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肖楓濤 陸海葉 吳燕
[摘? ? ? ? ? ?要]? 首先歸納了App產(chǎn)品基本的風格設計,對其中關鍵的色彩設計、布局設計進行了細化描述。以此為基礎,對目前廣泛流行的四款在線教育App產(chǎn)品——學習強國、中國大學MOOC、得到、喜馬拉雅進行了對比分析,并提出了進一步的思考與建議。
[關? ? 鍵? ?詞]? 在線教育;App;界面設計;布局設計;色彩設計
[中圖分類號]? TP311?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03-0234-03
一、前言
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催生了數(shù)以千萬計的App,僅2019年App的總下載量就超過了2040億次,推動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傳統(tǒng)PC桌面版的應用軟件不同,手機屏幕的尺寸更加小巧、界面大小更加多樣、人機交互方式更為多元,但首先對用戶產(chǎn)生影響的就是其風格設計。App的風格設計既要保證用戶擁有流暢的操作感受,又要滿足審美需求、內(nèi)容呈現(xiàn)需求和適應操作習慣需求。在線教育App因為要承載多樣化的學習內(nèi)容,在設計上更要降低由于內(nèi)容學習給自身帶來的心理成本,讓用戶能夠更容易產(chǎn)生認同感,進而增強學習動力。因此,App在啟動設計時,首先便應該定下整個App的設計風格,這樣可以方便設計團隊制定設計規(guī)范,減少設計風格不一致帶來的溝通成本;反應App自身特性和所面向人群特點,形成認同感;適應用戶已經(jīng)形成的感官習慣和操作習慣,降低用戶未來的使用成本。
二、App設計風格的主要類型
App設計風格是傳達給使用者的一種整體的視覺感受,主要包括色彩搭配、頁面布局和交互設計。通常,App的設計風格是通過對主要頁面進行設計而體現(xiàn)的,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2/8法則。App風格主要包括:扁平化風格、三維設計風格、漸變風格等[1][2][3]。具體如下:
1.扁平化風格
扁平化設計是App的主流設計風格,又可細分為極簡設計風格、Material Design和微軟產(chǎn)品的metro風格。扁平化設計風格的App,界面美觀、簡約大方、條理清晰;設計元素上抽象、極簡、符號化,能夠更加凸顯App的文字圖片等信息內(nèi)容。
2.三維設計風格
應用3D手法使App設計有關內(nèi)容更加有縱深感,增強了界面的趣味性、美觀性,能更好地反映App特性和調性,常用于游戲App界面。
3.漸變風格
漸變風格的運用范圍很廣,它可以當作背景使用,也可以在Logo或者按鈕上使用,多為大撞色的使用,能更好地營造氛圍和提升產(chǎn)品氣質,同時使得界面充滿時尚性、動感性。
下面重點就設計風格中的色彩搭配和頁面布局進行分析,關于交互設計,因為涉及內(nèi)容多,另文分析。
三、App設計風格中色彩設計應用原則
色彩設計是影響App設計風格表現(xiàn)的重要因素。合理靈活地運用色彩搭配,不僅可以更好地呈現(xiàn)視覺效果,還可以提升界面感染力、引起用戶共鳴,高效表達App的情感化設計,助力App成為銜接設計者和用戶的情感橋梁。但色彩設計也需要遵從以下原則:
1.符合App自身定位
色彩本身自帶聯(lián)想性,會自主傳達出其定勢或者習慣的特點,進而直接影響人的情緒。如紅色表示熱情和莊嚴,在黨政類App中廣泛應用,和文化母體契合;橄欖綠往往和軍隊相關,深藍色往往和科技相關。在進行色彩設計時,要結合需求分析和定位分析,明確App定位,盡量采取該定位已經(jīng)形成的關聯(lián)色,可便于用戶快速地了解App的主題定位,從潛意識開始就獲得用戶的認可。
2.適應不同受眾特點
色彩設計伴隨用戶年齡段呈現(xiàn)不同需求[4],也伴隨男性、女性性別不同呈現(xiàn)不同偏好。色彩設計需結合用戶分析,按照二八法則和奧卡姆剃刀原理,確定主要用戶群體和其偏好,以此為基礎進行色彩選擇、搭配和設計。
3.滿足“總體協(xié)調,局部對比”
色彩設計一般包含一個主色和若干個輔色。單一顏色設計時可通過選定色相,調整純度,使色彩具有層次感。在進行兩種或兩種以上色彩搭配設計時,選擇色環(huán)相鄰的進行搭配,可以使得設計更加高效穩(wěn)定。
4.合理布局色彩
沒有條理的色彩分布會提高用戶認知和使用成本。應合理使用大、小色塊,確定色塊面積和布局。大色塊烘托主題和氣氛,小色塊用于點綴。色彩的面積比例應能促進色彩分層布局,幫助用戶建立視覺層級關系,降低用戶成本。
