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錦愛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币蚨?,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在平時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適當?shù)刂笇W生掌握一些語法知識和寫作技巧,在教學中合理地實施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興趣;寫作目標;支架設置;教材;課外閱讀
語文讀寫結合訓練教學,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把閱讀與教學緊密結合的教學。語文讀寫結合訓練的實施要很好地貫穿于語文閱讀教學的整個過程,以引導學生全面培養(yǎng)自我發(fā)展的能力為教學主旨,進一步提升和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思維和素養(yǎng)的能力為主要目標,使學生真正在寫作中開拓自己的眼界,掌握運用在語文學習實質上的各種策略與基本技能。
一、利用閱讀,激發(fā)寫作興趣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和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時教學中,教師除了通過多種途徑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外,應盡可能地讓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發(fā)揮,以激發(fā)他們學習寫作的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讀書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讓他們讀一些有趣的兒童書籍和繪本,引導孩子逐漸學會書籍中一些重要語言句式的運用和表達,從詞到句,最后再逐漸過渡到重要語段的運用和表達。也可以結合一些插圖,觀察插圖上的人、事、物,先讓他們口頭說一說,再進行寫話,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中高年級的孩子則是指導學生進一步掌握正確的知識和讀書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孩子根據(jù)文章內容做一些不同的批注,或者讓孩子養(yǎng)成摘抄好詞好句的習慣,促進學生讀與思結合、讀與寫結合。
二、依據(jù)學情,巧設寫作目標
從語文教學和實施的角度看,籠統(tǒng)的寫作學情實際上是完全無法有效使用的,學情也是復雜的。例如,在學生寫一些想象類的童話作文時,發(fā)現(xiàn)作文中有一部分是學生自己編出來的童話故事,毫無“故事味”,因此我們一定要把“體現(xiàn)故事的文體特征”的內容作為教學目標,學生寫作時可以從基本目標入手,自己嘗試著寫一寫。又如三年級語文第三單元的以“童話故事”作為主體的作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曾經(jīng)看過的童話故事內容寫出來,并讓學生回憶所看過的童話故事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以及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等,再結合自己已經(jīng)擁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編寫一個可想象的童話,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和目標后,學生對于寫作就能迎刃而解了。
三、運用教材,以讀促寫
閱讀是小學生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我們在上閱讀課時,應以課本的內容作為教學基礎,引領全體學生對文章展開深層的語文閱讀與理論探究,并把作者當下的特殊境遇與其想法直接關聯(lián)在一起,體會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正確表達其感情的,從而使學生慢慢把握寫作的科學技巧。如教學《桂林山水》這一課時,作者通過對桂林山水優(yōu)美秀麗景色的欣賞和描寫,表達自己對于大自然的極度向往和熱愛。教師可以建議學生從課文中作者對于景色的欣賞和描寫情感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理解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感融入秀麗的桂林山水風景之中的。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景色的一些方式與寫作技巧。
四、設置支架,提高寫作水平
支架的應用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某些寫作需要的學習任務,并解決一些寫作上遇到的問題,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方法和途徑。支架的設置有最常見的黑箱式支架設計和明箱式支架設計。
黑箱式的寫作支架設計主要目的就是將寫作支架隱蔽地嵌入寫作學習活動中,并始終緊密地伴隨著整個寫作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例如,在孩子們閱讀了大量的關于寫動物的相關文章后,教師在教學寫動物的文章時,可通過制作寫作表格的方式和其他學生一起總結出他們需要書寫的文章內容:外形、習性以及自己與它的關系和故事等,給其他學生提供一個寫作后臺的支援。而明箱式寫作支架的設計則是在學生學會應用之后慢慢消失,學生寫作遇到這類困難時,需要得到這類寫作支架的幫助。在學生熟練掌握這些技巧后,他們可以不用支架就可以順利地完成任務。例如,教師可在一個班級內舉行這樣一場小型的辯論會,主題可以設定為“小學生是否應該接觸手機”等,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各抒己見,有了一定的依據(jù)和自己的想法后,最后得出結論。這樣,他們的閱讀和寫作水平也才能在學習中得到有效提高!
五、拓展課外閱讀,提升寫作水平
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重要的方法和途徑。所以教師平時應該讓學生多接觸課外材料,閱讀不同種類的課外書籍,在獲得豐富的知識后,能夠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現(xiàn)代語文的基本規(guī)律,教師可推薦一些比較貼近生活的課外寫實文學作品,指導學生從中總結和挖掘出對生活、對社會事物的深刻感悟及理解,并把所獲得的這些經(jīng)驗運用到寫作的過程中,從而進一步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真情實感。
總之,讀寫結合的語文教學在我國中小學青少年階段的閱讀與語文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老師應該更好地把握讀寫結合的有效方法與對策,引領學生在寫作與閱讀的時候,靈活運用所學到的寫作手法與有效的寫作技巧,做到讀寫結合相互發(fā)展,提高了中小學生的整體綜合掌握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質的一個歷史性飛躍。
參考文獻:
[1]鄧彤.微型化寫作教學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09.
[2]周弘.小學生寫作能力研究[D].重慶:西南師范大學,2002.
[3]劉琳琳.小學作文教學初探[J].黑河教育,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