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萬里劉 璇楊孫法子
(1.寧波大學機械工程與力學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2.浙大寧波理工學院計算機與數(shù)據(jù)工程學院,浙江 寧波 315100)
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是在微機械加工與微電子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新興交叉領域,涉及熱力學、材料學、光學和電磁學等多種學科和工程技術[1]。微機械諧振器是MEMS中的一類典型器件,其通常工作在一階固有頻率,實現(xiàn)電信號與機械信號之間的相互轉換[2-4]。微小尺度是MEMS的重要特征,當尺度縮小到微米級時,會產生微尺度效應[5-7],從而使許多物理現(xiàn)象與宏觀世界有很大差別。在宏觀器件中,重力等與尺寸三次方(L3)有關的力起主導作用,熱應力等與尺寸一次方(L)有關的力可忽略不記。然而,在微諧振器中,由于尺寸的減小,熱應力對器件的影響遠遠大于重力。微諧振器中振動發(fā)熱帶來的熵增,會產生熱彈性阻尼,從而降低了器件的品質因數(shù)與靈敏度[8-9]。因此,為了精確計算熱應力的大小與對器件的作用,需要建立諧振器件中的波動溫度場[10-11]。
本文以雙層Euler-Bernoulli微梁結構機械諧振器為研究對像,微梁兩端固定,如圖1所示。微諧振器鍍層常采用真空電子束蒸發(fā)淀積加工,層與層之間具有良好的熱邊界條件[12-14]?;诟窳趾瘮?shù)法,建立一維熱傳導條件下,內部具有熱源項時雙層微梁中的波動溫度場分布函數(shù)。由溫度場函數(shù),計算了在諧振器中波動溫度場的變化幅值。
圖1 雙層微梁結構示意圖
當雙層Euler-Bernoulli微梁在角頻率為ω的激振力作用下進行簡諧振動時,位移函數(shù)可以表示為:
式中:w0(x)為梁在靜載荷作用下的位移函數(shù)??紤]彈塑性材料的熱耦合效應,簡諧變化的應力/應變會產生溫度變化,而溫度場的波動又會導致熱應變的變化,則波動溫度場產生的熱應變可表示為:
式中:?m為第m層梁中相比與平衡溫度T0的波動溫度場,αm為第m層中材料的熱膨脹系數(shù)。
由于微梁是純彎曲振動,每一層中y向和z向正應力可以忽略,即σyy,m(z,t)=σzz,m(z,t)=0。則第m層中材料的體應變可記為[15]:
式中:νm為第m層中材料的泊松比。
每一層中軸向正應力可記為[11]:
式中:Em為第m層中材料的楊氏模量。
當梁作純彎曲振動時,橫截面中總的正應力之和為零,即:
將式(4)代入式(5),可得中性面的位置為:
對于Euler-Bernoulli微梁,垂直方向上的溫度梯度遠大于水平方向上的溫度梯度,因此一般只考慮厚度方向上的熱傳導。則雙層Euler-Bernoulli微梁中含有內部熱源項時,一維熱傅立葉傳導下的溫度場控制方程可記為[16-17]:
式中:km為第m層梁中材料的熱傳遞系數(shù),Cm為第m層中材料單位體積的比熱,內部熱源項為:
雙層微梁中溫度場θm(x,y,z,t)=?m(x,y,z)eiωt的邊界條件可分為如下情況:梁的下表面為第二類齊次熱邊界條件,即沒有熱量的傳遞,因此:
此外,第一層梁與第二層梁具有良好的熱接觸,在界面處沒有熵增,即:
同時,第二層梁上表面熱邊界條件可以表示為:
由格林函數(shù)法可得每一層梁中溫度場方程為[18]:
式中:F1(z′),F(xiàn)2(z′)分別表示第一層梁和第二層梁中初始時刻的溫度,由于初始時刻梁未振動,每一層中的溫度都等于平衡溫度T0,即有F1(z′)=F2(z′)=T0。g1(z′,τ)和g2(z′,τ)分別為第一層梁和第二層梁內部熱源項,由式(8)和(4)可得,即:
平面結構中格林函數(shù)的表達式可記為::
將式(13)和式(14)代入式(12),可得:
式中:
?m,n和βn分別為雙層微梁溫度場控制方程式(7)對應特性問題的特征函數(shù)和特征向量。上述溫度場所對應的特征方程記為:
微分方程(19)的一般解為:
由邊界條件(9),在z=0處,有:
由式(21)可知,A1,n等于0。為了計算方便,可設任何一個不為零的系數(shù),例如B1,n等于1,即相當于系數(shù)矩陣提取非零項Bm,n,這一點不會影響結果的一般性。則雙層梁中,每一層的特征函數(shù)可分別記為:
式中:βn、An和Bn為待定系數(shù)(z)和?2,n(z)滿足正交關系。
