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琪賀
在東北的冬天,如果能吃上一口熱氣騰騰的烤地瓜真的是蠻開心的。濃縮在烤地瓜里的,亦是那一份濃濃的情思。
回憶第一次吃烤地瓜的情景,我已經(jīng)大致忘卻,只記得那噴香甜糯的口感。不過從奶奶口中可以得知,我第一次吃到烤地瓜,是在一年寒冬里。那記憶中噴香的烤地瓜是爺爺從集市上買回來的。奶奶很愛吃,并告訴我烤地瓜很香,很好吃,接著就試圖把手中一塊金黃的地瓜塞進(jìn)我的嘴里。一開始我是抗拒的,幾番推拒后,我大概是嗅到了烤地瓜的香氣兒了吧,慢慢地把烤地瓜放進(jìn)了嘴里。啊!甜甜的,軟軟的,真的很好吃!于是,我從奶奶手里接過剩下的烤地瓜,一股腦兒地全都吃光了。
奶奶看著我吃烤地瓜的狼狽相,笑著說:“大孫子,烤地瓜很好吃吧?可惜已經(jīng)沒有了。”從那以后,烤地瓜便成了我的一種期盼。只不過,奶奶家在鄉(xiāng)下,離集市有些遠(yuǎn),買一次烤地瓜很是不易。
在我期盼烤地瓜的那段時間里,我曾無數(shù)次想要吃到它。一天,我實(shí)在忍不了烤地瓜對我的誘惑,變得異常亢奮,吵著嚷著,偏要吃烤地瓜。爺爺去干活了,家中只有我和奶奶。奶奶告訴我,我們家里是不能不留人的,如果出了什么問題,恐怕爺爺要生氣打人的。我知道她在唬人,仍是吵鬧。奶奶拿我沒辦法,用一把上了銹的鐵鎖鎖住殷紅的大門,騎著從我記事開始一直停在院子里的那輛陳舊的自行車,馱著我去集市上買烤地瓜。
買個烤地瓜很不易。自行車走得很慢,車的后座上鋪上了硬紙殼,我就坐在上面。奶奶每蹬一下車鐙子,車輪就會發(fā)出“吱吱啊啊”的響聲。車把上拴著紅繩,或許是某種吉利的象征吧。那個時候鄉(xiāng)下還沒修路,鄉(xiāng)間的路都是土路,壓到石子就會顛簸,屁股被顛得生疼。到了上坡,就更是寸步難行了。奶奶的背影在當(dāng)時的我眼里是那樣的偉大和傲岸,雖然天氣很冷,但奶奶的雙鬢卻汗流不止。
到了集市,我的屁股已經(jīng)麻木了,奶奶也累得氣喘吁吁。奶奶給我買了4個碩大的烤地瓜。那地瓜冒著誘人的熱氣,我手忙腳亂地掰開一個,一半兒緊緊抓在手里,另一半兒塞進(jìn)奶奶的手中。迫不及待地掰下一塊兒放進(jìn)嘴里,細(xì)細(xì)品味,我感覺到了幸福的滋味。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看著奶奶雙鬢流下的汗水,不禁有些愧疚和心疼。我坐在車座上,抱緊奶奶的身體,任憑車子顛簸著……
又是一年白雪皚皚的冬天。老村,老樹,老地方,還有我那和藹可親的奶奶。每當(dāng)我想起那顛簸的鄉(xiāng)路和陳舊的自行車,我就會想起奶奶對我的愛,想起她帶著我去買烤地瓜的情景……于是,每次我都會去買上幾個烤地瓜,回到鄉(xiāng)下,回到奶奶身邊,和奶奶一起吃我們都愛吃的烤地瓜。
教師點(diǎn)評
烤地瓜,在一些人眼里也許很不起眼,可在“我”心中,卻代表著奶奶對“我”的愛。第一次吃了烤地瓜,讓“我”久久不忘,于是在“我”再次向奶奶要烤地瓜時,奶奶騎著自行車帶“我”去買烤地瓜。寒冷的冬天里,奶奶卻因?yàn)轳W著“我”在土路上顛簸而大汗淋漓,奶奶對“我”的愛在字里行間真切地體現(xiàn)出來。小作者善于運(yùn)用語言文字表達(dá)思想感情,選材真實(shí),很容易喚起讀者的共鳴。
(指導(dǎo)教師:李 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