5.兼顧各界面內(nèi)和切換時的一致性
App往往有多個界面,多界面內(nèi)色彩設計要遵從相對統(tǒng)一。同時,App各界面切換時,要符合色彩心理學和動態(tài)色彩的視知覺特性[5],形成更加科學的色彩配色方案,為用戶帶來更豐富的視覺感受。
四、App設計風格中頁面布局的主要方式
手機屏幕尺寸有限,使得頁面的布局方式對App視覺效果會產(chǎn)生更大的影響。頁面的布局,也是App風格設計中涉及內(nèi)容組織提煉的重要內(nèi)容,合理布局不僅能帶來好的視覺效果,而且能夠將App的內(nèi)容更加便捷高效地呈現(xiàn)給用戶。目前廣泛使用的布局方式有:
1.列表式布局
該布局使得信息可以縱向無限伸展,也便于用戶理解信息層級關系,常在信息瀑布流或者導航欄等場景中使用。但此種布局,用戶往往難以記住整體信息架構,每次操作需從頭開始,操作時間較長,容易使用戶感覺到單調和疲倦。
2.分欄標簽式布局
通常有上、下分欄,左側和上側分欄,上下分欄居多。上欄通常作為內(nèi)容分類,多為多級分類。下欄作為App整體場景、應用領域或者主題等區(qū)分。通常會形成下欄作為第一級,上欄分別作為第二、三級的多級分類體系。下欄的分類往往較少,一般不多于5個,但也不少于3個。上欄往往較多。
3.網(wǎng)格式布局
常用的有四宮格、六宮格、九宮格和十宮格,多采用圖標+文字上下或左右并排的方式顯示。進入具體功能頁路徑短,而且能夠使App的重點內(nèi)容和主要功能更加凸顯。但同時顯示信息有限,次級入口不容易顯示,功能層級多的App反而容易導致操作時間長。
4.卡片式布局
該布局可使各部分操作相對獨立,瀏覽體驗較好。但同時也無法承載過多的信息。
5.多面板式布局
可設計成多選多面板和單選多面板。多選多面板就是多個面板可以同時打開瀏覽內(nèi)容,單選多面板是只可以一次性查看一個面板上的內(nèi)容。該布局中每個面板上的內(nèi)容呈現(xiàn)有限,需要避免在面板內(nèi)重新分類顯示,否則會增強操作復雜性。
6.復合式布局
組合使用上述布局方式,但一般不超過2~3種。
五、典型的在線教育App設計風格分析
(一)學習強國界面風格
1.色彩搭配
啟動圖標為紅色背景,白色字體鏤空,圖標飽和度和明度雙高吸引用戶眼球,界面色彩搭配主要采用紅色、白色,在界面背景、課程海報、界面按鈕等元素中大量應用,紅色大色塊烘托主題和氣氛,白色主要用于內(nèi)容背景色,體現(xiàn)平臺相關內(nèi)容的嚴肅性。色彩搭配,符合整個“宣傳”主題的同時,也更易于全體黨員及全社會這個廣大的目標用戶群體接受和使用。
2.頁面布局
界面主要采用列表式、上\下標簽式相結合的復合式布局,其中下標簽為功能導航,共計5個標簽,操作選擇速度快;上標簽為每一項主要功能的次級分類,左右滑動進行切換,非常便捷;功能標簽“百靈”“電臺”采用1級上標簽進行分類,“學習”“電視臺”采用2級上標簽進行分類;每類中間內(nèi)容均采用列表式布局,上下滑動進行選擇瀏覽,這也契合平臺上新聞要聞、政策法規(guī)解讀、會議精神等內(nèi)容需要篇幅式呈現(xiàn)的特點。
總的來說,學習強國App界面簡約大方,操作使用便捷;其色彩搭配迎合目標用戶群體,主題突出顯著;其復合式的布局方式,對內(nèi)容進行合理分類,邏輯嚴密,用戶學習使用容易掌握平臺內(nèi)容的整體架構。不足之處是,上標簽欄的“頻道”太多,達到近40個,而且部分頻道也有次級分類,這樣,用戶對某個頻道某項分類感興趣,操作步驟多容易忘記,可以在平臺添加頻道下次級分類的收藏功能,更便于用戶使用。
(二)得到、中國大學MOOC界面風格
1.色彩搭配
中國大學MOOC:整個界面色彩搭配與啟動圖標的白、藍、綠整體一致,每個界面選用色彩少,顯得清晰簡潔;在每類內(nèi)容卡片式布局中,卡片背景普遍使用漸變色,不僅賦予強烈的個性,而且和用戶之間產(chǎn)生足夠的情感共鳴。甚至借助漸變色來作為視覺引導,主功能“首頁”下“國家精品課程”界面,頂部卡片大量使用藍色,通過深淺漸變創(chuàng)造出方向性,引導用戶向特定的地方瀏覽。
得到:以橙色選擇了App主色,背景以白色作為底色,讓整個App內(nèi)容表現(xiàn)得更加清晰,內(nèi)容中使用了一些高級灰的色彩進行搭配,讓整個界面看起來更加和諧,對背景和主題色調進行融合,使App的主色調也包含了產(chǎn)品需求的意義。
2.頁面布局
中國大學MOOC、得到界面布局主要采用多面板式、上\下標簽式相結合的復合式布局。下標簽為功能導航,上標簽為每一項主要功能的次級分類。
