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悅
摘 要: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同時這一階段學生擁有無限創(chuàng)意。音樂作為一種行為表現(xiàn)藝術,在小學音樂展開的過程中要能夠以律動更好地引領學生充分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讓他們從多個角度感受節(jié)拍,有效律動,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豐富情感,營造和諧靈動的課堂教學氛圍。
關鍵詞:小學音樂;律動;教學;應用
隨著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深度推進,在小學音樂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有效聆聽,嘗試演唱,更要立足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引領學生開展積極的音樂審美,營造創(chuàng)意表現(xiàn)、節(jié)奏感知、活力展現(xiàn)的豐富空間,因此,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積極開展律動教學具有多方面的意義。
一、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分析
1.以律動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節(jié)奏感
小學階段,很多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時,主要立足于讓學生進行模仿或嘗試音樂記憶,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審美意識的培養(yǎng),同時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會單薄而片面,影響學生律動感知的熱情。音樂律動教學的開展可以更好地讓學生具備良好的節(jié)拍感,以身體為樂器,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音樂欣賞的興趣。
2.以律動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意表現(xiàn)的興趣
小學階段在進行音樂教學時,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豐富的體驗空間,讓他們在動口、動耳、動腦、動手中加深音樂理解,積極進行音樂表現(xiàn)。音樂律動教學可以通過一些簡單易學、靈活應用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的輕盈與柔和,同時在律動中促進學生口、耳、腦、眼協(xié)調發(fā)展。以律動營造和諧愉悅的交流氛圍,推動學生積極實踐。結合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他們會做出一系列自然的動作,這種新穎的表現(xiàn)方式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創(chuàng)造力。
3.以音樂律動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
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生學習自制力的重要階段,在音樂課堂上單純進行一些理論講解,很容易削弱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他們的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音樂律動可以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廣泛參與。另外,音樂律動教學中還會有一些細微的肢體手勢動作、面部表情等,使學生對音樂理解更加充分,靈活展示。這樣學生整節(jié)課的注意力都能集中,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力。
二、音樂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
1.以熟悉的旋律調動學生音樂律動的興趣
律動,是學生對音樂感知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在小學音樂律動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先利用一些學生熟悉的樂曲,調動學生音樂律動的興趣,讓學生有效掌握律動的方法,學生才能積極表現(xiàn)。教師可以先借助一些耳熟能詳?shù)那?,讓學生熟悉和掌握音樂律動的方法。如《粉刷匠》這首非常輕快的曲目,就可以以有效的律動來表現(xiàn)歌曲的旋律和節(jié)拍。
在正式開展授課之前,教師可以教會學生一些簡單的手勢來表示音樂的節(jié)奏變化,為學生獨立律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在臺前為大家展示律動的效果,可以營造很好的課堂互動氛圍,調動學生學習感知的興趣,音符的跳動與學生的律動使音樂課堂溫馨而和諧。
2.由淺入深,以律動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節(jié)拍
音樂律動的落實,使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期待。在教學展開的過程中,教師要推送一些多類型的曲目,讓學生感受多種律動形式,對音樂有效賞鑒。為了更好地推進學生掌握律動的方法,教師可以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信息、創(chuàng)作意圖等進行有效的展示和解說,使學生對樂曲建立起充分的熟悉感,接著再嘗試律動。
如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就可以從歌詞入手,讓學生掌握更多律動的方法。如拍手、劃船等手勢的加入,可以保證學生在自由律動的同時,掌握更加貼切的律動方式。教師要引領學生詳細聆聽,對音樂的節(jié)拍有效把握,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感。此外,在律動教學落實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嘗試整個曲目的演唱與律動有機結合,這樣可以更好地讓學生感受音樂節(jié)拍,增強音樂理解。
3.多元理解,以律動升華學生情感體驗
音樂教學的落實,除了讓學生感知理解之外,更要在情感層面達到和諧共鳴,因此,基于音樂律動,教師要以有效的情景烘托,讓學生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對音樂多元文化有豐富理解。
為了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先進行一些情景烘托,接著再讓學生學習一些設計感較強的動作,并嘗試配合視頻來模仿,使學生更好地熟悉音樂節(jié)奏,嘗試靈活律動。以《紅蜻蜓》這首曲目為例,在這首歌曲律動展示的過程中,會有一個特色動作,就是拍腿加點步、拍手加腳步,這個特色動作的設計,可以更好地展示出曲目特點,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此外,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還要讓學生了解和接觸一些少數(shù)民族特色動作,如蒙古族的聳肩動作、新疆的動脖子,這些特色民族元素的融入,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一些民族曲目的特色,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推動學生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
總之,小學階段,學生活潑好動,在小學音樂教學落實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律動教學對學生音樂學習的促進作用,讓學生積極律動、靈活展示,升華學生學習體驗,豐富學生音樂理解,使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湯倩云.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身體律動的策略研究[J].最漫畫·學校體音美,2018(27):1.
[2]梁鴻鵠.音樂律動教學在中職音樂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 中華傳奇,2019(1):82-83.
[3]張新.在愉快的節(jié)奏中享受美:中職音樂教學運用律動教學法的思考[J].新一代,2018(1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