將式(22)和(23)代入到邊界條件式(10)和(11)中,可得:
由式(15)可知,格林函數(shù)法所求得溫度場方程分為三部分,其中只有第二項是周期變化的穩(wěn)態(tài)項,第一項和第三項是瞬時衰減項。當諧振器處于工作狀態(tài)時,衰減項將會消失,即諧振器中溫度場分布函數(shù)為:
將式(28)展開后,每一層中波動溫度場分別可記為:
SiC-Si在微機械諧振器中是常見的材料組合[14],300 K(27℃)時,材料的力學特性如表1所示[15]。對于兩端固定Euler-Bernoulli微梁,當小變形時,其位移函數(shù)w0可用下列多項式來表示[19]
表1 300 K時材料的力學參數(shù)[16]
式中:l為梁的總長度,A0為最大振幅。為了計算與比較的方便,可設定最大振幅A0=1μm。在諧振器實際工作過程中,振幅一般遠小于1μm。
為了驗證當前所得解析模型的有效性,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計算了雙層微梁中的溫度場分布情況。在ANSYS中采用了solid226(3維20節(jié)點)單元進行了諧響應計算。由式(34)與式(35)可知,波動溫度場為一個復變量,其包含實部和虛部兩個部分。本文分別從實部和虛部兩個方面比較當前解析模型與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計算結果。
圖2為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計算所得溫度場實部云圖。圖中所用雙層微梁,Si層厚度為5μm,SiC層厚度為5μm,總長度為200μm,諧振頻率為1×106Hz。顯然易見,溫度場云圖左右對稱。從圖中還可知,微梁最大振幅為1.005 35μm,最低溫度為26.769 9℃,波動溫度為-0.230 1℃(K),最高溫度為27.187 8℃,波動溫度為0.187 8℃(K),波動的溫度遠小于初始平衡溫度300 K。
圖2 溫度場實部有限元計算結果
運用MATLAB可繪制當前解析模型所得波動溫度場云圖,如圖3所示。比較圖2和圖3可得,當前解析模型所得結果與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所得結果具有很高的擬合度。固定端下側(z=0μm處)為波動溫度場較高部分,上側(z=10μm處)為較低部分。而中間部分與兩端正好相反,上側為較高部分,下側為較低部分。
圖3 解析模型溫度場實部計算結果
圖4給出了圖2,圖3中三個不同截面處,沿厚度方向上,當前解析模型與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計算結果的比較。從圖中可以知,上下表面處溫度場波動比較大,中性面處(z0=6.07μm)溫度場為零。根據(jù)式(8)分析其原因,可知上下表面處的內部熱源項數(shù)值較大,而中性面處內部熱源項為零。
圖4 有限元模型與解析模型結果實部比較
由于上下表面處的溫度場波動較大,圖5給出了最下側(z=0μm處)沿長度方向上,解析模型與數(shù)值模型之間的誤差值與誤差率,誤差率由式(37)可得
圖5 溫度場實部誤差分析
從圖5中可知,固定端(x=0μm處)兩種模型間的誤差值為最大,但兩者之間的誤差率在x=45 μm處達到最大-36.63%。分析其原因可知,由于ANSYS數(shù)值模型計算時只保留了6位有效數(shù)字(如圖2所示),用prnsol命令提取節(jié)點上溫度時只保留了5位有效數(shù)字,即保留到小數(shù)點后3位。而在x=45μm處波動溫度場解析模型計算結果為-0.009 468 K,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計算結果為-0.006,兩種模型計算結果間的誤差值為0.003 468 K,可知數(shù)值模型計算過程中的斷截誤差會對最后結果有很大的影響。
由于溫度場虛部與振動產生的應力/應變之間存在相位差,從而會帶來材料的熱松弛,進而導致能量的損耗[20-22]。因此,對于微機械諧振器,波動溫度場的虛部也是研究的重點。
圖6給出了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所得波動溫度場虛部的云圖,圖7為當前解析模型所得云圖。兩種模型所得結果具有較高的擬合度。進一步比較實部與虛部云圖,二者數(shù)值相近,云圖基本相似,即實部最大波動處也為虛部最大波動處。
