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有關中學歷史的教學工作也逐漸要達到更高的要求。其中,新課改要求歷史教師從實際出發(fā),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真正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從而不斷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不斷摸索,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真正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關鍵詞: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發(fā)展現(xiàn)狀;指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24X(2021)15-0037-02
引言
現(xiàn)階段,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促使教師和學生互相配合,共同完善有關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從而提高教學改革的實效性。盡管實際的教學工作仍舊存在諸多不足之處,但教師還是能夠不斷提出有效的指導策略,逐漸實現(xiàn)教學改革的目標。本文主要就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發(fā)展現(xiàn)狀與指導策略做簡要分析。
一、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觀念
初中階段的教育工作,作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該階段的教學要從一定程度上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趨勢,并幫助學生在實際的學習當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以此不斷提高學生對有關知識的接受程度,逐步為后續(xù)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歷史學科的教學能夠讓學生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幫助學生認清局勢,為我國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傳統(tǒng)的教學工作當中,教師都是以應試教育觀念為指導,只注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特別是歷史教師,經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指導學生開展相關學習,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容易產生厭煩的情緒。而根據(jù)教學改革要求,歷史教師要不斷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真正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以此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喜愛之情,積極促進其成長與發(fā)展。
(三)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
現(xiàn)階段,素質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教師要在課堂教學當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多樣的鍛煉機會。同時,教學改革要求教師學生在課堂當中逐步發(fā)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從而對歷史內容形成自己的獨特看法,以此深入感受歷史文化,逐步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目標。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歷史學科知識,并以此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念。
二、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發(fā)展現(xiàn)狀
(一)學生的學習習慣不好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這個特殊的時期,他們在學習當中缺乏自覺性,在課堂上經常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是交頭接耳等情況。該類不良習慣更容易出現(xiàn)在歷史這種偏文科的課堂學習當中,會使學生對該課程產生厭煩的情緒,從而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斷降低,無法在日常的課堂當中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
(二)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
雖然很多中學教師具備多年的教學經驗,但是他們對新課程的改革方向并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還是習慣性采用自己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開展相關的教學工作,這樣的教學理念就無法適應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因此,在開展新課程改革時,教師通常很難及時適應,難以有效促進教育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三)教學的形式有待創(chuàng)新
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根深蒂固,導致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還會受到其影響,進而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保守的指導形式,導致學生在教學中居于被動地位,不利于學生實現(xiàn)歷史學科的學習,并實現(xiàn)了既定的教學目標。而在該情況之下,教師就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的形式,在后續(xù)的教學工作中真正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
三、中學歷史教學改革的指導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通常,教學目標是教學工作開展的前提,中學歷史學科的教學工作也不例外。教師應當在教學工作開始之前,對新課程標準進行充分研讀,從而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不斷明確教學改革的方向,并根據(jù)時代的發(fā)展趨勢,結合歷史學科的特點,制定清晰的教學目標。這樣,有助于教師一步步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使中學歷史課堂更加完善。
(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中學歷史教師一般都是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讓學生通過重復背誦而掌握歷史知識。這樣雖然能夠實現(xiàn)歷史學科的教學目標,有助于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考試成績,但是,這并不符合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改革要求教師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或者是小組合作學習等,使歷史課堂變得豐富有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歷史學科的學習當中。
(三)實施教學評價
與應試教育的評價模式不同,改革階段的歷史教學評價采用的是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考核機制,用于從多角度全面看待歷史學科的教學改革效果,從而便于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學工作,積極順應教學改革的要求。例如,教師可以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更加注重課堂當中的學習效率,并摒棄“以分制勝”的評價原則,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歷史學科的學習當中,以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不斷滿足歷史學科的教學改革要求。
(四)巧妙應用教材
教材作為歷史學科教學工作必不可少的依據(jù),能夠使教師清楚了解自己的教學任務。但由于歷史學科是一門偏文科的課程,文字敘述的內容較多,因此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很容易產生排斥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當中應當依照教學改革的基本要求,巧妙地運用教材,盡量對教材知識進行取舍,從而真正發(fā)揮教材在教學工作當中的作用。
例如,在教學中國歷史發(fā)展歷程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通讀教材內容之后自主設計時間表,表格可以形象具體地體現(xiàn)不同時期中國的發(fā)展特點。這樣,學生就能夠準確把握歷史知識,積極發(fā)揮教材的輔助作用,逐漸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改革目標。
(五)設計教學情境
通常,歷史學科的學習較為枯燥,學生對大量背誦知識會產生厭煩情緒。而為了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的要求,教師就應當在課堂當中通過設計情境的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論知識的學習當中,感受到歷史理論知識的獨特魅力。其中,教師必須圍繞中學階段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巧妙運用視頻、圖片等多種媒體資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開展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不斷讓學生融入課堂當中,進而有效提高歷史學科素養(yǎng)。
例如,在講到漢武帝統(tǒng)治格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影片資料,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影片當中,更加清楚地把握漢武帝統(tǒng)治的重要特點,以此形象化記憶相關內容,不斷增加歷史知識儲備。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課本當中漢武帝問董仲舒的情形表演出來,從而打造生動有趣的歷史情境,讓學生在學習該部分內容時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并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滿足教學改革的要求。
(六)形成創(chuàng)新理念
在教學改革當中,教師要摒棄原有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不斷與時俱進,促進學生學習能力不斷提升。其中,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不斷發(fā)展的今天,教師應當積極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個性化的導入或練習等,進一步完善自己日常的教學工作。教師要依據(jù)教學改革的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觀念,以此不斷加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認識,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其中,教師要提前做好備課工作,明確教學當中的重難點內容,從而以學生的接受能力為依據(jù),引導學生高效完成課前的預習工作。而在課中教學過程中,教師更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利用問答式的教學方法,不斷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的模式,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的教學過程中。在課后,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多樣化的作業(yè),讓學生以改編歷史故事或書寫小作文的形式,鍛煉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加深學生對歷史學習內容的理解,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結語
中學歷史的教學工作一直處于不斷推進的過程中。而改革事業(yè)的重要性,逐漸被教師和學生所熟知。對此,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積極發(fā)揮指導者的作用,在教學改革的背景下不斷創(chuàng)新自己的理念,從而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效率,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不斷促進學生能力與素質同步提升。
[參考文獻]
[1]馮燕青.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探析[J].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0(6):134-135.
[2]仼樹娟.新課程改革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0(21):41-42.
[3]袁金燕.淺談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11):166.
[4]劉尚忠,李啟彬.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初中歷史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20(30):95-96.
[5]朱效宏.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20(12):118.
[6]邱 全.談談初中歷史課程改革中的認識誤區(qū)與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20(7):75-77.
[7]王清明.新課程改革下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J].求知導刊,2019(38):47-48.
作者簡介:張亞曦(1967— ),女,四川樂山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初中歷史教師,研究方向: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