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語文教學要想實現(xiàn)深度學習,將單元主題教學的方式應用到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從單元整體出發(fā),結合整個單元的文章內容及特點做出切入點,從整體切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問題出發(fā),在尋求解答的過程中不斷地對單元內容進行深入學習,最終才能讓學生結合整體,推陳出新,在舊有的知識基礎上增加自身全新的理解,逐漸讓深度學習的學習方式成為一種學習習慣,通過教師針對性地教導,實現(xiàn)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以及完成學生的進一步成長。本文旨在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應用單元主題展開教學的策略,以期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fā)展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深度學習 語文教學 單元主題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49
單元主題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語文教學方式,以單元為教學基礎進行展開,取代了過去以獨立課文為基礎進行展開的教學方式,從教學整體出發(fā),對所教內容統(tǒng)籌規(guī)劃,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發(fā)地將整個單元的內容相互聯(lián)系起來,通過教師對一篇文章的教學,帶動整個單元的教學進度,引導學生用關聯(lián)、整體的眼光去看待教學內容,幫助學生自學其他單元內容,使語文教學的內容更加系統(tǒng)化和整體化,避免了過去因知識點零散教授導致學生自學和復習較為困難的情況發(fā)生。
一、結合單元主題進行切入,鼓勵自主學習
進行單元主題教學,要將各個環(huán)節(jié)相互聯(lián)系,通過特定主題展開教學,并串聯(lián)各項教學內容,最終實現(xiàn)深度學習。因此,在展開單元主題教學之前,需要對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提煉和特點濃縮,通過這種方式把握單元整體內容特色,根據(jù)特色內容選擇切入點,通過切入點確定主題,讓學生圍繞主題對學習過程中所掌握的內容進行了解和延伸,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整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
以人教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慈母情深》《父愛之舟》《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三篇文章為例,在開始教學之前,教師首先提煉文章特點,這三篇文章都是寫父母對于子女的愛護與呵護,對孩子人生的啟迪,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以父母之愛為主要線索,對學生展開引導,讓學生首先通讀三篇文章,在閱讀之后和學生探討這三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內容,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父母對兒女的舐犢之情。再以此為主題,選擇一篇文章,安排學生進行深入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總結閱讀感受和文章細節(jié)中體現(xiàn)親情的描寫內容、使用的描寫手法,以及人物印象特點的凝練和立體形象,完成整篇文章的情感體會。之后鼓勵學生按照之前的流程對其他兩篇文章進行自主學習,總結文章中人物特點和寫作手法,再安排隨堂練筆,幫助學生對所學內容加深印象的同時,磨煉學生的人物塑造能力和修辭手法的運用能力。
二、深入挖掘整合教材內容,實現(xiàn)整體學習
小學語文內容的教學較為分散,通常是以課文為主進行展開,在同一單元的課本內容學習過程中,教學往往是重復展開的,閱讀、理解、學習生僻字詞、再理解,這樣一個過程不斷重復,教學內容過于分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單元文章內容做整體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將整個單元的重點難點內容突出展示出來,為學生進行之后的學習環(huán)節(jié)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讓學習從整體出發(fā),循序漸進,在不斷地深化理解的過程中對知識產(chǎn)生深度認知,理解文章背后的情感表達和人文內涵。
以人教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青山處處埋忠骨》《軍神》《清貧》為例,首先從整體出發(fā),對古詩和文章中的生僻字詞進行學習,了解其含義和讀法之后,再進行文章的整體誦讀,在讀的時候對于新學的字詞以及不了解的內容進行反復的誦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字詞的含義與讀法,再對文章進行通讀,這次主要揣摩人物的具體動作、語言、內心前后變化以及描寫中所用的修辭手法,之后再進行通讀,這次體會的是文章背后的含義和情感表達,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軍人報效國家的熱烈愿望和軍人的堅定意志,體察文章中的人文情懷,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斷深化,讓軍人形象深入其內心。通過這樣從整體出發(fā)、層層漸進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到不同文章當中相似的情感內核,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文章中的人文要素。
三、整體設置對應教學情境,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尚未得到充分成長,對于事物的認知還處于較為稚嫩的水平,情感體會較為困難,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加深體會,更好地理解并深化文章當中所體現(xiàn)的人文情懷,可以通過融入情境的方式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當中,感受人物所處環(huán)境、所見景象,體會當時所處環(huán)境之中的人物內心所迸發(fā)的情感,完成深度學習。應用到單元主題教學當中,便是以單元整體內容出發(fā),教師先對文章整體情感內涵進行整理,并創(chuàng)建一個融合了單元整體人文內涵的情境,幫助學生在理解情境的過程中,將情境當中的情感體會與文章內容相聯(lián)系,應用到文章內容之中,幫助學生深化理解,體會情感內核。
