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杜
為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我校以德育課題研究為抓手,面向家長開設父母小課堂,構(gòu)建家校合力育人新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
研究表明,世界范圍內(nèi)青少年生理發(fā)育總體提前1~2年。也就是說,現(xiàn)在小學五六年級的學生已步入青春期,正凸顯出原本七八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并面臨著青春期問題。
隨著身心發(fā)展的速度加快,青春期學生的觀察能力、注意力、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等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自我意識崛起、越來越有主見,生理的變化也使得他們對異性充滿好奇心,渴望與異性建立友誼,但是個體往往對于自己身心發(fā)育的變化缺乏正確認知,加上情感意志薄弱,容易導致“玻璃心”。例如,自卑與自我的極端體驗,學習障礙(注意力難以集中、沮喪、無助),反叛、叛逆行為明顯,親子關系惡化,情感困惑(早戀),以及人際交往危機等。
二、父母小課堂的實施策略
“父母小課堂”以學校為主體,以教師為講授者,以父母為授課對象,以助力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心話題,進而促進父母主動更新家教理念,學習教育孩子成長的知識與技能等。“父母小課堂”志在傳播先進的家教理念和科學的育兒方法,但是有別于傳統(tǒng)的“大”的培訓講座、家長講壇和家庭教育論壇等,這里的“小”體現(xiàn)于兩個方面:一是話題小,問題的針對性與指向性明確;二是授課對象不求多,或以班級為單位授課,或就某個共同關注的教育問題,對十幾個乃至幾個人的小團隊授課。
一是雙管齊下,全面了解家長和學生的真實需求。通過問卷星向家長征集教育熱點難點問題,分析家長需求,制定針對性強、指向性明確的家庭教育主題與教學計劃。同時,通過問卷調(diào)查和訪談相結(jié)合的形式,從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自己生理和心理特點的認知、對異性交往的基本態(tài)度、親子關系的描述、同伴關系的描述、學習狀態(tài)及情緒、情感狀態(tài)的描述等方面,調(diào)研本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從而組織召開具有針對性的主題班隊課、班會課和心理輔導課。
二是聚焦問題,反復研磨具有年段特點的課程。例如,針對高年級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家長共同關注的問題,開發(fā)“家有青春期兒女”系列專題小課堂。青春期是學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不僅需要教師的指引,更需要父母的關注。為了指導父母做好孩子的第一任青春期導師,我們以家長最感興趣的話題——“如何指導孩子與異性交往”進行了授課。授課充分考慮了成人接受教育的特點,增加了體驗性與趣味性。雖是工作日,但家長到校學習率高達95%,課后在班級微信群里的討論很熱烈,上交的心得體會也頗有其感悟。
“家有青春期兒女”是備課組教師根據(jù)學生思想行為上的不同表現(xiàn)反復研磨,最終開發(fā)出來的具有小學高年段特點的“父母小課堂”系列課程。除了“如何指導孩子與異性交往”,還有“改善親子關系的三大妙招”“怎么說,孩子才會聽”“怎么聽,孩子才會說”等。授課形式多樣,有懇談會、沙龍、微講座、研討課等。授課過程有案例分析、小組討論,交流分享和教師小結(jié)等環(huán)節(jié),并且穿插情景劇表演、詩歌朗誦、親情獨白、視頻播放及相關的游戲體驗活動,增強了課堂的知識性、趣味性和互動性。課后,家長們和教師在班級微信群交流學習心得體會,互相啟發(fā)。在家校合力育人問題上,家校初步達成共識。
三是論證分析,提煉“父母小課堂”教學原則及教學模式。及時對前期的課題研究過程進行小結(jié)提煉,為后期工作更為扎實有效推進打好堅實基礎。我們創(chuàng)造性提煉出“五性”教學原則:即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教學過程的趣味性、教學設計的互動性,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體驗性以及課后反饋的及時性。在教學實踐中將“五性”原則相結(jié)合,從而真正做到把家長請進來、留得住,讓他們聽得進、學得好。創(chuàng)造性提煉出“五種”教學模式:即同伴互助式﹑團隊輔導式﹑閱讀研討式﹑角色扮演式﹑個別輔導式,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增強課堂內(nèi)容的靈活性。
三、家校合力育人的教育反思
學校課題組前后三次問卷調(diào)查,前期重點關注家庭教育的需求,中﹑后期則重點關注家長參加“父母小課堂”后的收獲與感受,并進行客觀嚴謹?shù)恼{(diào)查與分析。如:從家校合作情況的前后變化,發(fā)現(xiàn)家長對本課題的認知度和認可度很高,授課的形式和內(nèi)容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間。從家庭教育情況分析發(fā)現(xiàn)“父母小課堂”的授課是家長獲得家庭教育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
我們倡導“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的家庭教育理念,并致力于向家長傳播這一家教理念。自從參加“父母小課堂”以后,家長從思想觀念到行動都有明顯的改變,而且孩子的表現(xiàn)也更優(yōu)秀了。此外,課題組還每周精選家庭教育電子讀物,定期推薦給班主任,然后由各班通過班級微信群分享給家長,營造更好的、長效的家庭教育學習氛圍。如今,學校傳統(tǒng)家長會也注入了“父母小課堂”的創(chuàng)新元素,富有針對性的主題活動,新鮮有趣的課堂體驗都讓家長驚喜不已,受益良多。
我校一直非常重視家校合作,取得的成效也較明顯。2014年底,我校被教育部關工委授予“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狈Q號。在課題實踐研究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最主要的兩個困惑:一是怎樣從家長深層需求出發(fā),開發(fā)系統(tǒng)的家庭教育課程,給予更為漸進完整的家教指導?二是如何科學地培養(yǎng)一支家庭教師導師隊伍,有時間、有精力、有熱情地服務于家庭教育?
當然,小學高年級青春期孩子的家庭教育研究與指導只是我校開展的“父母小課堂”的一個成功案例和美麗的縮影。學校目的不僅僅在于傳授某種具體的教育方法,更在于試圖改變或者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喚醒教師和家長的學習意識,喚醒廣大家長對孩子成長的關注和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共同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