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華 曾禮麗
摘 要:首先對深度學習及深度學習路線進行了闡述,以EL圖像識別為切入點,介紹了將深度學習方法引入“光伏組件制備工藝”課程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在課程教學中,引入深度學習模式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深度學習路線;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
“光伏組件制備工藝”課程是光伏類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一般都安排大二學生學習。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光伏理化基礎”“光伏電池制備工藝”等課程?!肮夥砘A”中的“太陽電池發(fā)電原理”以及“光伏電池制備工藝”中電池片的缺陷類型,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光伏組件制備工藝”這門課程儲備了知識。
深度學習[1]最早應用于計算機領域的人工智能方面,其核心是讓計算機模擬人腦進行深層學習。AlphaGo圍棋大勝證明了深度學習具有解決抽象問題的能力,因此,深度學習技術掀起了新一輪人工智能的熱潮。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fā)展,各行各業(yè)都渴望應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在教育領域也不斷得到了應用和推廣。在課程教學中,如何根據不同的場景落實智能技術的應用,是教師目前面臨的難題。
1?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不足
“光伏組件制備工藝”的教學內容主要是依據光伏組件生產加工過程來選取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通過教師教授知識點、演示操作,學生再自己操作,這種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學習基本的操作技能和知識。由于學生缺乏獨立探索與研究的機會,很容易讓學生產生錯覺,以為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技術含量不高,進而失去興趣,喪失學習動力。究其原因,其實是教師在教學方面沒有進行深度教學,學生在學習方面沒有進行深度學習。
2?教學中應用深度學習模型
美國兩位學者提出了深度學習路線[2](Deeper Learning Cycle,DELC),指導教師在課程中實施深度教學。深度學習路線包括5個環(huán)節(jié):預評估、確定教學目標及內容;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激發(fā)先前的知識、獲取新知識;深度加工知識;評價學生的學習。根據DELC學習路線,構建了深度學習路線與師生作用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理念,教師營造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構建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與遷移,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自主探索、小組討論等方式,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學生參與這一系列學習活動之后,能更深入地理解、掌握與運用所學知識,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 探究以深度學習為目的的教學案例
3.1? 預評估、確定教學目標及內容
根據DELC學習路線,首先是對“光伏組件制備工藝”這門課程的內容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EL圖像檢測在光伏組件生產過程中非常重要,層壓前有一次半成品的EL圖像檢測,后面還有一次成品的EL圖像檢測。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在光伏組件生產線上,得到EL圖像之后,還需要大量的人工來識別這些圖像,并作出判斷。如果在此引入人工智能進行自動識別,就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從內容上來說,這是引入深度學習很好的切入點。接下來再評估學生,在“光伏組件制備工藝”中,學生學習過單個電池片的EL檢測圖像,知道EL檢測的目的,認識各種缺陷類型的EL圖像,使學生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積累。通過預評估,可以將EL圖像檢測作為引入深度學習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主要有兩個:一是讓學生能夠根據EL圖像識別缺陷組件;二是通過深度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2? 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收集大量相關的素材,比如大家熟悉的人臉識別支付、自動駕駛汽車、醫(yī)院和家庭服務的智能機器人等。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能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提問:人臉識別支付是如何實現(xiàn)的呢?EL圖像檢測可以實現(xiàn)自動識別嗎?
3.3? 激發(fā)先前的知識、獲取新知識
引導學生回顧“光伏電池制備”課程,學習電池片EL測試,讓學生陸續(xù)回答單個電池片的缺陷類型:隱裂(裂紋)、碎片、黑心、云片、皮帶印、斷柵、邊緣過刻、漏電、虛印、短路黑片、明暗片、局部斷路片、臟污、劃傷等。這些缺陷類型在電池片制作成組件后都有可能存在,同時,還會產生新的缺陷類型,比如脫焊、虛焊等。缺陷類型眾多,每一個缺陷的EL圖像特征都不一樣,所以,要找到一種方法完全自動識別這些缺陷非常困難。教師提問:有沒有這樣一種方法,可以像人的大腦一樣學習各種缺陷類型的圖像特征并記錄下來,然后再自動叛別這些缺陷呢(見圖2)?
圖2先對有缺陷的圖片進行標記,再將其轉換為標準化的EL圖像,用這些圖像訓練一個深度學習網絡;訓練好后,用該網絡檢測其他需要識別的EL圖像,由此引入深度學習方法。首先,學生需要學習組件EL圖像的特征,再學習圖像分割,關鍵是尋找或構建深度學習網絡。在圖像分割與構建深度學習網絡的過程中,需要運用一些專業(yè)軟件,這個需要學生自己去學習。
3.4? 深度加工知識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給學生提供相關資料,并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進行配對和分組,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自主探索,小組內部和小組之間都可以相互討論。在這些任務的開展過程中,需要用Photoshop或其他軟件標識各類缺陷類型,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標識,能夠很好地學習光伏組件EL圖像的特征,也就能識別缺陷組件,達到第一個教學目標。在尋找深度學習網絡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自主學習深度學習網絡在其他圖像識別上的應用,然后將這個網絡遷移到這里。在此過程中,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達到第二個教學目標。
3.5? 評價學生的學習
教師先指導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在此過程中,學生會體會到成就感,找到差距,然后教師做總結性的評價,對做得好的學生提出表揚,反之給予鼓勵。
4?在“光伏組件制備工藝”課程教學中引入深度學習方法的意義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會向學生展示各種缺陷類型的EL圖像,并分析每一種圖像的特征,不會讓學生自己動手標識,也沒有進一步的教學。引入深度學習方法之后,明顯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通過自己標識EL缺陷圖像,加深了對這些缺陷圖像特征的理解,在尋找深度學習網絡的過程中,提高了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光伏組件制備工藝”課程中引入深度學習方法并實施教學,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能更好地突出學生的主導地位。
5 結語
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內容適合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需要每個教師去甄別并組織實施,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光伏組件制備工藝”中引入深度學習方法還處于探索階段,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個別同學由于自學能力不強導致參與度不高。深度學習模式的教學效益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體現(xiàn),因此,不要局限于某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嚴嚴,陳日偉,王涵予.基于深度學習的人臉分析研究進展[J].廈門大學學報,2017(1):13-24.
[2]吳秀娟.基于反思的深度學習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