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韌彥
游戲與車界能碰撞出怎樣的火花?游戲可謂是吸引新生代的最佳觸點,車界自是不會錯過。車界更是流傳著“下一代汽車將更像手機、游戲機”的說法。除了為知名游戲專門打造車款、自組電競車隊這些常規(guī)操作,今年年初雷克薩斯發(fā)布過一輛為游戲愛好者度身定制的IS,整輛車被改裝成游戲室。Twitch 社群的55.4萬群友參與其中,投票選出了他們最愛的設計。內飾最終定的是“霓虹東京”設計主題,電光感十足,營造出在雨夜穿梭于霓虹閃耀的東京鬧市區(qū)的效果。有這樣想法的顯然不只雷克薩斯一家,汽車一旦自動化后,放開手腳在車內玩游戲似乎將成為“剛需”。
當然也有車廠不滿足于此,他們更加技術流,更想把游戲中的技術融入汽車的研發(fā)、營銷中來。他們會請Cyberpunk 2077、Need for Speed、Forza Motorsport等游戲的設計師來設計汽車的人機界面。他們也會借助Epic Games開發(fā)的游戲引擎Unreal Engine的實時渲染(real-time rendering)技術,營造虛擬的VR體驗,使消費者在沒有實車的情況下,也能通過VR眼鏡看到實車,查看細部,甚至在繁忙街道或是鄉(xiāng)野田間“虛擬試駕”,這不只是粗略的體驗,而是可以檢驗視野、調整后視鏡、觸摸按鍵甚至切換電臺。這不僅可以促進銷售,有了“數(shù)字樣車”,還可以減少制造樣車的次數(shù),在正式投產前,從不同背景、不同領域的各方收集反饋,修正潛在的問題,優(yōu)化零部件布置、使用體驗等。消費者在定制車款時,可以看到不同車身顏色、內飾材料、輪轂等選項的實際效果,或是切換不同角度觀看。在無人駕駛領域,該技術也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在造出實車前,研究者會以虛擬的方式進行不同場景、情景下的測試。
今年4月,保時捷發(fā)布了長文,詳細介紹了他們對游戲引擎的應用。除了上述使用,他們還提到了輔駕系統(tǒng)的開發(fā),游戲引擎可以模擬傳感器的運作、物體的運動,生成虛擬公路或賽道,借此開發(fā)者能更細致地分析各種意外狀況。出于對安全的考慮,有些事件無法在現(xiàn)實中重現(xiàn),比如前車突然剎車、前路竄出動物、陽光過強導致攝像頭失效等,這些都可以在虛擬測試中完成。保時捷還能進行混合測試,即讓真車對虛擬物體做出反應。
游戲引擎的好處是可以反復模擬、精細調整,多輛虛擬車可以同時測試,大幅減少了開發(fā)時間和成本。公司用戶能免費使用Unreal Engine,還能獲得源代碼。新的研發(fā)方式也帶來新的人才需要,有游戲背景的軟件開發(fā)者將與機械工程師、AI專家等一同助力車界實現(xiàn)數(shù)字化變革。
NEED TO KNOW
將用車游戲化的腦洞不止于上文。有些車企把開車設計成了一個游戲,如日產有款App供聆風車主互相比拼,比的不是速度,而是效率,即如何獲得更大續(xù)航里程,比賽科目有“最大里程/千瓦時”“最遠距離”“最不耗電”“回收更多能量”等。特斯拉則是讓車主能用汽車上的方向盤、踏板來玩一款名為Beach Buggy Racing的賽車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