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奕嘉
我家有一只“慢羊羊”,不過它可不是一只羊,而是一只烏龜。這只小烏龜和動畫片里的“慢羊羊”有相似之處,所以我把這個名字賜(cì)給了它。
“慢羊羊”的身體由一塊又大又黑的殼(ké)蓋著,仿佛有一座大山壓在它身上;它肚子上還有一塊又白又小的殼。它的殼堅硬無比,爸爸說,最古老的漢字—甲骨文有的就是刻在它祖先的殼上。它四條腿上各長了三個爪子,尖尖的爪子像鐮(lián)刀一樣。它的頭上有兩個紅點,像兩顆小紅豆,那是它的眼睛。它的鼻(bí)子小得像兩顆米粒。它短短的尾巴一擺一擺的,可愛極了。
“慢羊羊”吃東西的時候非常有趣。我把食物放進它的“家”里,只見它看看食物,并不急著吃。過了一會兒,食物變軟了,它才慢慢地游過去,先對著食物聞了聞,然后慢慢張開嘴,把食物吃掉。原來,“慢羊羊”喜歡吃軟的東西,所以等到食物泡軟后才去吃。吃完后,它又慢慢地劃起水來,好像在說:“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p>
有一次,我寫完作業(yè),去看我的小寶貝“慢羊羊”,結(jié)果我發(fā)現(xiàn)它不見了。我找遍了所有房間都沒有找到,最后在陽臺上找到了它,只見它正懶洋洋地曬著太陽呢!它的四肢(zhī)緩緩地蠕(rú)動著,頭一伸一伸的。它的殼被曬得熱乎乎的??匆娢遥鼞袘械鼗蝿恿艘幌滦∥舶?,好像在向我打招呼:“主人,你也來曬太陽吧!”
看,我的“慢羊羊”真是既可愛又調(diào)皮呀!雖然它“做事”又慢又懶,可我還是很喜歡它。
點評:文章抓住小烏龜“慢”的特點,寫出了它獨特的生活習性。文章語言生動有趣,比如描述小烏龜?shù)耐庑翁卣鬟\用比喻說是爪子像鐮刀、鼻子像米粒,寫小烏龜吃完食物后游動用了俗語“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等等。從文章的字里行間,我們可以讀出小作者對小烏龜?shù)南矏壑椤?/p>
(指導老師:魏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