時進行血液灌注聯(lián)合血液透析(血透)治療[1]。有研究[2-3]發(fā)現(xiàn),血液灌注聯(lián)合血透治療過程中,血液灌注對抗凝要求較高,且存在一定的凝血風險,影響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需調整相對參數(shù),提高安全性?;诖耍狙芯恐荚谔接懷髁苛魉俨町愒谀蚨景Y患者行血液灌注聯(lián)合血透中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 年3 月至2019 年11 月本院收治的92 例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血液灌注聯(lián)合血透治療的血流量流速不同分為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各46 例。常規(guī)組男29例,女17例;年齡52~81歲,平均(65.47±5.02)歲;病程2~7年,平均(3.92±1.04)年。研究組男30例,女16例;年齡 53~83 歲,平均(65.91±5.14)歲;病程 2~7 年,平均(3.85±1.11)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均符合《慢性腎衰竭中西醫(yī)結合診療指南》[4]有關尿毒癥的診斷標準,經(jīng)實驗室檢查、腎臟影像學檢查確診。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臟器功能性疾病、全身性感染、凝血障礙、惡性腫瘤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血透禁忌證者。
1.2 方法 兩組均行血液灌注聯(lián)合血透治療。采用5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灌流器、管道注射灌流器、管道和德國F7HPS透析器(廣州奇康貿易有限公司)治療,然后采用1 500 mL含有20 mg 低分子肝素(深圳賽保爾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0190,規(guī)格:1.0 mL∶5 000 AXa單位)的0.9%氯化鈉溶液沖洗。常規(guī)組血流量流速為200 mL/min,研究組血流量流速為250 mL/min,然后接受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療,并根據(jù)患者實際凝血情況調整肝素劑量。灌注2 h后取下灌注器,改為透析治療2 h,每周1次,連續(xù)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采集兩組治療前、治療3 個月的血液樣本,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檢測血肌酐(SCr),谷氨酸脫氫酶法檢測血尿素氮(BUN)水平,利用免疫比濁法檢測β2微球蛋白(β2-MG),利用免疫放射法檢測免疫反應性甲狀旁腺激素(iPTH)水平。②比較兩組透析器凝血發(fā)生情況,透析器凝血分級標準:0級,無凝血反應,患者回血后無殘留血液和血凝塊;Ⅰ級,存在少量殘留血液或凝血,約占透析器免疫的1/3;Ⅱ級,存在較多殘留血液或凝血,約占透析器面積的1/2;Ⅲ級,回血后透析器阻塞,殘留血液或凝血超過透析器1/2。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各項生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3 個月后,兩組SCr、BUN、β2-MG、iPTH 水平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兩組生化指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SCr,血肌酐;BUN,血尿素氮;β2-MG,β2微球蛋白;iPTH,免疫反應性甲狀旁腺激素
組別常規(guī)組(n=46)研究組(n=46)iPTH(pg/mL)406.54±56.42 246.18±10.39 18.958 0.000 405.71±58.24 244.36±10.52 18.491 0.000時間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治療前治療后t值P值SCr(μmol/L)741.12±50.26 288.74±10.65 59.720 0.000 740.65±52.86 286.27±10.53 57.177 0.000 BUN(mg/dL)21.32±2.48 11.67±2.54 18.437 0.000 21.71±2.33 10.84±2.46 21.759 0.000 β2-MG(mg/L)24.36±3.52 16.78±3.21 10.792 0.000 24.42±3.39 15.67±3.28 12.581 0.000
2.2 兩組透析器凝血發(fā)生率比較 常規(guī)組出現(xiàn)Ⅰ級凝血6例,Ⅱ級凝血1例,透析器凝血發(fā)生率為15.22%(7/46);研究組無凝血發(fā)生情況。研究組透析器凝血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576,P=0.006)。
尿毒癥患者是指患者腎功能衰退,腎臟激素分泌合成減少,導致有害物質不斷在體內積蓄,發(fā)生代謝異常,導致機體內部生化紊亂,從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復雜的綜合征[5-6]。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意義[7-8]。
血透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清除患者體內SCr、BUN 及小分子物質,但對β2-MG、iPTH 等物質的清除率較低,因此,大部分患者行規(guī)律性血透易出現(xiàn)皮膚瘙癢、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頑固性高血壓及心血管等疾病,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9]。有研究[10]發(fā)現(xiàn),采用血流灌注聯(lián)合血透清除患者毒素效果顯著。但目前臨床對于血流灌注尚無統(tǒng)一標準,因此,臨床需調整相對參數(shù),尋求適宜血流量流速,以提高臨床治療安全性。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 個月后,兩組SCr、BUN、β2-MG、iPTH水平均低于治療前(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采用血透聯(lián)合血流灌注可有效治療尿毒癥,且采用200、250 mL/min血流量灌注對尿毒癥患者生物指標的清除率影響較小。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透析器凝血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尿毒癥患者在血流灌注聯(lián)合血透的治療中采用250 mL/min的血流量效果優(yōu)于200 mL/min的血流量,分析原因為,較大血流量可增加透析血流患者血流量,加上肝素的抗凝效果,可進一步提高血透效率,并可加快患者體內血流循環(huán)速度,降低血凝發(fā)生率,從而提高治療安全性。但本研究因樣本量較小,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未來需增加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進一步證實結果的真實性。
綜上所述,血灌注聯(lián)合血透中采用200、250 mL/min的血流量均可顯著改善尿毒癥患者生化指標,但應用250 mL/min的血流量能降低治療過程中凝血風險,提高治療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