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福
閩南漳州,是一座溫潤的城市,被美譽為“花果之城”。幾年來,城市園林建設(shè)步伐加快,傾力打造“五湖四海”田園都市,并建成“南湖”“碧湖”“西院湖”“九十九灣”等休閑公園,呈現(xiàn)出一道道亮麗的園林風(fēng)景。
兩年前,我曾經(jīng)來過南湖公園。這次元旦節(jié)日,陪伴家人又一次游走南湖,親近湖光秀色的風(fēng)景。每一次休閑游覽南湖,心情愉悅,充滿愜意。
南湖文化公園,簡稱“南湖”。是九龍江畔一座江與湖相依,寺與館相伴,橋與園相連,花與景相映,聚休閑、朝拜、博覽為一體的公園。南湖位于九龍江南岸,在高新區(qū)的圓山新區(qū)境內(nèi),與千年古剎南山寺連成景區(qū) ,把自然山水與人工園林巧妙結(jié)合, 占地面積3平方公里,共有18處景點。以串聯(lián)山、江、湖、寺、城的方式,讓山水風(fēng)光融入古城,營造“碧水環(huán)青山,花海擁古剎,登高望古城,樂活享南山”的陶然詩意風(fēng)光。
園區(qū)內(nèi)湖光瀲滟,濕地花草爭妍,樹木蔥蘢,景致悠然,湖漾翠長,江畔絢麗,成為漳州南岸新城一道江湖相映的秀麗風(fēng)景。這里是古剎南山寺菩薩的神靈之地,亦是凌波仙子青睞揮香的故土?;ㄆG、湖幽、橋巧、景致、館闊,令人心馳神往。
午后,天空碧藍,陽光燦爛,九龍江水緩緩流動,泛起微微波光。我們沐浴冬日暖陽,沿著江濱木棧道,從百年中山橋步行而入,邊走邊賞江畔四橋橫跨兩岸的風(fēng)姿。進入園區(qū),眼望游人如織,爆棚的人氣,驅(qū)散了冬日的一絲寒意,一派熱鬧景象,涌動著溫暖如春的氣息。
我們從環(huán)城南路斜坡下的幽然綠道往西走,穿梭在蜿蜒的濕地小道。沿著“梅溪村社”“水岸西塘”欣賞一個個景點,來到“岸柳階花”“橫堤棲霞”駐足,親近“平湖影月”“白鷺于飛”的水岸風(fēng)情。
賞湖觀景,漫步走進兒童游玩天地,只見一片綠蔭地毯,豎起一排圓木桶造型,傾斜式吐露各色花草的造境,獨具匠心,吸引著許多小朋友的眼球??粗粋€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子蹦蹦跳跳,玩得開心,笑得燦爛,瞬間也勾起我對孩提時代的回憶。
臺階拾步而上,映入眼簾的是德化藝術(shù)陶瓷和九龍壁奇石展館,走入展廳,細心看著一件件天然璧玉的奇巧,欣賞陶瓷工匠的藝術(shù)造詣,感知自然與智慧結(jié)合的魅力,又一次深深觸動,那臻善臻美、自然天成的展品,著實令人百看不厭。走出展館,我們腳步加快,環(huán)繞在南湖的一個個景點。腳有點酸軟,正好遇見休閑茶館,我們踏進了一座木屋茶館,閑坐在欄柵露臺,沖泡大紅袍、白芽奇蘭茶,品一杯香韻,舒胸暖懷。往北眺望,九龍江北岸高樓聳立,江濱綠蔭濃郁,四橋橫江,車流如織,江中的小舟,蕩起雙漿,泛起漣漪,好一幅江畔美景。
飲幾杯熱茶,濃香韻味溫潤心脾,增添了游興。我們起身沿著左側(cè)小丘地,繞過一片荔枝林,順著彎道而行。跨過小橋,映入眼簾的是南湖西側(cè)博物館、展覽館和藝術(shù)館廣場?!叭^”屋頂呈紅色“人”字型對開,造型獨具風(fēng)格,莊重不乏時尚,恢宏大氣,在一片綠茵草地的擁簇下,坐落在南湖的圓山腳下,矗立于九龍江畔,為南湖增添了一道絢麗的風(fēng)景線。與水仙花大橋擁入九龍江的懷抱。
太陽已西斜,夕陽晚霞粉紅了天邊。我們迂回在南湖的江濱綠道,經(jīng)過“曠達游目”“明湖觀戲”景點,欣賞水穿七拱橋的幽然情調(diào),走進艷麗多姿、美不勝收的“三角梅花園”。隨著夜幕已漸漸降臨,南湖燈火初上,一片閃爍的燈火熒光,點亮了湖光夜色,讓南湖披上一層閃閃金光。
“三角梅花園”是一個通過嫁接,擁有30多種三角梅花的大觀園,繁花似錦?;ㄩ_似樹高逾丈,遙望紅云半掛情,一株多種花色,花多聚生成團,粉如霞,紅嬌艷,紫嫵媚,白勝雪,如云似錦,絢麗滿枝,各領(lǐng)風(fēng)騷,在燈火的映射下,一簇簇、一株株呈現(xiàn)五顏六色,嬌嬈靈艷,璀璨奪目。“三角梅花園”的花姿艷麗與七拱橋的燈火輝映,讓夜色下的“三角梅花園”充滿了詩情畫意。令人依依難舍,留連忘返。離開花的觀園,我回眸想再看一眼,只見右側(cè)一塊天然巨石坐落在橋頭岸邊,上面鑲刻著“南山文化公園”六個大字,此時,猶如一塊寶石,系掛在我的身上,融入我的情懷。辭別南湖,從南山寺的大門前走過,千年古剎的香火依然繚繞,燃起的炷炷清香,裊裊的青煙,氤氳在南湖的夜空,帶給游人一縷超然的禪妙。
重游南山公園,湖依然秀麗,情依然纏綿,景色收入眼底,美好留駐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