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虎,劉 鵬
(1.重慶市銅梁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2560;2.重慶市潼南區(qū)中醫(yī)院,重慶 402660)
腎結石是泌尿系統(tǒng)疾病中的一種多發(fā)病及常見病,極易因結石下移至輸尿管梗阻引起腰腹部疼痛、血尿、惡心、嘔吐、排尿困難、肛門墜脹等臨床癥狀[1-2]。經保守治療無效時,常需行手術治療,其中輸尿管軟鏡碎石術是一種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結石排凈率高、并發(fā)癥低的治療方法[3],但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后在雙“J”管保留體內,以及取出雙“J”管排石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腰痛、血尿等癥狀,術后殘留結石及結石碎末仍需通過患者大量飲水及增加運動才能促進排石。腎結石發(fā)病率及復發(fā)率的增高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促進排石的西藥種類偏少,且臨床治療效果常達不到要求,故尋求一種有效可靠促進排石的方法備受關注。腎結石在中醫(yī)學中屬“石淋”范疇,韓東江[4]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在結石形成促進物濃度降低、結石形成抑制物濃度提升、促進結石排出及預防結石復發(fā)等方面具有獨特優(yōu)勢。本研究通過觀察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雙“J”管取出術后的患者口服三金排石湯加減方對排石率、術后并發(fā)癥等的影響,以確定其臨床療效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8月收治的60例腎結石患者,采用簡單隨機對照方法,分為對照組及治療組各3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50.83±11.08)歲;其中2例為雙側發(fā)病,30例為右側,28例為左側;服藥期間未見明顯不良事件發(fā)生,服藥6周后均達治愈標準。治療組、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發(fā)病位置上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重慶市銅梁區(qū)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見表1。
表1 一般比較結果 (n)
納入標準:①年齡區(qū)間在18~80歲,術前結石直徑在10~20 mm;②患者自愿參加此項試驗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③符合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泌尿外科專業(yè)委員會2008年發(fā)布的《尿石癥中西醫(yī)結合診療規(guī)范(試行)》石淋病中的臨床表現(xiàn)。排除標準:①伴有凝血異常、高熱、輸尿管穿孔等嚴重并發(fā)癥者;②既往進行過相關泌尿系手術或自行排石病史者;③女性患者需進行備孕,或正處于妊娠期,或月經期及哺乳期患者;④肝腎功能大于正常值兩倍以上;⑤既往對中藥過敏者;⑥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礎病且難以控制者;⑦術后出現(xiàn)難以控制的發(fā)熱或不明原因的嚴重感染者;⑧腎臟有嚴重疾病者(如移植、萎縮等);⑨服用西醫(yī)排石藥者;⑩服用中成藥或其他中藥排石湯劑者;吸毒、酗酒患者;治療期間依從性較差者;存在神經或精神疾病者。
利用Concise statistics cs 14.0統(tǒng)計軟件制作1∶1兩組隨機分組數(shù)字,研究人員仔細填寫隨機分配卡,分配卡中的內容包含隨機數(shù)字、組別及治療方法,研究人員應用密封不透光信封法隱藏隨機分組方案,請首次就診的患者隨機抽取信封分組,每組30人?;A治療:排除手術禁忌,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術后予以抗感染、補液維持內環(huán)境穩(wěn)定、電解質平衡及對癥處理;治療組:術后第1天起口服三金排石湯加減方治療,每日1劑,一日3次;對照組:維持基礎治療。三金排石湯加減方方藥:金錢草20 g、炒雞內金15 g、海金沙12 g、車前草20 g、威靈仙12 g、烏藥12 g、白芍15 g、炙甘草6 g,方中諸藥以水煎煮,取汁500 mL,術后第1天起服用,150 mL/次,3次/d連續(xù)服用3周。
1.5.1 療效觀察 囑咐取出雙“J”管的患者在每次排尿時經過濾過網排出,以觀察有無結石排出,通過收集排出的結石比較兩組術后1周、3周、6周后結石排出的有效率,影像學指標以KUB顯示結石消失或彩超未見結石為準。比較治療組與對照組在排石過程中的VAS評分(其中,0分表示無痛;1~3分為輕度疼痛且不影響工作及生活;4~6分為中度疼痛且影響工作但不影響生活;7~10分為重度疼痛且影響工作及生活)。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尿頻及尿急緩解情況等。
