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娜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原有的教學標準已無法滿足當今教學的需要。在這一形勢下,新課程標準應運而生,為我國教育領域注入了新鮮的活力。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一直是教師教學任務中的重點內(nèi)容??梢哉f,閱讀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可以對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發(fā)展產(chǎn)生直接性影響?;诖?,本文將圍繞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這一主題展開探究,希望能為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帶來一定參考。
關鍵詞:新課程 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1.010
隨著新課改的出臺,針對初中語文這一學科,即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機遇。閱讀知識,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自然會受到更多教師和家長的重視。良好的閱讀能力,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文章,還可以為語文教學中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诖耍處熢谥v授閱讀知識的過程中,即可通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組織閱讀活動小組討論等方式來進一步展開教學。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通過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學生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然而,面對初中階段更具難度、更具廣泛性的知識學習,僅僅依靠學習方法是無法達到理想學習效果的?;诖?,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閱讀知識時,需以學生興趣為出發(fā)點,通過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的方法,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女媧造人》這篇閱讀文章時,教師即可在文章講解之前,通過提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如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人類是怎么來的嗎?”學生回答:“人類可能是由深海里的鯊魚演變而來的!”“人類可能是由猴子演變而來的!”“也許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類!”學生回答完畢后,教師進行總結(jié):“對于人類的由來,大家持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學認為人類是鯊魚變的,有的同學認為人類是猴子變的,還有的同學認為人類是上帝創(chuàng)造出來的。其實,在現(xiàn)階段科學研究中,仍然無法百分百確定人類的由來?;诖耍覈兄@樣一個傳說,即人類是由一位名叫女媧的神仙創(chuàng)造的,大家想不想了解這個傳說呀?”學生回答:“想!”而后教師即可進行教學。
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知識的主體,不僅需要將基礎知識講授給學生,還需要對學生加以啟發(fā)、引導,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地探討與學習?;诖?,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幫助學生掌握基礎閱讀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例如,在學習《老王》這篇閱讀文章時,教師即可在引導學生進行文章通讀后,請學生以語文小組為單位,針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在文章閱讀過程中,通過哪一句話,可以看出楊絳對老王的感情?”“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兩種人,一是‘幸運的人,二是‘不幸者,請問這兩種人分別指的是誰呢?”“文章中哪些事件體現(xiàn)了老王善良的品質(zhì)?”“楊絳一家一直對老王很好,但是在老王去世后,為什么還是會覺得有愧于老王呢?”“老王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通過問題的設置,學生在小組討論時便有了更加明確的目標與方向,從而開展更加細致的閱讀與討論,由此提升閱讀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無論設置怎樣的教學目標,提出怎樣的教學標準,在語文學科教學過程中,閱讀教學都將始終占據(jù)著不可替代的位置。通過開展有效的閱讀教學,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更多知識與情感;另一方面則可以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為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埋下一顆可以“茁壯成長”的種子。
參考文獻:
[1] 張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淺談》,《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1年第1期。
[2] 高婉寧《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閱讀指導》,《科技資訊》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