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蘇偉英,羅凌林,李佳其,劉芙蓉
(湖北省中醫(yī)院肺病科,湖北 武漢 430074)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種新型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嚴重威脅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安全[1]。經(jīng)強有力的疫情防控,國內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取得較好的成效。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中醫(yī)藥在預防和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3],且進一步使用中醫(yī)藥方法治療新冠肺炎恢復期可取得更好的臨床療效,增強患者康復效果,改善預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選取2020 年3月至2020 年7 月本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恢復期肺脾氣虛證患者62 例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艾灸治療新冠肺炎恢復期肺脾氣虛證患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新冠肺炎恢復期肺脾氣虛證患者,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1例。對照組男13例,女18例;平均年齡(58.68±7.76)歲;平均病程(32.65±7.82)d。觀察組男 15 例,女 16 例;平均年齡(56.48±8.49)歲;平均病程(33.26±6.73)d。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符合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恢復期診斷標準[4];中醫(yī)辨證分型為肺脾氣虛證;年齡18~70歲;患者近3個月未行艾灸治療。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原發(fā)性肺疾病,如支氣管擴張癥、氣胸、活動性肺結核、肺栓塞、胸腔積液等;合并其他嚴重系統(tǒng)原發(fā)疾病,如心、腎、肺、內分泌、血液、代謝及胃腸道等;有精神病家族史或有精神疾病史者;對艾灸或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或近期有妊娠計劃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中醫(yī)辨證中藥治療。主方組成:炙黃芪30 g,法半夏、黃苓、黨參各15 g,炒白術、茯陳皮、藿香各10 g,砂仁(后下)、甘草各6 g;服法:水煎至400 mL,分2次口服,早晚各1 次,每天1 劑,14 劑為1 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艾灸治療。選擇穴位: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方法:以上述穴位為中心3 cm為半徑范圍內,將艾灸條置于艾灸盒中固定,點燃艾條,以局部皮膚有溫熱而無灼痛感,以局部出現(xiàn)紅暈為度,施灸的具體時間因人而異,一般15~40 min,每天1次,每周6次,2周為1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①中醫(yī)癥候積分:參照《中醫(yī)臨床癥候療效評價方法》中有關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等中醫(yī)癥狀的評分標準評價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共4個等級,0~3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患者癥狀越嚴重。②臨床療效: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002 年版)[5]評價兩組臨床療效,分為治愈、顯效、有效、無效?;颊呖人?、咳痰、氣促等臨床癥狀全部消失為治愈,患者咳嗽、咳痰、氣促等臨床癥狀改善≥2 個級別為顯效,患者咳嗽、咳痰、氣促等臨床癥狀改善1個級別為有效,無改善或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③6 min步行距離(6 minute walk distance,6MWD)及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水平:參照美國胸科協(xié)會指南[6],采用沃克醫(yī)生的6 min 步行監(jiān)測分析系統(tǒng)對患者進行測試。試驗于30 m直走廊進行,步道兩端放有指示錐筒,患者沿直線與步道進行往返行走,行走過程中盡可能快速,至6 min停止,測量6MWD;實驗前指導患者熟悉環(huán)境和測試過程;試驗中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SpO2;患者中途若出現(xiàn)明顯頭暈、呼吸困難等癥狀則停止試驗,給予吸氧、平喘等對癥處理。④圣喬治呼吸問卷(SGRQ)評分:SGRQ評分用于測量慢性氣流受限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問卷共51題,分3個維度,包括癥狀(咳嗽、咳痰、喘鳴及呼吸困難等)、活動能力(引起呼吸困難的某些活動或因呼吸困難而不能從事的某些活動)、疾病影響(對疾病的自控能力和工作情況等),3個維度分值經(jīng)加權平均得出最后分值,總分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病情影響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治療后,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1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治療后2.94±1.79a 4.03±2.01a 2.255 0.028例數(shù)31 31治療前10.10±2.88 9.71±2.64 0.556 0.580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3 兩組6MMD、SpO2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6MMD、Sp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6MMD均長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長于對照組,兩組SpO2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6MMD、SpO2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6MMD and SpO2 between the two groupsv()
