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君
江蘇宜興 宜興 214221
飲茶文化在中國一直以來都十分的盛行,于是宜興紫砂壺也因此而誕生了,從此對人們的飲茶習慣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也讓人們在品茗賞壺的時候充滿了雅興,與此同時對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再加上,紫砂壺有著一個十分獨特的標志性特征,那便是別具特色的藝術風格以及人文內(nèi)涵,也正是因為此,才使得紫砂壺得以真正地融入到歷史之中,并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在紫砂壺藝的發(fā)展過程之中,與人文之間可謂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各種傳統(tǒng)文化精髓都能夠在紫砂壺之中找到最為絕佳、契合的部位,從而成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也因此,紫砂壺藝得以走進人們的心中,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喜愛與追捧。每一把紫砂壺,我們在欣賞品味的時候,都能夠從中感悟體會到豐富且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這同時也是紫砂壺與其它一般手工藝品最為顯著的區(qū)別之一,因此,對于紫砂藝人來說,在創(chuàng)造和制作紫砂壺的過程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創(chuàng)設一把壺的藝術風格以及人文內(nèi)涵,而對于紫砂壺來說,它整體所包含了形象風格以及人文內(nèi)涵,也就是外在的造型特征和裝飾風格,以及內(nèi)在所蘊含的思想文化情感,與此同時還包含了最為基本的實用性功能,而這幾個方面也是人們在欣賞和品味一把紫砂壺的時候所著手的地方。本文便從這些方面入手深入地分析和談談紫砂“升泉壺”(見圖1)。
這款紫砂“升泉壺”整體的造型特征是在圓器的基礎之上進行創(chuàng)造和制作的,質(zhì)樸端莊、典雅大方,又在壺身上附以陶刻的裝飾,美化整體的外觀造型的同時也賦予了此壺濃厚的人文氣息,與外觀造型巧妙地契合在一起,共同將紫砂“升泉壺”的主題內(nèi)容充分彰顯出來。
此壺整個壺身是圓柱的形狀,但并不是均勻分布的,而是上小下大的形態(tài),線條將其勾勒得圓潤飽滿,壺身底部沒有增添任何多余的足部,而是便直接收整成為壺底,平整而又穩(wěn)定地立于平面之上,使得整個壺看起來穩(wěn)重而又端莊,壺身的上端便形成一個落滑的壺肩,緊接著便是壺口,圓形且是壓蓋形式的壺蓋,與壺口之間契合得十分緊密,就好似嚴絲合縫一般,確保了此壺良好的氣密性,蓋面則稍稍隆起一定的弧度,蓋面之上便是壺鈕,壺鈕的形狀同樣也是一個圓柱的形狀,整體的形態(tài)是上大下小,就像是整個壺身倒過來的一般,整個姿態(tài)看起來敦厚而又飽滿,小巧而又可愛,壺身的兩側分別銜接這壺嘴與壺把,彎流的壺嘴粗大而又圓潤,但整體的形態(tài)依舊十分的挺拔,而壺把整體的形態(tài)與壺嘴可謂是一脈相承,由粗到細,過渡得十分自然流暢。
每一部分的造型特征都巧妙地吻合在一起,因而整體的造型便也就協(xié)調(diào)而又統(tǒng)一,除此之外,在壺身上還進行了陶刻的裝飾,壺身的中間陶刻了一句話“春秋寬遠境”,每一個字都規(guī)整、均勻地分布在壺身上,且每一個字都刻畫得剛勁有力、清晰分明,為此壺增添了一份濃厚的人文氣息與內(nèi)涵,在壺身的下部陶刻的則是三條線,圈繞著整個壺身,每一條線之間的間距都是相等的,層層向上,所象征的寓意也是十分的別樣,值得我們細細地去進行欣賞和品味。
在壺身上所陶刻的三條線,并不是單純地作為美化外觀造型的作用,而是有著十分獨特的寓意,一圈又一圈的線條不斷向上,所寓意的是升官發(fā)財,連升三級,象征的是美好的期盼,而此壺在命名之中應用到了“升”,便是與此相契合,而名字中的“泉”所指的則是泉文化,泉文化在藝術中的應用與發(fā)展跟市場經(jīng)濟有著很大的關聯(lián),人們在藝術創(chuàng)作之中,有的時候往往會應用到金錢、財富等的元素,以此來寄托良好的祝愿,而泉通的是“錢”,泉文化便也是對此概括歸納、應景而生的雅稱,因此,紫砂藝人在紫砂“升泉壺”中結合了泉文化,便是想要向人們傳動美好的祝愿,與外觀造型所創(chuàng)設的寓意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共同傳達出整個壺的創(chuàng)作主旨,使得人們在欣賞品茗的時候感受到其中滿滿的祝福之意。
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因而所形成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同時,其中也有著許多精彩紛呈的藝術品,比如彩陶、青瓷、紫砂等等,為我們視覺上帶來了十分精美的享受,尤其是紫砂藝術中的紫砂壺,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使得人們從紫砂壺之中,感受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無窮魅力,同時也使得人們的生活充滿了情趣與人文雅韻,既修身養(yǎng)性,又能夠提升文化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