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緒圓,李乃樸,玄士安·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
在沖壓件返修過程中,開發(fā)出了一種暗坑缺陷的新型返修方法——“劃線式”無損修復方案。該方法對零件的減薄基本無影響,使用耗材少,修復時間短,大大提高了暗坑缺陷的返修效率。此方法利用局部熱脹冷縮原理消除應力,從而達到薄板沖壓件修復的目的。
隨著汽車產(chǎn)業(yè)的高速發(fā)展,人們對汽車的沖壓外覆蓋件的品質(zhì)和外觀品質(zhì)要求越來越高?,F(xiàn)代汽車行業(yè)的沖壓覆蓋件絕大部分為薄板冷沖壓加工工藝。冷沖壓加工是在常溫下,利用沖壓設備(壓力機)和模具,使各種不同規(guī)格的板料或坯料在壓力的作用下發(fā)生永久變形或分離,制成所需要各種形狀零件(俗稱沖壓件或汽車覆蓋件)的一種壓力加工方法。沖壓件在加工完成后,由于模具、材料、設備等問題,有些沖壓件成品表面會產(chǎn)生坑、包等缺陷;同時在員工擺件或者物流的轉(zhuǎn)運過程,都可能會撞傷或者碰傷零件,造成坑、包、劃傷的缺陷。此類缺陷經(jīng)過質(zhì)保人員評價后為B類項以上,必須返修合格后,方可在整車上使用。
在沖壓件返修過程中,經(jīng)過多年返修經(jīng)驗的積累,開發(fā)出一種新型暗坑缺陷的返修方法——“劃線式”無損修復方案。該方法對零件的減薄基本無影響,使用耗材少,修復時間短,大大提高了暗坑缺陷的返修效率。此方法利用局部熱脹冷縮原理消除應力,從而達到薄板沖壓件修復的目的。
針對傳統(tǒng)的沖壓件坑、包缺陷返修的方法為:使用鈑金錘對汽車沖壓件上的坑、包部位進行敲擊修復,再用刨刃刨平、拋光機進行拋光。但是這種方法,在使用鈑金錘對坑、包需要敲擊的部位進行敲擊時,需要利用鈑金錘在暗坑缺陷大致的位置敲擊,將坑包敲起,然后進行維修。這種返修方式存在十分明顯的缺陷:操作者僅憑借自身經(jīng)驗進行鈑金操作,難以準確判斷表面凹陷變形的正確位置,增加了返修工時,降低了返修效率。
以大眾品牌某款車型前蓋外板(鋼件,0.7mm板厚)的一處較大的暗坑缺陷來舉例,其修復的詳細過程如下:
圖1為準備工具(7種):油石(20mm×20mm×200mm)、刨刃(BH125/350MM)、偏心打磨機(Zp345―5),鈑金錘、墊鐵、橡膠錘、打磨片(120#、80#等)。
圖1 返修工具準備
圖2為確認缺陷:用油石確認坑包缺陷的位置及大小。
圖2 油石確認缺陷
圖3為平整波浪:用頂針或鈑金錘將凸起部分敲低、凹陷部分頂起,以手摸不明顯為準。
圖3 敲擊平整波浪
圖4為刨削處理:用刨刃將平整后的表面刨平。
圖4 刨削處理
圖5為打磨拋光:用偏心打磨機將刨痕打磨掉,對表面進行拋光。
圖6、圖7為表面檢查:分別對修復后的缺陷進行手摸和油石檢查。如果返修不合格的話需要重復3~5步。
圖6 油石檢查確認
圖7 減薄率測量
修復一件最快需要8分鐘,操作者體力耗費較大,使用打磨片5片,打磨長度超過20cm。
返修后零件的減薄率為17%,超出質(zhì)保給定的減薄率10%的標準,返修不合格。
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日語學習要進行雙向,甚至是多向的文化導入,在吸收日本先進文化的同時,更要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良的文化傳統(tǒng)。
在如上傳統(tǒng)返修方法下,該種暗坑缺陷無法返修,需要全部報廢,造成巨大的成本損失。