以人教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節(jié)選、《圓明園的毀滅》《小島》為例,首先對文章情感內核進行提取,《圓明園的毀滅》是對祖國慘遭侵略的痛楚,《少年中國說》表達了少年人對愛國強國的志向,《小島》表達了駐守士兵對祖國的熱愛與付出,這幾首古詩和文章都是表達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對祖國的深切情感,因此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可以將情境以“愛國”主題進行情境營造,在營造情境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視頻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愛國情懷的體現(xiàn)。可以通過視頻播放邊疆戰(zhàn)士的辛苦生活,保衛(wèi)邊疆的不易以及自身體會,也可以播放新中國成立之前那段動蕩的歷史,感受那個列強入侵、民不聊生、落后就要挨打的時代,再播放當今社會的美好生活,與之前的生活環(huán)境形成鮮明對比,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學生的家國情懷,讓學生在這樣一個情景中感受祖國發(fā)展到今天的不易,再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體會和精神觸動學習這幾篇文章。
四、突出單元主題設計特色,教學結合主題
語文單元主題教學,整個教學流程圍繞主題進行展開,因此在主題設計的過程中,突出主題特色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主題展開,使學生更容易將所學內容與主題結合在一起,把握單元的重點和難點。
以人教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草船借箭》《景陽岡》《猴王出世》《紅樓春趣》為例,四篇文章分別節(jié)選自《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四書,其內容表達和情感寓意皆不相同,因此在主題設計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其具體情況,主題既分又和,大主題為閱讀傳統(tǒng)文學作品,感悟情節(jié)內涵和生活情趣,小主題可結合文章具體內容,四篇節(jié)選文章中具有人物“笑”的情節(jié),可以此為主題,在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中把握情節(jié)脈絡,尋找文章人物感到開心的原因,并提出依據(jù)。通過這種方式,將內容上過于寬泛的大主題進行細化,讓主題更加具體,學生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以此展開的學習過程更加清晰。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四篇節(jié)選的故事內容,主動說出諸葛亮的“笑”是因為算計了曹操借了十萬只箭,也是在智謀的較量中勝過周瑜的得意;武松的笑是覺得事情有趣,對自己酒量的自信;石猴笑是因為找到藏身之所,可避雨雪風霜;《紅樓夢》中人物的笑是因為在放風箏的過程中大家一起活動的開心。通過一個“笑”字,將四篇文章串聯(lián)起來,同時幫助學生了解其“笑”的原因,深化學生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和體會,突出主題特色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完成深度學習。
五、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增加教學感悟
由于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較少,對于生活事物的認識和體會不深,所以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和生活特點進行教學,避免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增加學生的理解難度,同時注重教學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拉近學生與知識內容之間的距離,使內容更富現(xiàn)實性,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教學內容的同時,對事物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得出自身的理解感悟。
以人教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自相矛盾》《田忌賽馬》《跳水》為例,在進行單元主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先將文章中所遭遇的困境結合學生日常生活,進行舉例說明,提取《自相矛盾》一文中問題內核,結合生活實際“張三說自己在踢足球射門時是最準的,每次都能進球,而李四說自己守門守的最好,不管什么樣的球都能守住,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張三射門、李四守門,這球會進還是不會進???”通過類似的問題,在教學正式開始之前讓學生自行思考當遭遇此類困境時的處理方式,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問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更好理解問題的本質,在自我思考的過程中結合思考去進行學習,增加學生的理解和感悟,完成深度學習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朱偉《試論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單元整體教學》,《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年第9期。
[2] 郭峰《立足“學思行”教學理念,構建小學語文單元主題式教學模式》,《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第3期。
[3] 羅樸《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單元主題閱讀教學探究》,《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年第4期。
[4] 王志宏《博融語文:培養(yǎng)小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創(chuàng)新》,《中國教育學刊》201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