1.5.2 安全性觀察 有無不良反應,隨時記錄。
治療組在治療1周、3周后排石率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6周后兩組均達100%。見表2。
表2 術后1周、3周、6周后結石排出有效率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1周、3周后尿頻尿急緩解情況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周后隨訪兩組未見明顯癥狀。見表3。
表3 尿頻尿急緩解情況比較 (n)
兩組患者治療前VAS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1周、3周后VAS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6周后隨訪兩組未訴明顯疼痛。見表4。
表4 VAS評分
兩組在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藥物不良反應,6周后隨訪治愈率100%。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見及多發(fā)疾病之一,發(fā)病率達1%~5%,居常見病發(fā)病率前三位。中國南方地區(qū)其發(fā)病率甚至高達5%~10%,其中1/4以上需住院手術,但術后復發(fā)率有時可達50%以上[5]。1964年,首次報道了輸尿管技術應用于輸尿管結石,而后相關設備的制造技術快速發(fā)展[6]。1983年,Bagley等詳細報道了輸尿管軟鏡技術[7],但限于當時的工業(yè)技術條件,輸尿管軟鏡可視性差且易損壞,因此輸尿管軟鏡技術并未廣泛應用于臨床。近20年來,輸尿管軟鏡技術有了長足發(fā)展,鏡身及鏡體縮小、鏡頭彎曲角度及手術操作的工作通道擴大[8]、電子鏡視野清晰度及視野范圍擴大[9]、損耗率降低[10]等均有極大改善,輸尿管軟鏡技術已成為一種安全有效、創(chuàng)傷小、結石排凈率高、并發(fā)癥低的治療方法[3],廣受歡迎。
三金排石湯出自解發(fā)良之《古今名方》,該方在治療泌尿系結石方面歷史悠久,具有清熱通淋、利尿排石,兼軟堅化瘀、活血行氣之功效,運用廣泛,臨床療效顯著。研究[11]顯示,中藥抑制尿鹽結晶、促進尿液排泄的作用明顯。陳林霞[12]采用自擬三金排石湯治療輸尿管結石98例的臨床分析發(fā)現(xiàn)(98例患者中結石直徑大于9 mm者22例,5~8 mm者66例,小于5 mm者10例),有效率達91.8%。余水園[13]采用自擬三金排石湯治療泌尿系結石,治療組給予自擬三金排石湯,對照組給予口服排石顆粒,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4%,對照組為67.4%(P<0.05)。王紅霞等[14]運用自擬三金排石湯治療泌尿系結石,以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為有效標準,治療組給予自擬三金排石湯治療,有效率為95.3%,對照組予以口服消石膠囊治療,有效率為57.9%(P<0.05)。黃文彬等[15]運用三金排石湯對輸尿管鏡鈥激光碎石術后的排石療效進行了探討,服用三金排石湯首次及持續(xù)排石時間、疼痛評分、鎮(zhèn)痛藥物使用情況、結石排盡率均優(yōu)于未服藥組(P<0.05),從而證實三金排石湯輔助治療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后患者,可提高結石清除率且利于疾病康復。孫青風等[16]研究了在輸尿管結石圍手術期使用三金排石湯加減方的臨床療效,以及1年后腎積水改善、結石復發(fā)等的情況發(fā)現(xiàn),三金排石湯可明顯降低輸尿管結石手術并發(fā)癥且預防結石復發(fā)。
本研究通過觀察輸尿管軟鏡碎石術后患者口服三金排石湯加減方對排石率、術后并發(fā)癥等的影響發(fā)現(xiàn),在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雙“J”管取出后早期口服三金排石湯加減方可促進結石排出,且可減少術后尿頻、尿急、尿痛等并發(fā)癥。方中金錢草、海金沙、雞內金共為君藥,可達清熱利濕、通淋排石的功效;臣藥車前草具有清熱利濕通淋之功效;威靈仙與烏藥、白芍合用,利尿通經、行氣止痛,共為佐藥;炙甘草為使藥,可緩解淋熱疼痛,且能調和眾藥。諸藥合運,共達清熱利濕、通淋排石、行氣止痛之功效。其中,對于疼痛重者加延胡索活血散瘀、行氣止痛;血尿重者加白茅根利尿止血;濕熱較重者,可加用黃柏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綜上,腎結石行輸尿管軟鏡碎石術雙“J”管取出后早期口服三金排石湯加減方可有效提高結石排出率,在術后1周內可快速排石,3周內結石基本排出,6周后未見明顯陽性結石及結石排出,明顯降低手術并發(fā)癥,改善取出雙“J”管的不良反應,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藥物安全性高,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