此方法是利用局部熱脹冷縮原理消除應力,從而達到薄板沖壓件整形的目的。使用較硬且圓潤的物體(頂針、油石、金屬棒),對凹陷的制件表面進行有規(guī)律的摩擦,使凹陷處A面溫度大于B面溫度,A面表面受熱膨脹產(chǎn)生張力,使凹陷位置騰起,同時消除彎曲產(chǎn)生的應力。
圖8 “劃線式”修復方法原理簡圖
在返修過程中要根據(jù)暗坑的深淺、位置、大小等因素選擇不同的劃針及力度,一次未完成修復可循環(huán)劃起。
暗坑較淺且在型面中間,采用粗劃針,紋路稀疏,較輕力度即可。
暗坑較淺且靠近棱線位置,采用細劃針,紋路稀疏,中等力度即可。
暗坑較深且在型面中間,采用粗劃針,紋路密集,中等力度即可。
暗坑較深且靠近棱線位置,采用細劃針,紋路密集,靠近棱線處加重力度。
經(jīng)過對波浪缺陷進行分析,將波浪分解為2個以上的暗坑(凸起部分反面看則是暗坑),按照劃線返修暗坑的方法,可以成功修復波浪。
同樣以大眾品牌某款車型前蓋外板(鋼件,0.7mm板厚)的同一處較大暗坑缺陷來舉例,其修復的詳細過程如下:
圖9為準備工具(4種):油石(20mm×20mm×200mm)、打磨片(120#、80#等)、劃針。
圖9 返修工具準備
圖10為確認缺陷:用油石確認坑包缺陷的位置及大小。
圖10 油石確認缺陷
圖11為劃針返修:用劃針在缺陷位置進行劃線處理,之后砂紙簡單拋光銷號。
圖11 劃線返修
圖12、圖13為表面檢查:分別對修復后的缺陷進行手摸和油石檢查。如果返修不合格的話需要重復10~12步。
圖12 油石檢查返修效果
圖13 減薄率測量
圖14 檢測探頭結(jié)構(gòu)
修復一件最快需要2分鐘,返修效率大大提升;返修后零件基本沒有減薄,減薄儀測量仍為0.7mm;
不需要氣動工具和耗材,大量節(jié)約成本;
鍍鋅層完整,未破壞零件防腐和防銹蝕能力。
ABISⅡ數(shù)字化檢測設備驗證返修效果
沖壓車間引入的ABISⅡ汽車表面光學自動檢測系統(tǒng),主要應用于汽車行業(yè)中對漆前外覆蓋件進行自動檢測。ABISⅡ系統(tǒng)基于條紋投射原理進行測量,條紋被以β=50°的角度投射到被測物表面,并被位于表面垂直上方的CCD相機記錄下來,如圖15所示,使用單件表面正上方的電荷耦合攝像機記錄條紋圖,變形的表面就會導致變形的條紋,如圖15所示。將采集到的圖像使用電腦進行評估,缺陷就被自動檢測了出來。
圖15 測量原理圖
為了驗證“劃線式”暗坑修復方法的有效性,利用ABISⅡ數(shù)字化檢測設備對返修前后的缺陷零件進行掃描檢測??梢钥闯觯诜敌耷?,該暗坑缺陷在ABISⅡ設備掃描結(jié)果中顯示表面凹陷數(shù)值為5.81~18.71μm,對比質(zhì)保所許可的極限樣件,該缺陷被評價為B&B1類項(不合格缺陷),見圖16、圖17,而且手感明顯,油石打磨狀態(tài)亦是顯而易見。
圖16 返修前暗坑缺陷狀態(tài)顯示1
圖17 返修前暗坑缺陷狀態(tài)顯示2
在經(jīng)過劃線返修后,該缺陷在ABISⅡ設備掃描結(jié)果中顯示無任何缺陷,見圖18,而且手感消失,油石打磨狀態(tài)無缺陷。
圖18 返修后暗坑缺陷狀態(tài)顯示
通過以上實驗可看出,“劃線式”修復沖壓覆蓋件暗坑的方法得到了油石、手摸、目視等傳統(tǒng)沖壓件表面檢驗方式的驗證。另外,在ABISⅡ數(shù)字化表面檢測方式下,同樣也證明了該返修方法的有效性。
“劃線式”修復沖壓覆蓋件暗坑的方法目前已在沖壓車間內(nèi)部進行了全面推廣和應用。該方法的應用大大提高了缺陷零件的返修效率,同時大幅降低了缺陷零件返修不合格的報廢率。該返修方法目前已成功應用于Audi A4L改款車型的右側(cè)圍外板油箱口暗坑缺陷的搶修以及其他外表面覆蓋件的缺陷修復。憑借其簡便、高效的特點,該方法也已推廣至焊裝車間,用于白車身表面暗坑缺陷的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