中國大學MOOC:功能導航標簽3個,其中“首頁”為主功能標簽,包含5個次級分類,其布局方式較為復雜,除了次級分類“精選”總體采用多面板式布局,各面板采取網(wǎng)格、卡片、列表等布局方式;其余4個次級分類,均采用頂部卡片式布局,主要對相關重點課程進行宣傳;下方為網(wǎng)格式布局,主要陳列出各項課程海報;用戶在選擇課程時,呈現(xiàn)上直觀醒目。其余兩個功能導航標簽“我的學習”“賬號”功能設置簡單,為列表式布局。
得到:功能導航標簽5個,其中“發(fā)現(xiàn)”“已購”采用上標簽布局對次級內(nèi)容進行分類,“學習計劃”為卡片式布局、“知識城邦”為多面板布局、“我的”為多面板、網(wǎng)格相結合布局方式。主功能標簽“發(fā)現(xiàn)”包含11個次級分類,每級分類布局方式大體相同,均采用卡片、網(wǎng)格、多面板的布局方式。
總的來說,兩個App界面風格接近,布局方式相同,界面選用色彩少,清晰簡潔,次級分類均采用了2~3種布局方式,每類頁面排版上較為統(tǒng)一,呈現(xiàn)整體一致的視覺效果,用戶體驗好。中國大學MOOC兩個功能導航標簽“我的學習”“賬號”功能,過于簡單,可以增加筆記、收藏、訂閱等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的學習體驗。得到主功能標簽“發(fā)現(xiàn)”包含次級分類太多,每類布局方式較多,顯得復雜,用戶易產(chǎn)生視覺疲勞,短時間無法在腦海中形成信息框架。
(三)喜馬拉雅界面風格
1.色彩搭配
界面色彩除了橙紅色,每個界面均采用以外,剩下顏色搭配選擇沒有固定,根據(jù)不同的內(nèi)容分類搭配相適應的顏色,比如“民間鬼故事”,其界面整體使用暗紅和黑色,呈現(xiàn)一種陰森的氛圍,突出主題;其次,每一項內(nèi)容點進去頁面背景色均采用純色,文字均為白色,顏色的選擇均與內(nèi)容相適應,如“3D大自然睡前曲”背景采用綠色等;顏色的設置契合目標群體,如主功能“首頁”下次級分類“兒童”“少兒教育”中高純度的明亮顏色使用較多,符合兒童群體喜好。
2.頁面布局
界面布局與得到較為接近,功能導航采用下標簽式布局,功能次級分類采用上標簽式布局,每類內(nèi)容總體為多面板布局,各面板又采用網(wǎng)格、卡片、列表等布局方式。亮點在部分收聽內(nèi)容通過卡片式布局較獨立、突出,點進去對相關內(nèi)容采用旋轉木馬式布局,整個頁面展示一項內(nèi)容,整體性強、聚焦度高,通過手勢滑動查看更多內(nèi)容也較為方便。
總的來說,喜馬拉雅界面美觀,色彩搭配突出主題,引發(fā)用戶情感共鳴,但非內(nèi)容頁面使用顏色過多(>3種),會分散用戶的注意力,拉低使用體驗;頁面布局,邏輯清晰,內(nèi)容整合合適,次級分類界面布局統(tǒng)一,但受內(nèi)容類別過多的客觀因素,主功能“首頁”包含次級分類過多(23類),用戶操作上會繁瑣一些,也不易形成信息框架。
六、小結
App的風格設計相對獨立,有自身的設計理論和實踐做法支撐,但同時也和App本身的產(chǎn)品設計、內(nèi)容設計、用戶分析、需求分析等密切相關、相互關聯(lián)。設計App的風格時,要充分考慮到用戶的認知成本、操作成本和傳播成本等,同時要兼顧顯式的視覺體驗層到隱式的情緒傳達層,更要考慮到目標受眾已經(jīng)形成的視覺習慣、認知習慣、使用習慣,從更大層面上講,要充分體現(xiàn)受眾群體所接受的文化母體的影響。未來的在線教育類App的風格設計,應協(xié)同產(chǎn)品設計、內(nèi)容設計和反饋設計,要能促使用戶在使用App過程中感受到情感共鳴、人文關愛和學習樂趣,提升在功能操作和教育資源學習中的愉悅感、趣味感和成就感,從教育的本質屬性出發(fā),助力App更加便捷高效地推動人在知識儲備、認知能力和內(nèi)在深層次的改變和提升。
參考文獻:
[1]廖磊,桑振.試析手機App設計中的扁平化設計風格[J].工業(yè)設計,2016(9):116,118.
[2]徐孟瑾,朱華.極簡主義在App界面設計中的原則探討[J].設計,2016,238(7):32-33.
[3]王洋,呂曦.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不同終端下同一App界面差異化設計[J].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5(4):114-115.
[4]譚妍珺.淺談不同年齡階段對包裝設計的需求[J].藝術品鑒,2017(10).
[5]高玉嬌,覃京燕,陶晉.手機App交互設計中動態(tài)色彩的視知覺研究[J].包裝工程,2016,37,326(8):134-13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