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
說真的,我很怕請下列兩種人吃飯:一種是太“安貧”的人——他不是存心挑剔,只是無時無刻不想告訴你他有節(jié)儉的美德。雖然知道他并不挑嘴,但我也知道久久一次請他吃飯,請得寒酸,他心里必然覺得我不夠誠意,我也覺得自己禮數(shù)不足。
但一請他吃一頓比較好的飯,他就會為了表示自己十分節(jié)儉,在餐廳里用所有人都聽得見的聲音說:“天哪,這是什么殺人的價錢哪!青菜一盤要兩百塊,拜托,把錢折現(xiàn)給我算了,我自己到菜市場買一把菜炒一炒,只要二十塊……”
明知他是好意,但請他吃飯,開始點菜后就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尷尬至極,坐立難安。在這個時候,出錢的人實在很難覺得客人的超級節(jié)儉是種美德,只會覺得自己十分罪惡。一番好意,成了罪行。
有一次在一個美食餐館用餐時,隔壁桌坐著一位剛領第一個月薪水的女生,好意請媽媽和家人吃飯,但就把場面吃得無比難看。因為媽媽覺得菜太貴了,一邊吃、一邊罵、一邊嫌、一邊訓示做人要節(jié)儉,出錢的女兒都快哭出來了,同桌的弟妹和爸爸也不好意思露出“好好吃”的德性。
另一種是太“戀舊”的人,他不是存心挑剔,只是隨時想告訴你他有品位。
請他喝咖啡,他一定會說到在意大利某家咖啡館的咖啡有多好吃;請他吃日本料理,他一定會告訴你哪一家比這家更好吃。他不斷地把所有的菜肴拿來跟心中的第一名做比較,當主人的只會感覺到自己的品位一再地被嫌棄。
這樣的人也很難隨時隨地感到幸福,因為他們太在意心中的排行榜,品嘗到的幸福永遠是過去式。除非有“超級一流宇宙無敵天下第一”的東西出現(xiàn),打敗他記憶中的第一名,他才覺得自己有一點快樂。
標準恒低和標準越來越高的人,都不會在平常的日子里過得太好。標準應該是能屈能伸的。
(摘自《襄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