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江 李靜
[摘? ? ? ? ? ?要]? “互聯網+”教學手段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在實踐中,發(fā)現在線學習(E-learning)也有其劣勢和不足,于是教學設計者就不斷嘗試,試圖把E-learning的教學優(yōu)勢與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研究表明:混合學習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其次是在線學習,而單純的面對面教學是最低效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發(fā)展和完善混合教學方式勢在必行。
[關? ? 鍵? ?詞]? 教學系統設計;混合教學模式理念;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1)11-0076-02
在線學習被認為是一場新的教育變革,無論是對思維模式還是教學手段都產生深遠且深刻的影響。雖然“在線學習”的學習時間可以靈活安排,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缺乏師生情感交流、學生學習動機不足、學習能力不夠、學習不系統等問題。因此,應將傳統面對面課堂教學與在線學習相結合,優(yōu)勢互補,發(fā)揮各自領域的長處,實現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一、教學系統設計概述
教學系統設計(Instructional System Design,簡稱 ISD),又稱為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是以傳播理論、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為基礎,運用系統論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求,從而找出最佳解決方案的一種理論和方法。
教學系統包括控制、執(zhí)行、反饋三個子系統。控制系統決定整個系統的運動方向和工作內容,調整其他子系統的工作。
教學系統一般由教學人員(教師和學生)、教學信息(以各種形式編制的軟件)、教學材料、教學設備四部分組成。
教學系統設計的主要模式有“以教為主”的模式、 “以學為主”的模式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模式三種。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方式,多由教師組織,教師提問,引導學生做出回答。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方式,一般采取規(guī)定學習任務,然后分組討論?!敖處煘橹鲗В瑢W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則由第三方進行組織,參與者以平等的身份就某一問題展開討論。
二、混合式教學概述
混合式教學,即將在線教學和傳統教學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的一種“線上+線下”的教學,即O2O教學。它通過兩種教學組織形式的有機結合,可以把學習者的學習由“淺層學習”引向“深度學習”。
混合教學設計大致分為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和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三類。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研究重點是以教師為中心,如何傳遞知識和技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研究重點是以學生為中心,分析、設計學生的學習情景,使學生成為學習環(huán)境的主人,主動參與教學互動;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研究重點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規(guī)定學生的學習目標,設計學生的學習活動。
混合教學把教學設計分為四個維度:教學分析、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教學分析主要是分析任務、分析學情;教學設計是基于學情、基于任務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資源的組合;教學實施是教學的組織者進行的教學組織活動;教學評價是基于多元評價主體的多維度評價。
三、混合式教學的含義
既然混合學習通常是指“傳統面對面”的學習與“在線學習”的混合,我們如何理解混合教學中的“混合”的含義呢?僅僅是傳統教學和線上教學簡單相加嗎?答案并非那么簡單,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混合教學的含義。
(一)多種學習理論的交叉組合
混合學習具有許多理論基礎的支撐,如認知主義、建構主義、行為主義、人本主義等學習理論。這些理論既具有科學性的一面,同時又存在相應的缺陷。在混合學習的實踐過程中,需要結合這些理論相互彌補,最大限度發(fā)揮其長處,同時最小程度避免其存在的缺陷。
(二)多種學習活動的有機疊加
在線上線下教學活動中,學生經常參與的活動主要有三種,即自主學習、協助學習以及互動學習。自主學習主要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協助學習主要是以學習任務為目標,學生之間探討交流,協助完成學習任務;互動學習主要指師生之間、人機之間進行高效交互,方便、快捷完成學習任務。
(三)多種學習方式的相互交融
在混合學習中,師生的學習、交流不再拘泥于傳統課堂的面對面講授,他們既可以利用在線工具開展在線小組討論,又可以在課后根據學習任務自主學習。在課前,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工具告知學生相關的知識,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以便開展教學工作;在課堂,教師則利用面對面的講授方式或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后,教師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等。
(四)多種學習環(huán)境的相互映襯
在傳統學習中,學校所提供的學習環(huán)境一般是固定的,如教室、機房、實習基地、實訓室等;而在混合學習中,學習環(huán)境不再局限在教室,學生可以走出教室,在家里、公交車上、宿舍都能進行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多種學習環(huán)境的混合學習,使學生既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局限隨時進行學習,又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從而節(jié)約了時間與空間的成本,提高了學習收益。
(五)多元評價者的多角度判斷
在混合學習中,評價方式是多樣的。多元評價既可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小組協作能力、使用在線學習工具的活動表現開展學習過程評價,又可以是教師評價、小組評價和個人評價,還可以對考核層次進行判斷,即從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判斷、創(chuàng)新六個層次對課程考核評價。因此,在混合學習中,評價的角度、評價的維度都是多元化的。
(六)多種教學模式的相互彌補
在混合學習中,傳統教學和混合教學各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傳統教學講究記憶,混合教學講究學習主體的領悟和體會;傳統教學側重于知識導向,混合教學側重于問題導向;傳統教學側重于知識、技能,混合教學側重于觀念、態(tài)度;傳統教學側重于在課堂中學習知識,混合教學側重于在具體環(huán)境中學習;傳統教學側重于學習過去的知識,混合教學側重于即時感受。
四、教學系統設計下的混合式教學方案
基于混合式教學的相關理念的探討,提出相應的教學系統設計方案。
首先,對學習者的特質進行分析。對學習者特質的分析主要體現在:(1)學習者的一般特征:分析學生的年齡、性別、認知成熟度、學習動機、個人對學習的期望、工作經歷、生活經驗、社會背景等一般特征;(2)學習者的初始能力,分析學習者已具備的相關知識和技能基礎;(3)學習者的學習風格:分析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根據個人差異,因材施教。
其次,對教學信息進行分析。(1)學習活動設計,常見的學習活動形式主要有課堂講授、在線學習、實踐操作、交互四種形式;(2)學習資源開發(fā),通過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更直觀地展現所要傳遞的知識;(3)制定與之匹配的學習策略。
再次,對教學材料進行分析。學習材料分析主要體現在:(1)學習目標,即為教學目標;(2)學習內容,即為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包含學習單元和知識點兩個層次。
最后,對教學設備進行分析。日常教學場所一般是課堂學習環(huán)境,課堂學習環(huán)境的教學媒體形式比較單一,主要以教師講授活動為中心,教學材料局限于教案、書本教材以及離線計算機設備;而虛擬學習環(huán)境,是一個基于Internet的計算機系統,將遠程交互和面對面的交互按照多種方式結合起來,提供某種虛擬時間的學習環(huán)境。
總之,混合學習是學習媒介的有機整合,是傳統教學媒體與現代教學媒介的有機融合,是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相互彌補,是教師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地位的真正混合。因此,在混合學習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各種混合的因素,實現最佳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可抗,鄭永柏,謝幼如.教學系統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4.
[2]毛麗娟.人本主義:構建網絡教育的哲學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4,01(129):39-41.
[3]王俊翔.“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思想辨析[J].比較教育研究,2005(11):127.
[4]梁小曉.基于moodle虛擬學習環(huán)境的混合式學習設計與實踐[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7.
[5]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15-16.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