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美銀,朱曉紅,陸雪峰,文小平,吳叢霞,莊 勛,曹 力△
(1.江蘇省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感染科 226006;2.南通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江蘇南通 226019)
人獲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edefeciency virus,HIV)感染人體后主要侵犯CD4+T淋巴細胞,但對其他類型的淋巴細胞是否存在影響,以及HIV感染人體后其他淋巴細胞與CD4+T淋巴細胞是否存在相關(guān)性,目前的報道還不多見。自然殺傷(natural killer,NK)細胞是淋巴細胞中的重要成員,占外周血單個核細胞數(shù)量的5%~20%[1],在抗菌、抗病毒、抗腫瘤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2]。但其對HIV感染者免疫功能是否存在影響目前尚少有報道,本研究通過對HIV感染后無癥狀期、艾滋病期患者外周血NK細胞的表達水平進行分析,研究NK細胞對HIV感染者免疫功能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就診的1 188例HIV感染者作為研究對象,男996例,女192例,中位年齡45.6(31.4,54.7)歲;艾滋病期584例、無癥狀期604例;605例通過同性性行為感染,573例通過異性性行為感染,3例通過靜脈吸毒感染,不明感染途徑7例。納入標準:(1)診斷符合《中國艾滋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3]相關(guān)要求;(2)未接受過或正在接受抗逆轉(zhuǎn)錄病毒治療。排除標準:(1)HIV急性期感染者;(2)合并機會性腫瘤、機會性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合并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體感染者。另選取2019年10-12月在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體檢中心體檢健康人群55例作為健康對照組,男44例,女11例,中位年齡39.1(28.2,62.0)歲。本研究經(jīng)南通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并取得所有受試者的知情同意。
1.2.1淋巴細胞檢測
入選病例在就診當天自外周靜脈抽取空腹血液2 mL,在4 h內(nèi)采用流式細胞檢測的方法檢測NK細胞、CD4+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嚴格按說明書進行操作。檢測儀器采用BriCyte E6流式細胞儀,配套抗體為異硫氰酸熒光素標記的CD3(CD3-FITC)/藻紅蛋白標記的CD8(CD8-PE)/多甲藻葉綠素蛋白標記的CD45(CD45-PerCP)/別藻藍蛋白標記的CD4(CD4-APC)、CD3-FITC/CD16+56-PE/CD45-PerCP/CD19-APC兩套抗體(抗體均由深圳邁瑞生物醫(yī)療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FITC-CD3+APC-CD4+細胞為CD4+T淋巴細胞,F(xiàn)ITC-CD3+PE-CD8+細胞為CD8+T淋巴細胞;FITC-CD3+PE-CD16+56細胞為NK細胞。
1.2.2HIV RNA檢測
入選病例在就診當天自外周靜脈抽取空腹血液2 mL,采用實時熒光PCR技術(shù)檢測,嚴格按說明書操作,試劑盒由美國BD公司提供。
兩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IV感染組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NK細胞計數(shù)均低于健康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HIV感染組患者外周血HIV RNA表達水平為lg4.67(4.06,5.24)。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HIV感染無癥狀期患者外周血NK細胞、CD4+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計數(shù)及HIV RNA表達水平均高于艾滋病期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不同分期HIV感染患者淋巴細胞及HIV RNA表達水平比較
NK細胞計數(shù)與CD4+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計數(shù)呈正相關(guān)(r=0.381、0.354,均P<0.001),與HIV RNA表達水平呈負相關(guān)(r=-0.064,P=0.028)。
采用不同分期HIV感染患者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因素,包括年齡、HIV RNA、CD8+T淋巴細胞、NK細胞計數(shù)作為自變量,HIV感染分期作為因變量,應用logisitic二元回歸明確NK細胞能否作為判斷指標,結(jié)果顯示年齡、HIV RNA、NK細胞、CD8+T淋巴細胞計數(shù)均為獨立判斷因素(P<0.05),見表3。
表3 NK細胞計數(shù)對HIV感染后分期判斷的logistic二元回歸多因素分析
NK細胞計數(shù)判斷HIV感染后分期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694[95%CI(0.664,0.724),P<0.001],其截斷值(cutoff值)為147個/微升,靈敏度為74.7%,特異度為57.8%,見圖1。
圖1 NK細胞計數(shù)判斷HIV感染后分期的ROC曲線
續(xù)表3 NK細胞計數(shù)對HIV感染后分期判斷的logistic二元回歸多因素分析
HIV侵入人體后,主要影響CD4+T淋巴細胞,是否影響NK細胞,不同的研究結(jié)果存在差異。有研究認為HIV感染后,NK細胞對HIV有直接或者間接的抗病毒作用[4-6];還有研究認為,HIV感染后CD4+T淋巴細胞高表達抑制NK細胞發(fā)揮殺傷作用的配體,低表達活化NK細胞發(fā)揮作用的配體,認為NK細胞對HIV感染后疾病的進程無明顯作用[7-8];還有研究認為,NK細胞對HIV有負性調(diào)節(jié)作用[5]。本研究對HIV感染患者NK細胞計數(shù)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HIV感染患者NK細胞計數(shù)明顯低于健康對照組,與趙磊等[9]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且隨著疾病的進展,NK細胞計數(shù)明顯降低,艾滋病期患者NK細胞計數(shù)明顯低于無癥狀期患者,可作為HIV感染后不同分期的判斷指標。此外,NK細胞計數(shù)與CD4+T淋巴細胞、CD8+T淋巴細胞呈正相關(guān),與HIV RNA表達水平呈負相關(guān),與孔萬仲等[10]的研究相似。從一定程度上說明NK細胞可能對HIV具有殺傷作用。分析原因:(1)慢性HIV感染后細胞凋亡因子上調(diào)[11],NK細胞凋亡增多;(2)由于NK細胞凋亡增多,對HIV的影響作用減弱,進一步加速了CD4+T淋巴細胞損傷;(3)同樣,由于CD8+T淋巴細胞表面細胞凋亡因子上調(diào),隨著疾病進展CD8+T淋巴細胞計數(shù)也明顯下降[11],且與患者的預后密切相關(guān)[12]。
由于HIV感染的不同階段NK細胞計數(shù)存在明顯差異。本研究采用ROC曲線分析NK細胞計數(shù)判斷HIV感染不同分期的價值。結(jié)果表明,NK細胞計數(shù)判斷HIV感染分期的ROC曲線下面積為0.694,cutoff值為147個/微升,靈敏度達到74.7%,提示NK細胞計數(shù)對HIV感染分期有一定的判斷價值。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HIV感染患者的年齡與HIV感染分期相關(guān),這與既往多項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13-14],進一步證實了隨著感染時間的延長,HIV不斷復制,導致患者CD4+T淋巴細胞耗竭、凋亡[15]。
綜上所述,HIV感染患者NK細胞計數(shù)明顯下降,且隨著病情進展進一步下降,其對HIV感染分期有一定判斷價值。但本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單中心研究,且有關(guān)機制未能得到進一步研究。因此,NK細胞對HIV感染患者抗病毒治療效果是否具有預測價值仍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