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元浩
東坡居士曾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蹦υ懢邮繀⒍U悟理,學莊信道,精于詩、書、畫。開元、天寶盛世丈量大唐江海山川,詩名盛于山水田園之間?!渡骄忧镪浴分袑懙溃骸翱丈叫掠旰螅鞖馔韥砬?。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绷攘葦?shù)筆便描繪了秋日薄暮、山雨初霽、松間明月、泉淙山石的絕美勝境。中國色繪中國畫,《山居秋暝》雖未體現(xiàn)色彩,但所呈現(xiàn)的畫面足以說明中國人對色彩的態(tài)度。
秋日薄暮乃“蒼煙落照”之色,日暮鄉(xiāng)間,蒼煙伴月。山雨初霽乃“晴山”之色,云霧散盡,晴山黛藍。松間明月乃“翠微”與“素彩”之色,林色青翠,皓月流白。泉淙山石乃“鳴珂”之色,清泉無色,玉潤山巖。每一個色彩命名的背后,都有中國人看待色彩世界的故事。
一日傍晚,我站在窗前遠眺,滿眼皆是天地纁黃。余光不經(jīng)意間瞥見遠山,那原本鐵青的山體竟在落日余暉的映襯下變了色。我定睛端詳,山間云霧縹緲,映入眼簾的不再是肅穆的鐵青,而是活潑的淡紫。在驚呼大自然之偉力的同時,我仿佛置身于滕王閣之上,切身感受到何為“煙光凝而暮山紫”。
說起喜歡的顏色,“云門”“竹月”“山嵐”瞬間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云門”源自周禮,相傳為軒轅時期所作的歌舞,在周朝時作為“六樂”之首以祀天神。《左傳》有云:“黃帝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紀事也?!贝恕霸啤被驗樾窃?,抬眼廣袤星空,唯有星云浩瀚方能體現(xiàn)人文始祖之胸懷。銀白星辰渲染夜空,湛藍便是“云門”之色。中國畫為求寂寥清幽,常將竹、月兩種意象搭配。張籍在《奉和舍人叔直省時思琴》寫道:“竹月泛涼影,萱露澹幽叢?!币粋€“涼”對一個“幽”,足以說明此色之黯淡寂寥,月空之慘藍配滿月之灰白便是“竹月”之色。山間霧氣,傍山疊翠而生,“山嵐”因時因季而變,神秘莫測,用來描繪“綠野仙蹤”最合適不過。江淹《別賦》中“春水淥波”所呈綠色加之霧白便是“山嵐”之色。
如果我們不去了解“云門”“竹月”“山嵐”背后的色彩故事,單從字面來看,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仍是一幅中國畫。寺廟一般都在孤山之上、近云之處,因此云門可代指寺廟,這個用法在唐代詩歌中甚為常見。云門竹月墜山嵐——東方既白,圓月將落,萬仞孤山之上,隱于竹林之間的寺廟正等待云霧散去,沙彌清掃山門。
孟實在《談美》中說道:“多數(shù)人覺得一件事物美時,都是因為它能喚起甜美的聯(lián)想?!鼻嗍翘飯@樹木之色,因此青色使得人們聯(lián)想到鄉(xiāng)間的安逸生活;紅是火的顏色,所以紅色可以使人備感溫暖與幸福。
我們所說“山水中國”,留白多少,用墨濃淺皆可繪制不同的山水,這種詩情畫意是我們對中國畫的固有印象。但是,中國古代色彩斑斕,單一個“丹”或“朱”就多達十幾種,如“檎丹”,野生蘋果紅;“丹罽”,枝頭荔枝紅;“朱櫻”,熟透櫻桃紅;“朱槿”,朝盛暮萎扶桑紅……明明深宮大院是那紅墻朱門琉璃瓦,明明剛出土的秦俑尚且色彩鮮艷,明明宋元緙絲的紋理尚有淡雅幽藍,甚至大明十三陵的石牌坊也曾身染塵世喧嘩的大紅大綠……一切都在顯示古代中國之色彩斑斕,怎能因江南一隅的粉墻黛瓦縮影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