圖6 溫度場虛部有限元計算結果
圖7 解析模型溫度場虛部計算結果
圖8為圖6,圖7中波動溫度場虛部,三個不同截面處沿厚度方向上兩種模型計算結果的比較。從圖中可知,在x=50μm和100μm處,兩種模型計算結果基本重合。在固定端x=0μm處,兩種模型計算結果存在一定的誤差,且越遠離中性面,誤差值越大。
圖8 有限元模型與解析模型結果虛部比較
與圖5相似,圖9給出了最下側(z=0μm處)沿長度方向上,波動溫度場虛部解析模型與數(shù)值模型之間的誤差值與誤差率。從圖中可知,誤差值與誤差率最大值都出現(xiàn)在x=0μm處,最大誤差率為18.5%。在x=30μm至60μm之間,誤差率在-5%至5%之間波動。分析其原因,x=30μm至60μm之間的誤差率波動主要是由于數(shù)值模型的截斷誤差來的。而在固定端(x=0μm),誤差值為0.026 K,遠大于數(shù)值模型計算時保留的最后一位有效值(0.000 01 K,5位有效數(shù)值)。因此,固定端的誤差不再是由數(shù)值模型截斷所帶來的。在解析模型中,由于只考慮了厚度方向上的一維熱傳導,而在固定端附近,長度方向上的溫度梯度只略小于厚度方向上的梯度,(如圖2,圖6所示),一維熱傳導假設不再成立,從而會帶來誤差。
圖9 溫度場虛部誤差分析
基于本文所建立的解析模型,進一步分析激振頻率,微梁的長度,材料比等對波動溫度場的影響。
圖10為x=100μm截面處,不同激振頻率時,沿厚度方向上的溫度場虛部變化圖。圖中雙層微梁的長度為200μm,Si和SiC厚度都為5μm。由圖可知,當激振頻率為1×104Hz和1×108Hz時,波動溫度場變化極??;在1×106Hz時,波動溫度場幅值最大。
圖10 激振頻率對溫度場的影響
根據(jù)式(8)和式(7)可知,當激振頻率較小時,內部熱源項發(fā)熱較小,且每個周期的時間較長,熱量有足夠的時間從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每半個振動周期內材料中的溫度場相當于等溫。且由于振動的交替性,對于某一局部,變?yōu)楦邷貢r輸出的熱量與變?yōu)榈蜏貢r輸入的熱量基本當?shù)?,每一個周期內變化的熱量總合基本為0,所以波動溫度場變化不大。
當激振頻率較大時,雖然內部熱源項較大,但頻率過大時,每個周期的時間就較短,由于振動的交替性,高溫部分的熱量還沒來得及向低溫部分傳遞,高溫部分就逆轉為低溫部分,熱量就要回傳,此時材料相當于絕熱,單位周期內總的熱量變化也基本為0,則整體的波動溫度場變化也不大。而在1×105Hz和1×106Hz頻段,內部熱源項和單位周期時間適中,溫度場波動相對較大。
圖11和12分別為在中間位置和l/4長度兩個截面處,波動溫度場虛部沿厚度方向上的變化曲線。圖中微梁的激振頻率為1×106Hz,Si和SiC厚度都為5μm,梁的長度不同。由式(36)可知,在中間位置x=l/2處,不同長度微梁位移函數(shù)w0的振幅都相同,其值為A0。同理,在中間位置x=l/4處,不同長度微梁位移函數(shù)w0的振幅都為9A0/16。而由圖中可知,波動溫度場隨梁的總長度變化而不同,且隨著總長度的增加,波動溫度場幅值減小。
圖11 在x=l/2處總長度對溫度場的影響
圖12 在x=l/4處總長度對溫度場的影響
圖13為不同材料比情況下,中間截面處,波動溫度場虛部沿厚度方向上的變化曲線。圖中微梁的激振頻率為1×106Hz,總長l=200μm,總厚為z2=10μm,設定Si層厚度z1變化。從圖中可知,隨著Si層材料的體積比變化,波動溫度場也變化,且為非線性變化。
圖13 材料比對波動溫度場的影響
本文針對兩端固定雙層Euler-Bernoulli微梁結構諧振器,利用格林函數(shù)求解了一維傅立葉熱傳遞條件下的溫度場分布函數(shù),得出了波動溫度場的解析模型,通過與有限元數(shù)值模型計算的比較,驗證了本文所得解析模型的正確性。主要結論如下:①由于振動發(fā)熱而產生的波動溫度場相比于平衡溫度非常小,僅為平衡溫度的0.06%,則由于波動溫度場而產生的熱應變也非常??;②數(shù)值模型在計算溫度場實部時,由于計算時有效數(shù)字的原因,會帶來截斷誤差,此為數(shù)值模型的局限性;③解析模型在固定端,由于水平方向上的溫度梯度也較大,會產生18.5%的誤差,此為解析模型的局限性;④激振頻率對波動溫度的影響比較大,激振頻率過低或過高時,微梁中的波動溫度場基本為零;⑤微梁的幾何尺寸、材料比對波動溫度場也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