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鳴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許多文章內容都涉及到了感恩教育,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利用語文課程,滲透感恩勵志教育。通過對文章進行剖析,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價值觀念和思想感情。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目標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通過改變傳統(tǒng)思維和教學模式。讓學生理解對與錯,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父母、老師、自然和社會所表現(xiàn)出的善良。教師應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本文并讀懂其深層含義。同時,老師們還應提供優(yōu)秀的課外文章,以豐富學生的視野,使學生更好地欣賞外界的善良并學會感恩。然而,在理解其重要性的同時,如何進行感激勵志教育,同時又要在課堂上確保教學的效率,這也是許多語文教師所面臨的難題。教師應在課堂設計中進行情境導入或學生表演等方法。師生處在同一環(huán)境中,讓學生體驗感恩、了解感恩和同理心,并逐步加強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室中的情感氛圍使學生能夠自然地產(chǎn)生感恩勵志之情。
一.感恩勵志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中華上下五千年,感恩一直是永恒不變的教育主題,“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等均為千古傳誦的感恩名句。小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對小學生進行感恩勵志教育,是加強小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重要過程,是中華傳美德傳承和發(fā)揚的保障,也是新時期培養(yǎng)有責任有擔當?shù)那嗌倌甑囊骩1]。當前,由于我國獨生子女眾多,家長過于疼愛自己的孩子在,已經(jīng)甚少能在家庭環(huán)境中感受到感恩教育了,因此學校必須對其進行補充。感恩勵志教育的發(fā)展對于增強小學生的責任意識,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至關重要。
二.小學語文課程中滲透感恩勵志教育的措施
1.觀察生活并使用多媒體視頻還原感人場景
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語文課文和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聯(lián)系,將生活中發(fā)生的勵志小故事帶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對故事的分析,了解什么是感恩勵志,為什么要感恩,以及如何去做等,指導小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觀察,了解生活中的人生哲學。有時,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使用視頻教學策略。它不僅起到感恩勵志教育的作用,而且還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和生活總結經(jīng)驗積累寫作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2]。當學習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9課《父愛之舟》探究為什么我們要感恩父母的時候,使用多媒體播放《感動全球的母親的勇氣》視頻,對一位母親在地震面前用脆弱的肩膀作為支持保護下他們的孩子。播放歌曲《母親》,將視頻中的情境和歌曲相融合,以創(chuàng)建感人的場景,從多個角度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力和興趣,然后引導學生明白要感恩父母、社會、老師朋友等等,明白在生活中要孝順父母、在學習中要尊敬老師,在工作用要努力回報社會,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不僅達到了勵志教育的效果,而且可以有效加深對課本的知識的印象。
2.通過情感體驗進行感恩勵志教育
感恩教育要想有效滲透到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還需要教師的繼續(xù)努力。因此,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更加重視情感傳遞和情感投入,利用情感體驗,加強小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切實感受到語文教學中的感恩勵志教育。小學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上講語文的過程中帶給學生情感上的體驗,并將感恩勵志性教育的內容與學生的真實感受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真正地感動自己的內心的情感波動,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加強學生的同理心,激發(fā)學生的進步[3]。以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18課《慈母情深》為例。本書的內容與當今小學生的成長情況截然不同,有些學生有一段時間難以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這個時代的視頻,給學生講解那時人們的收入和物價,讓學生有一種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的感覺,明白一元五角的概念,從而引起心靈深處的共鳴,真正明白“我想我沒有權利用那錢再買任何別的東西,無論為我自己還是為母親?!蓖ㄟ^本文的學習,老師可以引導學生記住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例如父母每天早晨為他們準備的早餐以及每天為他們洗衣服的過程,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體驗這種細微的關懷,學會感恩父母。教師要在備課的過程中對教材進行深入剖析,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制定課程計劃,課后的認真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也迫使老師把學生當作班級的主體,自己則起到引領的作用。只有將學生置于感恩勵志教育的中心,才能提高學生感恩思想和行為的質量。
