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健
[摘 要] 現(xiàn)在我國正處于轉型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的投資理財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大學生理財意識匱乏、學校的理財教育和學習相對滯后、投資理財方式相對單一等。通過應用先進的學科模型與理論,采用在實驗室進行心理實驗的方法來誘導大學生產生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系統(tǒng)探討了在不同情緒的引導下大學生對決策行為的影響。通過研究,得到大學生理財決策行為的實驗模型,從而分析出當下影響大學生決策行為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及大學生進行合理決策的建議。
[關鍵詞] 積極引導;消極引導;大學生;決策行為
[基金項目] 2018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項目“自媒體時代下朋輩心理輔導員‘分層分類培養(yǎng)模式的專業(yè)化建設探索與實踐”(2018GXJK266)
[作者簡介] 祁 ?。?985—),女,廣東佛山人,碩士,佛山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27-0053-04? ? [收稿日期] 2021-05-08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群體,他們接受高等教育,擁有良好的專業(yè)學識背景,是典型的先進文化階層。然而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自我調控能力較強,但自制力仍較薄弱,處于這個時期的情緒體驗特點仍未完全脫離青少年時期強烈性、波動性的特點,這也成為這個群體投資研究的特殊關注點所在。近年來,由于互聯(lián)網金融的興起,P2P、余額寶等金融投資理財產品的普及,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投資理財。大學生炒股、透支信用卡、網貸等行為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但是由于當代大學生投資理財行為存在偏差,缺乏正確的投資理財行為意識,導致一些大學生走進投資理財?shù)恼`區(qū)。
現(xiàn)在我國正處于轉型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的投資理財受到廣泛關注,但目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如大學生理財意識匱乏、學校的理財教育和學習相對滯后、投資理財方式相對單一等[1]。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提高在校大學生的投資理財觀念并進行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對他們進行研究和總結有利于填補此類研究的空白,把大學生群體看作剛開始接觸股市的初級投資者,能在大學生群體中驗證國內外對中小投資者行為研究的經典理論,對今后中小投資者投資行為的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研究群體
本次研究主體對象為在校大學生群體,所以本次研究貼近生活,實踐性、應用性強。現(xiàn)有的研究大多是對一般投資者在理財決策過程中產生的行為偏差進行了研究。本次研究選用大學生群體為測試對象,避免了投資經驗、投資資金、知識水平等干擾因素的影響,保持了測試對象的同質性。我們要區(qū)別大學生群體與其他群體理財決策行為特點的差異,對大學生這類特殊群體進行探索性研究。目前對于大學生這一有特殊代表性的群體研究相對匱乏,而關于大學生的理財決策研究對培養(yǎng)有競爭力、有財商、有見識、有責任感、有效率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十分關鍵。
以大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因為他們缺乏相應的社會經驗,知識也不完備,財富和信用都處于起步階段,所以對大學生的研究結果經常受到質疑,缺乏普遍性。實際上,股票投資者的收益回報、投資決策行為和風險偏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政策環(huán)境、知識水平、個人交易經驗、可支配資金情況、情緒等。本文的目的是探索不同情緒引導下大學生對決策行為的影響,這需要實驗保持被測試對象的同質性,并盡可能地控制其他變量的干擾。因此,選擇具有較高同質性的大學生群體作為實驗對象,可以增強實驗結果的效度和信度。通過本次研究,分析出當下大學生理財決策行為出現(xiàn)偏差的主要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推廣本次研究成果,能填補以往對大學生投資決策行為研究的空白。
三、實證研究分析
本次實驗主要變量為情緒,情緒對大部分投資者來說,具有普遍存在性。本文的目的是探索情緒的影響,這需要實驗保持被測試對象的同質性,并盡可能地控制其他變量的干擾,因此本文選擇具有較高同質性的大學生群體作為實驗對象,以便于控制其他外部干擾因素的影響,使測試的結果信度和效度高。實驗借鑒情緒自評量表PANAS來測量情緒誘發(fā)的效果。在實驗測試前測試者填寫“情緒自評量表”,然后觀看視頻,觀看結束后再次填表。為了測試和控制受測試者的情緒狀態(tài),要求受測試者在觀看視頻之前完成情緒體驗的自我評估?!白栽u情緒量表”使用國內外學者編寫的情緒報告表。
風險決策選項題目設計借鑒卡尼曼(Daniel Kahne man)和特沃斯基(Amos Tversky)的經典對比實驗題目。為了真實地反映風險決策選擇行為,盡可能模擬真實的投資環(huán)境進行測試。每個風險項目有兩個或以上方案:一是特定風險下的獲得利益,二是確定條件下獲得固定的利益。選項的風險高低不同,每個選項代表不同大小的風險[2],被測試對象需要從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案中做出自己的選擇。我們會根據風險決策選擇得分,越低風險或者無風險選項得0分,以此類推。其中,選擇風險選項小于確定選項的被定為“風險規(guī)避”,選擇風險選項大于確定選項的則定為“風險偏好”。為了避免實驗中出現(xiàn)互相干擾的情況,整個實驗在一個安靜的實驗室環(huán)境中進行,并且把接受測試的300位志愿者平均分為6組,每組50人。最后剔除無效問卷43份,得到有效問卷257份。
投資者情緒與其風險決策行為之間的關系一直廣受關注。本文以興奮情緒、恐慌情緒、中性情緒為自變量,研究這三種情緒與投資者風險決策之間的影響關系。通過實驗設計分析,提出相關假設如下:假設1:興奮情緒對風險決策行為產生影響;假設2:恐慌情緒對風險決策行為產生影響;假設3:興奮情緒下產生風險追求行為;假設4:恐慌情緒下產生風險厭惡行為。