表3 兩組6MMD、SpO2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6MMD and SpO2 between the two groupsv()
注:6MMD,6 min步行距離;SpO2,脈搏血氧飽和度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shù)31 31 6MMD(m)治療前440.32±16.52 445.67±19.86 1.153 0.253治療后496.40±19.55 486.33±18.80 2.067 0.043 t值28.415 19.388 P值0.000 0.000 SpO2(%)治療前88.89±2.33 88.48±2.28 0.700 0.486治療后94.97±2.17 93.42±2.26 2.754 0.008 t值19.001 20.898 P值0.000 0.000
2.4 兩組SGRQ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SGRQ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治療后,兩組SGRQ 各項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SGRQ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SGR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表4 兩組SGRQ評分比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SGRQ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core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總分48.82±4.38 42.11±5.82ab 49.37±3.86 45.73±6.54a例數(shù)31 31時間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癥狀43.75±7.28 36.54±5.37ab 44.54±9.23 39.68±6.21a活動能力62.35±10.21 53.21±11.36ab 63.58±9.84 58.66±9.02a影響43.14±6.71 36.46±7.52ab 44.23±7.93 40.22±7.13a
新冠肺炎對肺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恢復期患者多需進行康復訓練恢復肺功能,根據(jù)恢復期患者的不同癥狀,中醫(yī)通過辨證論治,對患者采用個體化的治療方案,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根據(jù)《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yī)康復指導建議(試行)》[7]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中醫(yī)藥綜合干預方案專家指導意見(草案)》[8],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恢復期提出中醫(yī)康復指導建議,其中包括中藥、艾灸、推拿、耳穴壓豆、刮痧、拔罐、針刺療法。有研究[9]顯示,艾灸治療新冠肺炎療效顯著。有研究[10]報道,治愈出院處于恢復期的患者多以干咳、乏力、口干咽燥及食欲減退為主要癥狀,患者多以肺脾氣虛證、氣陰兩虛證最為常見。肺臟受邪,子病及母,或先天脾胃功能虛弱者,脾胃功能更加受損,易出現(xiàn)肺脾兩虛情況。臨床中多采用培土生金治療肺脾兩虛病情[11],脾為后天之本,脾氣健運,自能運化水谷精液,方可營養(yǎng)滋潤諸臟,肺臟受損的功能自可恢復。艾灸[12-13]治療在我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能有效改善呼吸道癥狀,增強人體抵御病邪的能力,可用于新冠肺炎的治療和預防。
使用艾灸治療新冠肺炎恢復期患者主要利用溫經(jīng)通絡、調節(jié)免疫等作用。選擇的穴位為大椎、肺俞、上脘、中脘、膈俞、足三里。大椎,屬督脈,可益氣壯陽,同時,有治療咳嗽、喘逆之功效。肺俞屬膀胱經(jīng),調補肺氣,補虛清熱,對于咳嗽、氣喘等肺經(jīng)及呼吸道疾病均有治療作用,與大椎穴配合起到補肺益氣、止咳平喘的功效。上脘可健脾理氣和胃。中脘有健脾胃之功效,主治胃脘痛、痞滿等脾胃疾病,與上脘穴配合,主要起到益氣健脾之效。膈俞此處取其利氣、開胸膈的作用,治療嘔吐、呃逆等。足三里此處取其健脾胃、調節(jié)免疫的作用,與膈俞配合,治療脾氣虛導致的納差等癥狀。上述穴位配合,起補肺健脾、止咳平喘等作用,對于緩解肺脾氣虛證新冠肺恢復期患者咳嗽、氣短、納差嘔惡、乏力、痞滿等癥狀有較好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yī)癥候積分、SGRQ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Sp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6MED 長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連樂燊等[12,14]研究效果一致。通過有效的艾灸治療,可明顯改善患者脾胃收納水谷、運化精微的作用,后天之本得以恢復,肺臟得以營養(yǎng)物質滋養(yǎng),從而恢復期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本研究僅使用艾灸療法,臨床可探索結合更多中醫(yī)特色療法,如針刺、耳穴壓豆等,發(fā)揮中醫(yī)藥治療疾病的優(yōu)勢,為患者解除病痛。
綜上所述,艾灸能有效改善新冠肺炎恢復期肺脾氣虛證患者的中醫(yī)臨床癥狀,促進疾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