3.通過故事講解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主要通過試聽來形成和促進,而通過故事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感恩之情。小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圖像視頻呈現(xiàn)的方式得到鍛煉,這是小學階段學生大腦發(fā)育的自然過程。利用故事使學生沉浸其中,進行感恩勵志教育,并增進學生的理解。同時,同學也可以選取一些包含感恩勵志教育的短文或寓言故事進行“勵志故事大PK”的比賽,以感激之情勵志靈感,激發(fā)學生對感恩之情的理解。例如,在部編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我的家》中,老師通過引導,讓學生明白父母對孩子的無私之愛,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和思考,并教育學生感恩。在現(xiàn)實的家庭生活中,可以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洗完掃地等等家務,讓父母看到你的成長和對他們的感恩和愛。利用故事教學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同時,可以在教學中講更多鼓舞人心的故事,例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簡·愛》等,以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認知水平的提升。老師在部編版三年級上冊語文《論語》教學中,可以應用傳統(tǒng)的童話或人生故事來進行勵志教育,用生動的語言指導學生。它可以有效地再現(xiàn)場景,使學生能夠感受到并體驗,從而使學生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可以真正踏入文章的中心思想。引起學生的共鳴,感受課文中表達的深刻真理,讓學生在語文課上接受深刻的道德教育,學習知識,運用所學知識,為發(fā)展道德教育打下基礎。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講故事,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在課堂上播放有關的音視頻資料,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升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真正參與到語文教學中。在實現(xiàn)感激和不同層次的勵志教育時,我們可以逐步實現(xiàn)這一目標,著眼于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綜合能力,并舉行關于感恩故事的小型競賽[4]。這項活動可以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比賽中的感恩之情,并鼓勵學生學習勵志教育。
4.在課外實踐中進行感恩勵志教育
開展感恩勵志的教學活動不僅是在課堂上進行,而且還涉及知識與行為的統(tǒng)一,將其付諸實踐,讓學生親自參與,在實踐中進行思考并表現(xiàn)出同理心。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真正地進入真實場景,并通過實地場景提高教育效果,這也是學生在實際行動中轉變感激之情和感知靈感的關鍵教育環(huán)節(jié)。感恩教育活動有多種形式,當學生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價格會更容易記住和明白感恩勵志教育的意義。語文老師在進行課外實踐時,可以向全班同學介紹“保護雞蛋”的活動,讓學生與雞蛋近距離“相處”一天,并保護雞蛋在這一天不會受到破壞。通過這種小規(guī)模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知道保護雞蛋的難度,并了解老師和家長如何培養(yǎng)他們。感恩勵志教育不僅要靠課堂引導,而且要在實踐活動中安排小學生親自參與。在教室里,學生只能夠明白感恩之情的概念,并通過理論獲得勵志教育。如果他們不實踐,將學到的原理轉化為實際行動,就很容易產(chǎn)生知識與行動分離的問題,使一些學生知道個體的意義,卻不能將知識和行動整合在一起,這不是感恩勵志教育的最終目的。小學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入社區(qū)開展公益廣告活動,使學生與更多的人進行交流,掌握與他人交流互動的方式方法。例如,當別人禮貌地問問題時,學生應該如何用禮貌的語言自然地回應別人?生活中不必缺少感激之情,但我們缺少一雙能夠表達感激之情的眼睛。教師可以使用演講比賽的形式,讓學生講解周圍的感激故事。這不僅使學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這種媒介更深刻地體會到感恩。在經(jīng)歷了一些實踐活動之后,學生明白做人要心懷感恩之心。
基于上述內容,課堂是主要的教學環(huán)境,小學語文具有滲透感恩教育的優(yōu)勢。作為一名語文老師,要將強對語文學科的深入研究和挖掘,合理地使用這些便利設施,掌握教科書中豐富的感恩教育資源,并有意識地開展課外活動。通過講故事、情景演練、多媒體動畫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指導學生對感恩知識的學習,讓他們懂得感恩,學會感恩,促進自身健康成長。通過這樣的方式,小學生愿意主動、獨立地進行學習,樹立正確的三觀,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應通過生活觀察,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課外實踐活動等具體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感恩勵志教育。
參考文獻
[1]周成海.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留守兒童滲透情感教育[J].啟迪與智慧(中),2020(02):87-88.
[2]孟曉紅.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感恩教育研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04):20.
[3]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20(04):34.
[4]李瞳.小學語文滲透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以中年級教學為例[J].新課程(綜合版),2019(10):228.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qū)樂雅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